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老: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并非替代关系
以下为演讲实录:
感谢主持人与各位来宾,我们这场的主题是“大金融与跨界融合”,金融前面加了一个大字,这些年是一个新的词汇,大金融如何理解呢?它应该以更广的视角来看待金融问题,可以称之为大金融,这个概念可能来自于大概十几年前,有一个专家黄仁宇写了《中国大历史》,以大的历史来进行看待,大金融也是这个含义。对于跨界融合,这两年讲得非常多,早期的金融更多来讲是分业还是综合,无非是银行、证券、保险以及实业之间,分业经营还是综合经营,最近以跨界的概念替代它。
追根溯源,我们经常来讲跨界,通俗来讲还是产业金融,产业和金融的融合应该说是我们今天跨界融合的主题,从银行史来看,德国和日本一直有工业家成功了就办银行,有这样一个历史传统,长期银行跟实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英美国家,像我们国家强调金融和产业之间比较清晰的划分,长期以来,我们国家不太赞成的,产业与金融这样一个命题。
在中国持续了几十年,这两年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很多的实业可以办金融,形成在互联网时代下的产业与金融的结合,这应该是一个新现象。也就是说,在中国基本的政策、法规、各种经济条件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使产业与金融的融合成为一种可能,我们觉得跨界融合本质上还是产业金融的一个概念。
今天越来越多的产业投入金融,利用互联网技术投入金融,主要的是做四个领域,第一个领域,我们非常熟悉的支付领域,第二个领域是消费金融,第三个领域是供应链金融,第四个领域是理财金融,前三个做得都比较成熟。我今天跟大家谈两个主题,一个主题是实业办金融或者说互联网金融给中国究竟带来什么好处?我们做互联网金融它的目标是要实现普惠金融,而且这种普惠金融还要是一种廉价的,更低的融资利率,更低的收费与便捷的服务,这三个是互联网金融的使命。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可以相得益彰的进行发展。
今天可以看到,中国在消费金融这个领域,我们现在互联网金融对促进中国消费升级和降低消费经营成本是有实实在在的作用。去年有一个统计,去年中国互联网金融所发放的消费贷款2300多亿元,今年预测会上9000亿,可能数字更大。今天无论是我们做的还是在座的兄弟单位,都在做消费金融,很显著的特点,它的人工成本低于这个成本,大概利率最低是6%到8%或者更高一点。传统银行信用卡的成本,可能要达到18%到20%。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结果呢?从商业银行来讲,我体会信用卡服务唯一的目的就是要获得利息和手续费,对于今天产业办金融来讲,更主要的不是为了获得利息和手续费,而是为了促进商品的销售。第二个目的,使得它主观上会降低成本。消费金融的门槛也大大降低了,过去办一张信用卡,需要递交资料传到总部进行审核,这个时间一般来讲没有15天时间是比较困难的,从支行到总行有一个过程,今天从网上来办消费金融,它的时间多则几个小时,少则一分钟,这两年互联网金融在提供贷款这个领域蓬勃发展,对中国消费升级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以前商业银行,主流金融机构办理不了信用卡的或者获得不了贷款的人群,他们从这个领域得到了消费金融服务的满足。
第二个领域是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如我们企业做采购业务以及其他的产供销业务,需要从银行得到贸易融资,商业银行他提供了比较好的贸易融资服务,贸易融资服务有一些难点,一个是需要有一定的存款做质押,所谓保证金,开一张信用证需要20%的保证金。第二个是成本也不低,第三个,更大的问题,因为贸易金融需要非常灵活的期限,随借随还,但是我们传统的金融机构提供贸易金融的时候很难做到随借随还,任何一笔贷款需要发起、审批最后是放款,要么一年、要么六个月,很难配置10天、15天甚至17天,贷款的期限是固定的,只有这么几个期限来进行选择。
这两年我们很多大的实业企业投身金融行业,第一个要做的就是供应链金融,这是他非常擅长的一个领域,他们提供的供应链金融,包括我们提供的利率在7%左右,应该是比我们现在很多银行业贸易融资成本要低,且资金占用的时间灵活,没有保证金来承担,这是很大的优势。所以现在供应链金融没有很明确的数字,全国加起来至少应该有三五千亿的规模,而且这规模还在迅速的发展。传统金融机构做供应链金融的时候,要确保贷款安全的,需要对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三流有一个掌握,传统金融机构掌握了资金流、也掌握了信息流或者部分掌握了信息流,但它没有掌握物流。所以我们在前年以及以前更长一段时间,中国长三角地方出现了很多的贸易融资类不良贷款,很重要原因就是金融机构没有掌握物流以及仓储,难以规避欺诈问题。今天我们大型的电商以及实体企业都有庞大的物流体系,自己就有仓储,所以能掌握这个物流,使三流合一,降低了风险成本,才敢提供更低的利率,这是供应链金融,使中国物流成本降低了,同时也促进了我们企业产供销的衔接。
第三个,在支付领域,大家比较清楚,今天所有主流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包括我们在内,基本上都是免费的,对个人,无论转账还是提现、支付都是免费的,但是我们传统的手机银行是收费的。我们可以看到第三方支付的免费对市场带来了催化作用,今年中国的主流银行支付业务,比如手机银行转账,今年大银行也开始不收费,网银五千以下不收费,五千以上还收费。所以在个人支付这个领域,应该说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所提供的支付几乎是零成本的。目前互联网企业支付的成本也是低于传统金融机构所提供的支付,我们在支付领域,互联网金融实现了更低的成本。
第四个,理财领域,我们互联网做得是比较好的、比较完善的,在理财这个领域,虽然目前这个领域互联网金融或者互联网的特色不是很明显,今天更多的是销售理财产品,将来智能投顾发展成熟之后,真正的互联网理财才有望成为一种可能。今天通过互联网渠道卖理财和传统的银行卖的理财没有太大的区别,互联网企业省出了中介成本,能够给客户提供更高的收益率,高一到两个百分点的收益,降低了理财的门槛,从五万变成了一块,这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这是我想谈的第一点,互联网金融确实是实现了它的贡献,今天我们整个国家正在进行互联网的规范,这些治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前些年很多机构打着互联网的旗号,实际上和互联网金融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使得行业受到了影响,在我看来这个行业对我们国家金融的贡献还是非常明显的。
