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谢亚轩:回归功能定位的人民币汇率

2016-05-19 IMI财经观察

权威人士表态,股市、汇市、楼市“回归到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发展规律,不能简单作为保增长的手段”。这可以视为对去年国家牛市的反思,也是对通过汇率贬值稳增长和出口观念的反思。

5月11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若干意见》,同样的文件中4年来首次没有再提及人民币汇率。这与过去的3年类似的指导意见中的提法截然不同,体现人民币汇率政策思路的重大转变,即不希望用人民币汇率“贬值”来稳出口和稳增长。

IMI研究员、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经济研究主管、董事谢亚轩对此发表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人民币汇率当前的两个核心任务分别是:一要通过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作为过渡,分化贬值预期,学习浮动汇率,“变干边学”;二要力图从根本上解放货币政策,避免被动跟随特别是美国的货币政策。

 以下是文章全文:

当前人民币汇率是升还贬?答案并非不言自明。人民币兑美元即期从2016年1月7日最弱时的6.5965开始回升,到4月中旬,最强时到过6.45,最大升值幅度超过2%。而与此同时,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编制的人民币指数从2015年12月初102.5的高点,回落到5月3日最低时的96.53,下降了5.8%。人民币汇率是升是贬,所采取的标准不同,所得出的结论各异。

不过,近期多个研究观点认为:人民币是在贬值,央行意在“策略性”“非对称性”或“悄悄地”推动人民币贬值。这些观点是否正确呢?辨别的方法之一是看支撑这个观点的证据是不是站得住脚。如果立论基础不对,则无异于在沙滩上建巨塔,结论自然不可靠。

众多认为人民币是在这样或者那样“贬值”的立论基础是:决策层需要利用人民币汇率贬值来稳定出口和经济增长速度。我们认为这个立论基础有误。

5月10日《人民日报》刊发《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一文,我们认为其中关于人民币汇率的表述对于回答以上问题非常重要。而有趣的是,不少分析人士不加辨别地将其理解为要“贬值”,可以说是南辕北辙,实在是错远了。

权威人士表态,股市、汇市、楼市“回归到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发展规律,不能简单作为保增长的手段”。这可以视为对去年国家牛市的反思,也是对通过汇率贬值稳增长和出口观念的反思。作为对“回归功能定位”思路的明确落实,11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若干意见》,共十四项措施,同样的文件中4年来首次没有再提及人民币汇率。这与过去的3年类似的指导意见中的提法截然不同,体现人民币汇率政策思路的重大转变。

反观过去,2015年7月24日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在七项政策措施中,第二条就提出“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扩大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区间。进一步提高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便利化水平,扩大结算规模。研究推出更多避险产品,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减少汇兑损失。(人民银行、外汇局负责)”。在此之前,2013年和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稳定或者促进进出口的指导意见中无一例外都提出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发挥市场中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

连续三年在稳定进出口的文件中强调人民币汇率机制,言外之意还是希望“利用”人民币汇率(贬值)来实现稳定出口和稳定经济增速的政策意图。而2015年的文件中,提出“扩大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区间”,不同于此前1年“双向浮动弹性”的措辞。我们当时就认为“浮动区间”是一个需要政策来决定的概念,而“浮动弹性”是一个市场运行结果的概念,因此,“扩大浮动区间”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要出现重要的改革,这大约就是此后“811汇改”的冲锋号吧。

精读文件才能准确把握政策走向。认真对比今年国务院稳定进出口的指导意见与过去3年相关指导意见,最大的不同就是今年明确不再把“稳增长”的任务强加在人民币汇率之上。所谓“人民币汇率这样那样贬值以稳定出口和经济增速”的立论基础已是老皇历,再拿来作为判断汇率政策要“贬值”的证据就值得商榷了。

那么,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究竟要怎样呢?

“汇市要立足于提高货币政策自主性、发挥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在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的同时,逐步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有弹性的汇率运行机制”。我们理解人民币汇率当前的两个核心任务分别是:一要通过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作为过渡,分化贬值预期,学习浮动汇率,“变干边学”;二要力图从根本上解放货币政策,避免被动跟随特别是美国的货币政策。

如果人民币汇率不是贬值,那是什么呢?我们认为,“保持汇率基本稳定”意味着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围绕一个区间波动,在主要货币的汇率关系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会处于一个区间波动的状态。据我们统计,从2014年12月31日至2016年5月10日之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指数处在(96.5,105.7)的区间。同期,美元指数处于(90.3,100.3)的区间。在此条件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6.19,6.59)的区间内上下波动。在参考篮子汇率的政策框架下,人民币指数随外汇市场供求情况、主要货币关系的变化以及国内外物价走势等等因素而上下波动。按照央行在今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提法,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由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两个因素来决定。需要明确的是,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最终目标从来都非常明确,就是要最终实现浮动汇率制度。当前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只是一个过渡性的制度安排,尽管我们认为这个过渡期很可能需要持续数年时间。



编辑  张旭 陈沈佳来源  中国金融信息网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谢亚轩:人民币汇率与股市“同涨同跌”是个新事物

谢亚轩:再谈人民币汇率与股市的关系

丁志杰:关于当前人民币汇率的三个问题

伊曼纽尔•德曼德曼:物理学与金融是如何融合的

孙鲁军:资本外流不具趋势性 稳定汇率是当务之急欢迎加入群聊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大家可将自己的个人信息(需实名认证)和微信发送至后台,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出任IMI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包括王兆星、埃德蒙、苏宁、任志刚、李若谷、亚辛·安瓦尔、李扬、汉克、夏斌等9位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或政策领导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出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会由46位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组成。
自2012年起,研究所开始每年定期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重点探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与政策问题。报告还被译成英文、日文、韩文、俄文、阿拉伯文等版本并在北京、香港、纽约、法兰克福、伦敦、新加坡和阿拉木图等地发布,引起国内外理论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迄今为止,研究所已形成“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互联网金融”、“银行与财富管理”、“金融监管”、等五个研究方向,并定期举办货币金融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燕山论坛、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等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主要学术产品包括IMI大金融书系、《国际货币评论》(中文月刊&英文季刊)、《IMI研究动态》(周刊)、《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日刊)等。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