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丨央妈是亲妈:2017年1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六大关注点
5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17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梳理了2017年一季度货币信贷、政策操作、金融市场运行、宏观经济形势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并对货币政策进行了解读和展望。IMI研究员熊园撰文对此次报告进行了全方位剖析,为我们详细解读了“央妈”维护金融市场和经济平稳运行的心思。
以下为文章全文:
事件:周五(5月12日),我国央行发布《2017年第1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梳理了2017我国货币信贷情况、货币政策操作、金融市场运行和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总体情况,并展望了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和介绍了下一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思路。同时,《报告》还就热点问题撰写了3个专栏,分别为:专栏一《如何理解所谓央行“缩表”》;专栏二《如何看待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强势地位》;专栏三《对宏观经济走势的讨论》。
一句话点评:央妈是亲妈,呵护市场之心“昭然若揭”。
结论:本次《报告》主要透露了六方面信息:
1)对经济增长更为乐观,但对可持续性表达了担忧;
2)首提“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有机衔接监管政策出台的时机和节奏”,去杠杆的节奏和力度有望缓和;
3)一季度超储率为6年来最低(历史次低),货币已实质性从紧,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仍将稳健中性、边际趋紧,货币流动性延续紧平衡,货币市场利率还有上行空间;
4)专栏讨论中国式“缩表”,认为我国“缩表”并一定意味着收紧银根,并指出4月份已经在“扩表”;同时,对美联储加息和“缩表“担忧加大;
5)降低了通胀预期,但对“非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和“GDP 平减指数涨幅扩大”有所担忧;
6)专栏讨论了人民币的国际货币职能,人民币汇率有望继续保持稳定。
正文如下:
央行每个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是把脉货币政策走向最为重要的资料,历来被各方高度关注,本次报告有六大点值得关注:
第一,对经济增长更为乐观,但对可持续性表达了担忧。
《报告》认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态势有所加强”(去年四季度为“全球经济总体呈现复苏态势”),认为“主要经济体复苏态势较好”(去年四季度为“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步伐持续分化”);《报告》认为“2017 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延续回暖态势”(2016年四季度为“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减轻,运行总体平稳”,2016年前三季度为“运行总体平稳/趋稳”,2015年为“运行总体平稳”,2014年“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2013年“呈现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总体看,央行对国内外经济未来走势趋向乐观。
《报告》认为“全球复苏格局是否可持续有待观察”,主要是考虑到欧洲政治不确定性;难民问题;发达经济体面临收入不平等和生产率增长较慢等结构性问题,有可能降低潜在产出水平;特朗普政策不确定性等。
《报告》列示专栏《对宏观经济走势的讨论》,认为我国“本轮经济回暖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政放权和创新驱动战略逐步深化的表现”,并且指出“当前经济向好有周期性等因素的作用,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仍较为突出”。
第二,监管方面:首提“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有机衔接监管政策出台的时机和节奏”,去杠杆的节奏和力度有望缓和。其实,央行和银监会在行动上已经传递出信号,特别是银监会表态“对自查督查和规范整改安排4至6个月的缓冲期以及实行新老业务划断”。
《报告》指出“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有机衔接监管政策出台的时机和节奏,稳定市场预期,把握好去杠杆和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的平衡,为稳增长、调结构、去杠杆、抑泡沫和防风险提供相对平稳的流动性环境”,是对近期“三会”锦标赛式监管的回应,表明央行希望金融监管要平稳有序,去杆杠的节奏和力度有所缓和。
事实上,5月12日央行重启4590亿元规模的MLF(中期借贷便利),已表明央行有意稳定预期;同时,5月11日央行主管报纸《金融时报》也提出“央行近期正在召集‘一行三会’加强监管政策的沟通协调、统筹推进”。
5月12日下午银监会就近期重点工作通报举行媒体通气会是为市场释放了定心丸,指出对于监管密集发文影响市场情绪“市场对此没必要紧张”,“绝不因为处置风险而引发新的风险”,提出了四项举措来缓解银行整改压力,包括“自查督查和规范整改工作之间安排4至6个月的缓冲期”,并且“实行新老划断。对新增业务,严格按照监管标准进行规范;对存量业务,允许其存续到期实现自然消化;对高风险业务,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制定应对预案”。
