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文读懂跨境资金流动的各种新情况

2016-07-21 IMI财经观察

IMI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如果要避免短期跨境资金流动的过度波动,对汇率预期的管理将是关键之中的关键。文章指出,一、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较大规模的资金流出;二、目前跨境资金仍呈现流出态势,但流出压力逐步缓解;三、实体经济的发展会继续支持跨境资金流入而企业“走出去”成为关键影响因素;四、资产的配置需求给跨境资金流动带来持续不确定性;五、由短期风险规避交易所带来的资金流出暂时告一段落,但长期会持续存在;六、跨境资金流动会受制于外汇市场的结构。

最后,本文总结道:跨境资金流动是资源配置的一种表现。从金融服务于经济的角度出发,要求跨境资金流动更加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保持持续平稳增长,以便于经济主体更好地进行投资和贸易活动。然而,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在谋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考虑到当下不同类别经济主体的能力,似应该采取差别化的政策对策,对普遍缺乏专业风险管理能力的企业及居民而言,应该采取相对稳定的汇率政策;而对风险管理能力较强的金融机构而言,则可以让他们更多地接受市场机制的锤炼。

以下是文章全文:

如果要避免短期跨境资金流动的过度波动,对汇率预期的管理将是关键之中的关键。

最近两年,特别是从2015年下半年起,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反映出跨境资金流动的各种新情况,引起了各方广泛关注。

一、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较大规模的资金流出

从国际收支变化来看,资本与金融账户出现较大逆差。2015年我国国际收支呈现“经常账户顺差、资本与金融账户(不含储备资产)逆差”格局。经常账户顺差3306亿美元,较2014年增长19%。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4853亿美元,2014年为逆差514亿美元。

2016年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481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481亿美元,其中,资本账户逆差1亿美元,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1712亿美元,储备资产减少1233亿美元。

从资本与金融账户逆差的分布来看,直接投资继续表现为顺差。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15年,直接投资顺差621亿美元,同比下降57%。其中,直接投资资产净增加1878亿美元,同比增长53%,这是直接投资顺差下降的主因;直接投资负债净增加2499亿美元,同比下降7%。

证券投资转为逆差。2015年,证券投资为逆差665亿美元,2014年为顺差824亿美元。其中,我国对外证券投资净流出732亿美元,同比增长5.8倍;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净流入67亿美元,同比下降93%。

其他投资逆差大幅扩大。2015年,其他投资为逆差4791亿美元,同比扩大72%。其中,我国对外的贷款、贸易信贷和资金存放等资产净增加1276亿美元,同比下降61%;境外对我国的贷款、贸易信贷和资金存放等负债净减少3515亿美元,2014年为净增加502亿美元。

从银行结售汇情况变化来看,以2015年7月份为转折点,无论是银行自己结售汇还是代客结售汇,基本是略有逆差,一般不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个别月份会超过100亿元,有些月份还出现顺差。从2015年7月份开始,月结售汇逆差基本上都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有几个月超过4000亿元,最高超过8000亿元(2015年8月份代客),且波动幅度巨大。如2015年10月份代客和自结逆差分别为1909亿元和1279亿元,今年4月份则分别为1501亿元和1534亿元,而去年9月份则分别为7296亿元和6953亿元,去年12月份则分别为5683亿元和5765亿元。

再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变化,也出现巨大波动。2015年7月份之前每月5000亿元-6000亿元人民币之间波动,8月份后波动幅度则在3000亿元-8000亿元之间。如去年10月份为4361亿元,12月份则上升到7981亿元,今年2月份又下降到3421亿元,3月份和4月份分别为4336亿元和3825亿元。

从国家外汇储备变化来看,储备资产有所下降。2015年,我国储备资产(剔除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减少3429亿美元。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减少3423亿美元,2014年为增加1188亿美元。

外汇储备自2014年6月份达到接近4万亿元的高点,一直到2015年7月份都保持在3.6万亿元以上,8月份下降到3.55万亿元,9月份下降到3.51万亿元,10月份上升到3.52万亿元,11月份又降到3.43万亿元,12月份进一步降至3.33万亿元,今年头4个月一直保持在3.2万亿元的水平。

最后看央行口径外汇占款变化也出现下降。从2014年5月份到2015年6月份保持在26.7万亿元以上,7月份降到26.4万亿元,8月份一下子降到26万亿元,9月份和10月份为25.8万亿元,11月份25.5万亿元,12月份24.8万亿元,2016年1月份24.2万亿元,2月份23.89万亿元,3月份23.8万亿元,4月份23.78万亿元,处于持续下降状态,尽管降幅在收窄。

