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 熊园:经济“开门红”背后的隐忧
近日,IMI研究员熊园近日对我国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进行思考,他表示,“开门红”的背后隐忧犹存。在去年底,市场对经济一片悲观:房地产投资失速、购置税提高导致汽车消费放缓,金融监管趋严成为主要原因。虽然今年第一季度乐观看法多了起来,包括房地产投资旺盛、企业盈利高增、基建投资强劲以及全球经济复苏等现象支持人们的乐观预期,但他认为悲观的逻辑一直没有消退。
首先,去年四季度以来的经济好转主要是依靠供给收缩下PPI上涨带动,实质性需求并未起来;其次,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只是迟到不会缺席;再次,制造业投资复苏不明显,补库存已近尾声,产能周期难言启动;最后,基建投资难以走高。因此,判断未来走势有必要谨慎为先。
以下为文章全文:
当下市场对我国经济走势分歧较大,乐观派认为“新周期已来临”,悲观派认为“只是短暂反弹”。综合宏、微观数据来看,向好的因素确实增多,良好的开局也为全年实现6.5%左右的目标增速腾挪了较大空间,然而“开门红”背后隐忧仍存,实质性需求尚未起来,反弹非反转,新周期难现。
图1: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9%将为年内最高
资料来源:Wind
回头看,去年底市场对经济一片悲观,主要逻辑有三:调控下房地产投资失速、购置税提升后汽车消费放缓以及“去杠杆、防风险、抑泡沫”基调中监管趋严。今年2月以来,随着一系列经济数据不断走好并大超预期,乐观看法多了起来,主要理由有四:其一,商品房销售(一二月)和地产投资仍旺,“一二线控房价增供给、三四线去库存”,地产投资有保障;其二,企业盈利高增,制造业投资回升,供给出清,产能周期启动;其三,地方政府投资目标高位+PPP项目带动+工程机械销售火爆,基建投资强劲;其四,全球经济复苏在即,我国外需回暖,贸易好转。事实上,就当前我国经济现状而言,悲观的逻辑一直没有消退,乐观的理由其实欠缺支撑。
首先,去年四季度以来的经济好转主要是依靠供给收缩下PPI上涨带动,实质性需求并未起来。其一,本轮PPI上涨主要集中在煤炭炼焦、石油、冶金等上游行业,大部分中下游企业价格涨价能力有限,说明中下游产能依旧过剩或者是需求不足。其二, PPI与CPI走势持续背离,PPI与CPI剪刀差走阔,PPI向CPI传导效应仍弱,需求疲弱是要因之一。其三,剔除价格因素,工业企业盈利改善并不明显,如本轮工业企业实际盈利增速(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同比-PPI累计同比)回升并不显著,1-2月实际存货增速(产品存货累计同比-PPI累计同比)自2003年以来首次告负。
图2:PPI与CPI走势背离
资料来源:Wind
其次,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只是迟到不会缺席。去年国庆以来各地实施调控,房地产销售应声回落,经验规律表明地产投资滞后地产销售2个季度左右,按说今年2季度起房地产投资将开始下滑。诚如乐观派第一个理由所说,现在往后看,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的时点和幅度的确会比预想的要好不少。然而,考虑3月17日以来新一轮调控升级,商品房销售将进一步萎缩,对地产投资的拖累效应将在二季度末三季度中全面显现。
再次,制造业投资复苏不明显,补库存已近尾声,产能周期难言启动。2016年下半年制造业投资触底反弹,更多的是统计上“好看”,扣除掉辽宁“挤水分”效应后,制造业投资增速只是小幅改善,如果进一步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趋势上表现为逐步下滑甚至负增长。同时,PPI已经见顶回落,3月PMI成品库存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也均较上月下滑(此前均连续三月回升),再结合经验规律,预计本轮本库存将在年中结束。由于制造业投资并未实质性反弹,中长期的产能周期启动还有待时日。
最后,基建投资难以走高。其一,与制造业投资一样,基建投资同样存在辽宁的“挤水分”效应。其二,过去三年地方政府投资目标实现度只有4成左右,即便考虑到今年地方政府投资热情提高,“大干快上”的情形也不太可能出现。其三,有研究发现(兴业宏观),从 PPP 项目生命周期来看,本轮PPP项目的落地集中在去年底今年初,基建投资预计将在2季度开始下滑。
上述之外,地产销售下滑叠加一季度汽车销售已开始走弱,“双轮”不再意味着消费将总体疲软;受制于贸易摩擦和全球经济并不牢靠的复苏基础,进出口更多只是边际好转;一季度经济数据的靓丽表现为“去杠杆、防风险、抑泡沫”的监管主基调提供了好的氛围,强监管之下货币将实质性收紧,信贷规模很大可能缩水。
鉴于此,研判未来经济走势,有必要留一分清醒少一分醉。我国尚处于增速换挡期和结构调整阵痛期,下行压力依旧不小,短期反弹非反转,我国迈入新一轮周期有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更大成效。需要指出的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站在现在时点往后看,无疑要比去年年底更为乐观,全年保增长压力已然小了很多。
编辑 齐涵博 邵昊敏
来源 《证券时报》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向松祚:中国经济的近忧和远虑
潘功胜:应对跨境资本流动冲击,“打开的窗户”不会再关上
朱隽:巩固和加强人民币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
管涛:经常项目顺差和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林楠:三大战略维护人民币稳定地位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65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和学术委员,74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系列报告》《财富管理研究报告》《金融科技20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成果还被译成英文、日文、韩文、俄文、阿拉伯文等版本在欧、美、亚多个国家发布,引起国内外理论与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2016年,IMI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