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 用“脚”选出的总统慌了谁的“神儿”?
本文由IMI研究员张超撰写,他在文中指出,“金融挤出”导致了美国大选现在的结果,并从三方面解释了理由:一是“金融挤出”恶化了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矛盾,激化了对资源的争夺;二是其扩大了贫富差距;三是其激化了央行和金融市场的矛盾。未来全球经济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首先是贸易全球化的倒退,其次是“金融战”威胁的上升,最后是政治不确定性引发的财富再分配。短期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加大,美国赤字问题将成为下一阶段政府的主要麻烦;中期看,“金融战”的风险在上升,避险性金融资产将成为首选;长期看,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将影响财富的储值与分配,经济基本面良好和资产安全性高的地区和经济体将成为主要的资本流入地。
以下是文章原文:
11月9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赢得总统选举,将成为美国第四十五任总统。金融市场慌了神儿,美元跌、股票跌、黄金涨、避险情绪高涨……这一系列的走势明显让“大鳄们”慌了神儿。
很多评论形容特朗普赢得大选是“黑天鹅”事件,不过笔者想问一下,这只“黑天鹅”到底对于“谁”更意外?是投票的的美国人?是政治精英?是金融市场参与者?还是全世界的旁观者?答案在每个读者的心中。
表面上看,特朗普上台表面原因与英国脱欧背景一致,看似在全球经济低速增长的背景下贫富分化加剧导致的孤立主义复苏。那么我们是不是要问一下什么导致了经济低速增长,又是什么导致了贫富分化扩大。
我们知道,伴随“华盛顿共识”成长起来的金融资本主义在全球攻城略地已有四十余载,催生出了“经济一体化”、“资本一体化”、乃至“意识一体化”等众多细分领域,但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或成为金融业崛起以来最大的“信任”危机,也将导致今后全球经济、金融市场、政治格局等诸多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前一阶段,和友人聊天中被问及“看好”哪位候选人,笔者判断民调落后的特朗普赢得大选的概率要远高于希拉里(当然,这种马后炮谁都会说),被问及原因时,笔者相信“金融挤出”对美国选民的伤害要远远高于政治口号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也许当年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仅仅是民众对于“金融挤出”非理性的情绪发泄,但这次抛弃“政治精英”可以说是民众系统性思考经济与社会问题后的理性选择。这就是为什么笔者始终相信民调落后的特朗普能成功上位的原因之一。
读者可能要问,凭什么你说“金融挤出”导致了美国大选现在的结果?笔者从三个方面解释一下理由。
首先,“金融挤出”恶化了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矛盾,激化了对资源的争夺。可能有读者表示不太明白,没关系,慢慢聊。“金融挤出”的最直接受害者就是依然做实体经济的企业家和他们的雇员。企业家想融资,可以,但融资的规模和价格与你的企业关系越来越弱,与金融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强。虽然你的企业很好,但“故事”不好,对不起,金融市场不喜欢,所以你融资的困难要远远高于会“讲故事”的“独角兽公司”(IT、网络等一次融资规模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为了企业的发展,企业家不得不“适应”当前金融市场的规则,要么选择“讲故事”,要么选择走上金融之路,逐渐放弃实业。再说说雇员,虽然他们的规模要远远高于在金融行业里工作的人,但很可悲,他们老板的精力已经放到“讲故事”和“干金融”上面了,他们不适应老板的新要求,所以他们失业了或被迫降薪去干不适应的工作,当然他们的怨气很大。进而对“金融挤出”的怨气最后演变为对其代表者的怨气—抛弃金融业的代表者。
其次,“金融挤出”扩大了贫富差距。金融市场创造了无数“市值”神话,许多人一夜暴富。然而,也有许多人成为金融的奴隶,因为错误的投资而损失殆尽。金融如果脱离实体经济,本身无法创造任何价值,这意味着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资产炒作只能是零和博弈,有人赚便有人赔。此外,金融从业者的人均收入远远高于非金融从业者,这也加剧了整个国家的贫富差距,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人力资本流入金融行业。我们知道一句固化:不患寡患不均。在普通选民眼里,他们努力工作却无法改善生活,而金融行业的暴利是对他们的剥削,自然再次把怨气撒在代表金融业的候选人身上。
最后,“金融挤出”激化了央行和金融市场的矛盾。金融市场已经足够强大,以至于央行的货币政策只能被动适应金融市场的需求。为了拯救金融业释放的大量流动性没有挽救实体经济,反而培养了金融业这样一只猛虎。而现在,美联储扭扭捏捏不敢加息,不是仅仅因为实体经济不好,而是害怕给金融猛虎断粮。其他主要国家央行也是如此,仍然在低利率的泥潭里不能自拔。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已经成为央行明确的政策目标。政策不为大多数人服务,而为少数人服务,自然得不到选票的支持。
虽然此次美国大选是对“金融挤出”不满的大爆发,但很遗憾,未来我们还将与其为伍。而对于未来的走势,笔者想从近期到远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全球经济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首先是贸易全球化的倒退,其次是“金融战”威胁的上升,最后是政治不确定性引发的财富再分配。
从已知的情况分析,特朗普的政策基调比较明确的是贸易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那么从近及远,笔者判断:
1.短期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加大。美国签订的贸易协定效力大减,甚至不排除美国主动退出TPP和WTO。
2. 短期看,美国赤字问题将成为下一阶段政府的主要麻烦。虽然共和党控制两院,但特朗普的政策不得不面对奥巴马留下的近20万亿国债的“基本面”,其积极财政政策、减税政策与近20万亿美元的国债成为新的“不可能三角”。
3.中期看,“金融战”的风险在上升。虽然短期看“孤立主义”与“对低利率政策的质疑”是一对矛盾体,但随着基建投资增加、减税加大的政府赤字、金融行业受到限制等将压低美元汇率,进而刺激美国对外贸易。为了抵消贸易中汇率优势和对美国贸易保护的报复,主要经济体汇率竞争性贬值恐怕难以避免。
4.中期看,避险性金融资产将成为首选。庞大的货币数量将追逐有限的避险资产,笔者认为黄金将成为首选。黄金价格上涨与下跌主要与美元的走势相关,无论是对美元汇率走势的判断,还是着眼于美元资产不确定性分析,未来黄金价格将维持上升的趋势。
5.长期看,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将影响财富的储值与分配。美国孤立主义的抬头将抑制美元资产的需求;同时,美国战略收缩如果进入实施阶段,政治真空将激化地域政治矛盾,进而引发大规模的资本流动以适应财富再分配和资产配置。抛开金融套利,笔者认为经济基本面良好和资产安全性高的地区和经济体将是主要的资本流入地。
总统大选后的美国经济前景预判——对两位候选人经济政策的比较及政治经济学解读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出任IMI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包括埃德蒙、陈云贤、汉克、李若谷、李扬、马德伦、任志刚、苏宁、王兆星、吴清、夏斌、亚辛·安瓦尔等12位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或政策领导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出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会由47位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组成。IMI所长、联席所长、执行所长分别为张杰、曹彤、贲圣林,向松祚、涂永红、宋科任副所长。
自2012年起,研究所开始每年定期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重点探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理论与政策问题。报告还被译成英文、日文、韩文、俄文、阿拉伯文等版本并在北京、香港、纽约、法兰克福、伦敦、新加坡和阿拉木图等地发布,引起国内外理论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迄今为止,研究所已形成“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等五个研究方向,并定期举办货币金融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燕山论坛、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等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主要学术产品包括IMI大金融书系、《国际货币评论》(中文月刊&英文季刊)、《IMI研究动态》(周刊)、《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日刊)等。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