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点 | 胡一帆:2017年亚洲经济活动与信贷回暖

2017-04-07 胡一帆 IMI财经观察

近日,IMI特约研究员、瑞银财富管理大中华区首席投资总监及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胡一帆撰文分析2017年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背景下的亚洲经济形势。

在央行的货币政策方面,胡一帆表示出于通胀滞后的原因,今年亚洲央行基本会按兵不动,而非跟随美国进行加息。虽然外部收支平衡恶化可能会促使亚洲央行普遍紧收货币政策,但亚洲各经济体在外汇收支上普遍盈余,因此美联储加息不会对亚洲各国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亚洲出现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也不大。

考虑到具体的经济体,胡一帆预测中国比较稳定的国际收支平衡和低通胀率有利于其在加息背景下继续稳定增长;相对脆弱的经济体,诸如印度和印尼可能牺牲小部分外部收支稳定以实现增长;香港和新加坡等城市经济体则可能需要通过宏观政策调整房市和土地供应的变动。

以下为文章全文:

我们认为2017年亚洲经济回暖将提振信贷增速。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亚洲多国的银行业因过度扩张,因而在过去几年中忙于重新积累资本并修复资产负债表。银行2017年表现可能大为不同,银行业与过去相比更为健康,盈利能力以及生产者价格指数也随着贸易增速加快而回升,亚洲投资和信贷增长也由此将水涨船高。

亚洲的整体通胀率近期有所上升,通胀上涨主要是由于能源价格攀升,而核心CPI仍处于较低的良性水平。通常亚洲央行决策者总是在投资与信贷加速增长并推高核心通胀之后,才会果断加息, 比如2005–2006年即是如此。加息的一个触发因素是名义GDP增速远高于10%,考虑到提振投资需要时间,因此这种情况在2018年之前不大可能发生。

亚洲央行维持现行货币政策

我们预期今年亚洲央行基本上都会按兵不动,而非跟随美国加息,主要原因是通胀滞后。我们的实体经济活动指数(包括实际出口、工业生产和零售销售等衡量指标)在最近才恢复到五年趋势水平,此前两年则一直止步不前,因此说亚洲经济过热还为时过早。

另一个有可能促使亚洲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因素是外部收支平衡恶化,即经常账户表现不佳以及外汇储备下降。好消息是亚洲各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稳健且持续改善。全球金融危机曾使亚洲的外部平衡受损,但自从美联储在2013年暗示缩减量化宽松措施并导致市场恐慌以来,亚洲一直处于修复之中,虽然这导致经济增长低于趋势水平,但改善了国际收支平衡。因此2017年美国加息对亚洲的负面影响看起来很小。

需要担忧亚洲债务攀升?

有些投资者指出多数亚洲经济体的债务与收入之比高企,并且担心1994年美联储加息给亚洲带来的影响重演。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中国大陆、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都是债务比率很高的经济体。债务水平或负债率究竟达到多高就一定会引发“明斯基时刻”并无明确定义。鉴于亚洲经济体的外部收支呈盈余状态,而且通胀保持稳定,因此即便美国加息也不一定会导致亚洲出现债务危机。

中国

中国与其他亚洲国家有所不同。其货币政策必须遏制信贷过快增长——公开市场利率持续上行就是因之而起。但与此同时,中国也必须对去杠杆过程加以控制——因此基准利率没有改变。强大的国际收支平衡和低通胀率使得中国在美国加息之时仍有足够的回旋余地。此外,产业升级以及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都仍有空间,有助于推升中国经济增长。

相对脆弱的经济体。相对而言,印度和印尼相对比较脆弱,他们无法重现2005年左右经常账户盈余的局面。而且自2000年以来,这两个国家的外债持续攀升,而官方外汇储备不断缩水。不过两国的对外赤字也在下降,因此短期内汇率应该无虞。2017年,印度和印尼为加快经济增长和投资,可能会牺牲一小部分的外部收支稳健性。但实现增长目标需要时间,因此即便像印度和印尼这些国家在2018年之前也可能无需加息。

香港与新加坡

对于像香港和新加坡这样的城市经济体,美国政策利率会更快影响到本地利率。因此,当美国利率走低且处于下行趋势时,这些经济体会采取更为审慎的宏观调控措施,以遏制信贷过热和/或增加土地供应;反之亦然。今年3月,新加坡政府显示出为房地产市场“松绑”的立场,下调卖方印花税并降低对持有期的限制,同时屋主申请资产增值按揭贷款时,即以房地产作为按揭获得更多贷款时,只要增值贷款额加上现有房贷未还清部分,不超过房子估值的50%,就不受限于总偿债率框架。而香港则没有这方面的压力。事实上香港特区政府仍处于“抑制”模式,开发商楼盘供给仍在持续上升。如果美国加息后期令香港房市承压(或许在2018年),则政府的立场可能从抑制转向支持。

编辑  齐涵博 邵昊敏

来源  财新网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熊园:全球流动性转向尚需时日
巴曙松: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的新动力
管清友:设立雄安新区,建前人未建之功
广东省原副省长陈云贤:发力供给侧区域政府大有可为
沈建光:中国经济近忧和远虑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65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和学术委员,74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系列报告》《财富管理研究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成果还被译成英文、日文、韩文、俄文、阿拉伯文等版本在欧、美、亚多个国家发布,引起国内外理论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2016年,IMI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