其他

“裸条”背后,需要的不只是一句“活该”

2016-12-06 朱立雅 王帝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学务平台

  支付宝“圈子”风波还未淡出人们的视线,借贷宝的“裸条”事件就汹涌而来。11月30日,10G“裸条”照片和视频资料的流出引爆了舆论热点。值得注意的是,据中青舆情监测室抽样分析显示,在前期的舆论场,对事件当事人表示出不同情的声音占比高达三成多


  在以往的类似事件中,往往事件中的受害者都会较大程度的受到舆论的保护,而遭受舆论谴责的更多是泄露这些视频和照片的背后“凶手”,但是在该事件中,我们在前期更多看到的是,满网络尽是被打码后的“裸条”女生的照片。嘲讽打趣的声音多,同情理解的声音少。其原因从网民的评论中,就可找到答案“这些女生咎由自取”。


  那么,“裸条”事件仅是一句“活该”就完了?从媒体近几日接连不断的报道来看,并非如此。


  据新闻报道显示,有些借条逾期一天按照本金的20%收取费用,逾期超过3天按本金的30%收取,超过7天直接交给催收人员。而保障网络借贷能按时收回的最大保护伞便是,“抵押”这些借款人的裸露照片及裸露视频。甚至在该事件中已有6人被标记为“肉偿”,而所谓的“肉偿”,就是在放贷人的安排下,到期未还清款的借款人与陌生男性发生性关系,但这显然已涉嫌触犯刑法。


  随着事件关注度的不断攀升,网络舆论声也开始悄然发生着变化。12月5日,在有关该事件的新闻报道中,事件中群体的各类占比情况曝光于众,但很快,网民开始呼吁应保护当事人及其背后学校的声誉。近两成网友表示,不应以学校类别论问题,这一事件并不只是某个圈子或群体的事件,而是整个“校园贷”现状的一个缩影


  网民“天生幻想狂”表示,在裸照刺激的背后,就是一个单纯的黑社会放高利贷的故事,问题是,这些“黑社会”是怎么摸进校园的呢?


  也许同一天的新闻,解答了他的问题。 


  12月5日,有媒体曝出海南学生欠“校园贷”6万元月息超5千元,放贷者通过公布其个人信息施压,这名学生被迫休学打工一年。这一操作手法与“裸条”何其相似。


  其实,有关不良“校园贷”而引发的话题,在今年已不是第一次出现和引起激烈讨论。早在今年6月及8月份,网络上有关“校园贷”而引发的社会事件已层出不穷。而在当时,与“校园贷”产生关联的词汇就有“裸条”一词,除此之外,自杀二字也出现在“校园贷”的新闻报道中。对比不良“校园贷”事件,不难看到,受害者多是在校园中看到宣传,或经熟人介绍,掉进陷阱。层出不穷的不良“校园贷”事件,似乎暗示着罪恶找到了新的途径,在校园中泛滥着。不良“校园贷”,让不少学生的生活变得苦不堪言,甚至某些平台变相扭曲成为“卖淫”平台,这些诸多的问题,已不再是单单10G照片那么简单。


  由于目前校园网贷整个行业鱼龙混杂,且校园金融安全教育并没有跟上,加之学生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受不良“校园贷”影响的受害者已不是零星少数。


  不良“校园贷”舆情此起彼伏,自然惊动了主管部门。在今年10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为《通知》)。按照《通知》中的要求,在接下来的专项整治工作中,银监会就明确表示要将“校园贷”作为整治重点来抓。而早在今年4月15日,银监会就联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各大高校要建立起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联合银监局等相关部门密切关注网络借贷业务在校园内的拓展情况。9月29日,教育部再发《关于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集中专项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抓紧开展针对新生的校园网贷风险防范专项教育工作。


  这边整治之声刚落,那边因借贷宝平台流出的个人信息再次引爆了社会舆论场。一个“校园贷”业务,在半年内,引发三次较大规模的社会讨论,不难让我们发觉,整治“校园贷”乱象,已刻不容缓。


  《海南日报》发表《两端发力斩断不良“校园贷”黑手》认为,遏制不良“校园贷”,除了需要相关部门及时作为,更需要广大学生自觉抵制。除应树立正确的金融消费观念,增强自控力外,广大学生更要珍惜个人信誉,甄别不良“校园贷”平台,自觉抵制和防范金融风险。


  《金融时报》发表《净化“校园贷”应多方联动》表示,整治“校园贷”乱象,有赖于社会各个层面的联动和协作。其中,学校共青团应发挥组织动员优势,推动“金融知识进校园”活动,强化对在校学生的风险警示和教育引导,有利于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此外,相关网贷机构也应另寻出路谋转型。


  其实,无论是两段发力还是多方联动,整治校园网贷乱象已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年关将至,又将是一轮消费高峰期,又会有多少学子深陷不良“校园贷”的陷阱呢?正如网民评论那样,“校园贷”不该一刀切,但“高利贷”必须有人管。

中青舆情监测室原创作品,转载请标明出处~

本期策划:王帝

本期编辑:周婉娇

主编:王俊秀

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对应内容

周周有舆∣ 舆情指数
舆情观察∣ 月度舆情

中青舆情监测室由中青在线和北京中青华云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隶属于中国青年报社,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拥有资深的舆情分析师团队,为各级党政机关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提供舆情服务及定制舆情产品,并为舆情行业工作者提供科学化、专业化的培训。

系统平台实时监测

网络舆情培训

定制服务
 危机公关

中青舆情 
内参

产品体系

中青舆情监测室

新微信号“天天有舆”已投入使用,欢迎扫码关注

联系方式:010-64098677;010-64098676

地址:北京东城区海运仓2号中国青年报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