第二,今天是中国银行业论坛,我想谈一下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之间的一种关系,有一段时间大家都觉得这两个是绝对的竞争关系,这种说法去年和今年已经很少听到这了,更多的开始认为传统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不是一种替代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合作关系,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合作,今天是非常紧密的。在这里我们要理解一点,整个金融行业强调的是合作文化,金融业和其他行业不一样,其他制造普通商品的行业是绝对的竞争关系,这个企业销售了可以变得更大,金融行业古往今来强调是融合的关系。所以任何一家银行都不希望另外一家银行倒闭,任何一家银行倒闭都会波及另外一家银行,2008年雷曼倒了引起全球金融海啸,金融的文化就是互相帮助、融合的文化,使得金融的风潮不会再发生,这一点互联网金融行业需要很好的学习,我们来体会这样一种融合的文化。
传统银行也是这样一个概念,第一点,在资金来源上目前双方是一种合作关系,其实目前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和中国的传统银行之间是一种互为资金来源,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机构从传统的金融机构得到一种融资和贷款,这里我也觉得从传统金融机构来讲,确实也应该给新兴的金融机构提供了融资,因为我们知道,中国过去一些传统的需要资金的大型行业,重化工工业正在逐渐的消失和减少,大量的资金寻找新的产业,类金融产业、类金融机构或者互联网金融产业,应该成为一个新兴的融资需求的主体,就跟现在的影视行业一样,所有的商业银行不愿意给影视行业贷款,如果不贷款就失去了这个产业,我们类金融机构也是这样一个新兴的行业。所以这一点,很高兴的看到,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主动的为这个行业提供融资。
另外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机构也在为传统银行提供融资,大家知道,我们互联网金融行业所有的账户都是第三方支付账户,这个账户不可以有存款的,每发放一笔供应链融资和消费贷款,都存在企业个人所开的银行账户,我为传统金融提供了资金来源,我觉得互为提供资金来源这么一种关系。我们在风险管理上也有很好的关系,传统金融机构对静态的资产负债表和资产负债,动态的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数据有很好的掌握,但是这种互联网金融机构掌握了另外一个数据,是传统金融机构所没有的,就是行为数据,这个人在什么位置,这是我们所掌握的,这个非常重要。第二个,还掌握了消费行为数据。第三个,更重要的是掌握了一个个体和一个企业社会交往数据。这三者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过去讲这个人是高尚的人,我们应该跟他交往,但怎么去判断呢?通过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社交数据对一个人全方位的判定,可以做到这一点,这是传统机构所没有的。这是风险管理的合作,当然,浅层次的黑名单管理都是一般层次的。
第三,渠道的合作,互联网金融机构有流量,传统金融机构有人气、有网点,它们之间也是一个协作的关系。
第四,产品研发也有很多合作的空间,我在传统金融机构工作了十七八年,在互联网金融机构也工作了一段时间,确确实实双方更多的是一种合作。
我的理解就这些。谢谢大家!
从“松紧适度”到“灵活适度”,央行研究局陆磊谈2016货币金融形势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出任IMI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包括王兆星、埃德蒙、苏宁、任志刚、李若谷、亚辛·安瓦尔、李扬、汉克、夏斌、陈云贤等10位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或政策领导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出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会由46位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组成。
自2012年起,研究所开始每年定期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重点探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与政策问题。报告还被译成英文、日文、韩文、俄文、阿拉伯文等版本并在北京、香港、纽约、法兰克福、伦敦、新加坡和阿拉木图等地发布,引起国内外理论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迄今为止,研究所已形成“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监管”、“财富管理”、“金融科技”等五个研究方向,并定期举办货币金融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燕山论坛、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等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主要学术产品包括IMI大金融书系、《国际货币评论》(中文月刊&英文季刊)、《IMI研究动态》(周刊)、《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日刊)等。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