 二、目前跨境资金仍呈现流出态势,但流出压力逐步缓解

2016年1-4月份,银行累计结汇30306亿元人民币(等值4650亿美元),累计售汇39992亿元人民币(等值6134亿美元),累计结售汇逆差9686亿元人民币(等值1485亿美元)。其中,银行代客累计结汇26952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37472亿元人民币,累计结售汇逆差10520亿元人民币;银行自身累计结汇3354亿元人民币,累计售汇2520亿元人民币,累计结售汇顺差834亿元人民币。同期,银行代客累计远期结汇签约1235亿元人民币,累计远期售汇签约3689亿元人民币,累计远期净售汇2454亿元人民币。

今年1月份至4月份,银行结售汇逆差分别为544亿美元、339亿美元、364美元和237亿美元。4月份,非银行部门涉外收付款逆差89亿美元,环比下降66%;其中,外汇资金净流出20亿美元,环比减少67%。境内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57412亿元人民币(等值8810亿美元),累计对外付款65334亿元人民币(等值10022亿美元),累计涉外收付款逆差7922亿元人民币(等值1213亿美元)。

2016年第一季度,境外投资者对我国境内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流入24.14亿美元,流出18.78亿美元,净流入5.36亿美元;我国境内金融机构对境外直接投资流出30.61亿美元,流入12.83亿美元,净流出17.79亿美元。

1月份至3月份,跨境资金净流出分别为558亿美元、305亿美元和261亿美元,其中外汇资金净流出分别为201亿美元、105亿美元和59亿美元。此外,外汇储备余额连续两个月出现回升,3月份、4月份分别增加103亿美元和71亿美元。

 三、实体经济的发展会继续支持跨境资金流入而企业“走出去”成为关键影响因素

跨境资金流动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实体经济需求带来的流动和资产配置需求带来的流动。具体又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前者主要是贸易和直接投资引起的跨境投融资活动,后者主要表现为跨境金融与证券投资/投机活动,同时,两者都伴随着规避风险的跨境交易活动。

2016年我国经济增长目标为6.5%~7%,在世界范围内仍属于较高增速,经济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前景依然向好,将继续吸引外资尤其是长期资本流入。

从2015年我国对外负债的结构变化看,对外负债下降的主要体现在偿还境外债务及非居民存款下降,来华直接投资仍继续增长。

2015年末,我国对外负债中,直接投资负债28423亿美元,较2014年末增长9%,继续位列对外负债首位,占比61%,较2014年末上升7个百分点,表明境外投资者继续看好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前景;证券投资负债8105亿美元,较2014年末略增2%,占负债总额的比重为18%,上升2个百分点;存贷款等其他投资负债9643亿美元,较2014年末大幅下降33%,占负债总额的21%,下降9个百分点。

再分别考察FDI和ODI发现,2015年实际使用外资FDI7813.5亿元人民币(1262.7亿美元),今年头4个月实际使用外资2867.8亿元人民币(453亿美元),增长4.8%。2015年,中国共对外投资ODI735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7%,今年头4个月,中国对外投资ODI391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1.8%。由此看来,企业“走出去”成为影响跨境直接投资的关键因素。如果经营得当,则初期的流出会带来以后的流入;如经营不当,则会血本无归。

四、资产的配置需求给跨境资金流动带来持续不确定性

根据中国光大银行与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联合发布《中国资产理市场2015》,截至2015年底中国各类资管机构管理资产总规模达到93万亿元,过去三年复合增长率51%。据测算,2015年底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额大约为110万亿元,其中高净值家庭(家庭可投资产600万元以上)财富约占全部个人可投资资产的41%。预计到2020年,中国资管市场管理资产总规模将达到174万亿元;其中,剔除通道业务后规模约149万亿元,2015年-2020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

居民财富增长催生大量投资理财需求,居民资产配置逐步由房产拓展到金融资产、由人民币资产拓展到外币资产。而居民资产配置主要由利差和汇率预期决定,当出现人民币贬值预期时,投资者会减少人民币资产配置而增加外币资产配置;而当人民币出现升值预期时,则会增加人民币资产配置,减少外币资产配置。在美联储加息,境内金融资产风险上升的情况下,境内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需求会越来越旺盛。由于人民币资产市场的深度远远超过外汇市场,一旦汇率出现贬值预期,不仅贸易商和企业会减少结汇,还会出现资金伪装成“实需”进入外汇市场套利。境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越多,对外汇市场的压力就越大。从去年下半年错误和遗漏账户的1000亿美元可窥一斑。只要存在贬值预期,就会有资金从货币市场流向外汇市场,区别只是规模大小而已。

从短期来看,如果美联储加息导致资产配置需求上升,引发人民币收盘价贬值,新兴市场货币贬值导致篮子货币走低。此时,人民币汇率可能会加速贬值。如果央行干预不当,可能会引发贬值预期,恶化资本外流。

如何管理好利差和汇率预期是影响跨境资金流动短期波动的关键。做好央行货币政策和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博弈是影响利差的关键,而用“篮子货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民币贬值预期,但是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