第三,一季度超储率为6年来最低(历史次低),货币已实质性从紧,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仍将稳健中性、边际趋紧,但不会全面加息(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重申不宜将公开市场利率上行与“加息”划上等号,货币流动性将延续紧平衡,货币市场利率还有上行空间。
《报告》指出,2017年1季度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1.3%(是有数据统计以来的第二低),仅比2011年6月(0.8%)略高,超储率低表明货币流动性较为紧张,同时,一季度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12月上行26bp至5.53%(其中,票据利率上行87bp至4.77%,上行幅度最大),我国货币条件其实已实质性从紧。
针对2017年2月3日和 3 月16日两度上调公开市场利率,《报告》认为这是“公开市场利率随行就市适度上行”,“不宜将公开市场利率上行与'加息'划上等号”,一方面显示了央行有意市场预期,另一方面也表明随着美联储进一步加息,货币市场利率还有上行空间,但央行不会真正加息(即“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第四,认为中国央行“缩表”并一定意味着收紧银根,并指出4月份已经在“扩表”;同时,加大了对美联储加息和缩表的担忧。
《报告》开辟专栏《如何理解所谓央行“缩表”》讨论“缩表”。近期看,我国央行有过3次“缩表”,前两次分别是2015 年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曾收缩约 2 万亿元以及2016年3月末较 1月末收缩了约1.1万亿元。15年和16年初的两次“缩表”都是在外汇占款下降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同时也与降低准备金率有关(2015 年全年 5 次普降准备金率,2016 年 3 月份也曾降准)
2017 年第一季度央行再第三次出现“缩表”,2月和 3 月末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较 1 月末分别下降了 0.3 万亿元和 1.1 万亿元。《报告》认为,今年1季度“缩表”属于“在外汇占款下降这一大背景不变的情况下,主要与现金投放的季节性变化及财政存款大幅变动有关”。
《报告》认为,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要受到外汇占款、调控工具选择、春节等季节性因素、财政收支以及金融改革和调控模式变化等更为复杂因素的影响,中国央行“缩表”并一定意味着收紧银根,比如在资本流出背景下降准会产生“缩表”效应,但实际上可能是放松银根的,因此不宜简单与国外央行的“缩表”类比。报告指出,4 月已重新转为“扩表”。
去年四季度报告认为“美联储加息和缩表节奏存在不确定性,过去几年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逐渐积累的全球资产泡沫也有内在调整的压力”。相比之下,本次《报告》在分析全球经济下行风险时,认为“主要央行停止量化宽松或缩减资产负债表可能带来长期利率跳升”,对比之下,其实反映了我国央行对美联储加息和“缩表”有着更大担忧。维持此前的判断,美联储6月将加息一次,9月或12月还会加一次,年底有可能启动“缩表”。
第五,降低了通胀预期,但对非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和“GDP 平减指数涨幅扩大”有所担忧。
去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认为“通胀预期有所上升,未来变化值得关注”,然而随着今年2月、3月和4月通胀维持1%左右的低位,本次报告认为“从价格形势看,通胀总体保持稳定,PPI与CPI的显著背离有望收窄”,并且认为“近期通胀预期有所回调”。同时,也对通胀表达了一定担忧,认为“非食品价格和服务价格持续上涨,对CPI产生一定推动作用”、以及“GDP平减指数涨幅扩大,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热度仍然较高”。
第六,专栏讨论了人民币的国际货币职能,人民币汇率有望继续保持稳定。
汇率方面,《报告》专栏讨论了《如何看待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强势地位》(应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持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稳定地位”有关),认为“近两年,受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及至加息、英国脱欧、特朗普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一些国际政治事件等因素的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贬值,但贬值总体来说是有序的,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并指出“汇率根本上是由经济基本面的相对变化决定的”,“经济基本面等因素将继续支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编辑 韦祎 肖子琛
来源 熊园观察(微信公众号)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65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和学术委员,74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两岸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系列报告》《财富管理研究报告》《金融科技20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成果还被译成英文、日文、韩文、俄文、阿拉伯文等版本在欧、美、亚多个国家发布,引起国内外理论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2016年,IMI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