五、由短期风险规避交易所带来的资金流出暂时告一段落,但长期会持续存在

去年“8·11”汇改后,面对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出现了一波短期资本流出。有研究表明,进出口商持汇、国有企业偿还外债、个人购汇是近期资本流出的主要渠道,目的是为了规避贬值风险。

从2015年全年数据来看,金融账户逆差达到4856亿美元,而其他投资负债减少是主要原因,反映了受境内外汇率、利率变化等因素影响,国内市场主体主动调整自身资产负债结构,持续偿还对外债务以及非居民减少境内存款。

从2014年和2015年的外债余额变化看也可以印证这一点。2014年外债余额17799亿美元。其中,中长余额4817亿美元,短期12982亿美元;2015年外债余额14162亿美元,其中中长期4956亿美元,增长2.9%,短期9206亿美元,减少29.1%。

除此之外,2015年错误与遗漏账户流出1882亿美元,还有约有1000亿美元的服务贸易可以归入资本流动范畴。

虽然目前企业的美元债务去杠杆过程已经基本完成,进口部分的美元债务也偿还殆尽,对美元的刚性需求在上一轮贬值中基本消化完毕。但是,随着资本账户的开放和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无论是实体经济的需求还是金融投资的需求,都会引发越来越多的风险规避交易。

 六、跨境资金流动会受制于外汇市场的结构

虽然资本流出的规模惊人,但是,由于我国外汇市场的特殊结构,普通的投资者很难进入,短期资本流动的主体依然是贸易商和国有企业。

在岸外汇市场有两个重要特征:第一,在岸外汇市场受实需原则限制,外汇交易必须具备相应的真实贸易业务背景。第二,交易主体有限。当前的外汇市场是一个封闭的、以银行间市场为中心,进行结售汇头寸平补的市场。市场主体主要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这种特殊的外汇市场结构下,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非常依赖贸易顺差,因为只有跟贸易相关的市场主体才能够进入外汇市场交易。而且,我国对资本项目一直保持宽进严出的管制,资本项目的市场供求并不能完全反映在外汇市场中。因此,在2005年-2013年大多数年份中,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的贸易顺差,外汇市场一直供过于求,造成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外资不断流入、外汇占款居高不下、外汇储备不断刷新纪录。

在岸外汇市场的结构在规避金融风险的同时,也抑制了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由于缺乏风险偏好较高的投机者,外汇市场很容易出现单边市场格局。

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外汇市场没有“实需”限制,交易主体也更加多元化。离岸外汇市场的交易行为主要侧重对冲和投机,交易主体多为境外银行和对冲基金,遇到外生冲击时的反应与在岸市场并不完全相同。如果是实体经济交易产生的正常波动,在岸和离岸的反应基本一致。从中长期来看,CNY和CNH都是由经济基本面决定。但是,如果是资产配置和避险交易产生的冲击,离岸市场的反应速度就远远高于在岸市场。

从外汇市场结构来看,在岸市场重视实需,容易形成单边价格,离岸市场重视金融风险,波动性更大。在岸和离岸外汇市场结构的差异,是造成在岸市场人民币汇率的短期波动的一个因素,也是引发两个市场之间套利和投机交易的主要原因。

  七、结论

跨境资金流动是资源配置的一种表现。从金融服务于经济的角度出发,要求跨境资金流动更加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保持持续平稳增长,以便于经济主体更好地进行投资和贸易活动。然而,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在谋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考虑到当下不同类别经济主体的能力,似应该采取差别化的政策对策,对普遍缺乏专业风险管理能力的企业及居民而言,应该采取相对稳定的汇率政策;而对风险管理能力较强的金融机构而言,则可以让他们更多地接受市场机制的锤炼。

如果要避免短期跨境资金流动的过度波动,对汇率预期的管理将是关键之中的关键。

编辑  张旭 李欣怡来源  全景财经网站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央行如何实现汇率政策目标——基于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联动的研究
国务院参事夏斌看中国经济的两难选择:守住底线、改革为先

M1高速增长的三大原因:货币政策或陷入流动性陷阱

上半年国民经济成绩单出炉:6.7% 的GDP增速到底意味着什么?

黄金老: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并非替代关系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出任IMI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包括王兆星、埃德蒙、苏宁、任志刚、李若谷、亚辛·安瓦尔、李扬、汉克、夏斌、陈云贤等10位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或政策领导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出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会由46位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组成。
自2012年起,研究所开始每年定期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重点探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与政策问题。报告还被译成英文、日文、韩文、俄文、阿拉伯文等版本并在北京、香港、纽约、法兰克福、伦敦、新加坡和阿拉木图等地发布,引起国内外理论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迄今为止,研究所已形成“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监管”、“财富管理”、“金融科技”等五个研究方向,并定期举办货币金融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燕山论坛、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等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主要学术产品包括IMI大金融书系、《国际货币评论》(中文月刊&英文季刊)、《IMI研究动态》(周刊)、《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日刊)等。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