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I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2017年第1期)
观点速递
本文为根据IMI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第1期)整理的报告速递。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是IMI新推出的系列性月度分析报告。报告包括宏观分析、专题分析和数据汇览,由IMI研究员倾力打造。
报告宏观分析部分指出,从外部环境来看,当下面临难得的窗口期:全球经济同步复苏,特朗普效应消退,缩表前的最后真空期,政治黑天鹅的担忧高峰已过,荷兰、法国大选等都比较平稳。从全球货币分化趋势来看,美元和人民币是从趋势年到波动年的一个转换;英镑与欧元有一定货币政策转向下的修复性升值动能;随着美国加息的深入化,新兴市场国家如白俄罗斯、蒙古、埃及等国面临短期货币风险和长期经济风险的概率同步攀升。同时着眼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原油供需平衡后油价企稳,2017年初三个月原油波动率历史低位不可持续,大宗商品价格由于金融衍生品的发达,低波动率将会触发金融市场做多波动率,从而增加价格弹性。
从国内环境来看,我国经济在一季度“开门红”之后开始下行。基于宏观经济基本面分析,4至5月工业生产放缓,投资总体下行,进出口双双回落;同时 CPI重返1时代但仍保持低位,PPI两月连续回落,通胀稳定在较低水平。
同时,基于金融基本面分析,4至5月国内信贷增长超过预期,在金融监管集中发力的形势下,表外融资高位回缩;同时M1,M2同步下调,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健中性,边际趋紧。此外,4、5两月资本市场相对进入低潮,金融监管冲击资金虚脱,A股大盘估值已逼近一年新低,创业板估值已回落至近四年半低点。近期金融监管与去杠杆的缓和信号,短期有望助力市场超跌弱反弹。同时,债市在强监管压力下表现疲弱,持续调整。
本报告专题分析部分着眼我国外汇储备的充足性问题,利用比率分析法等五种经典方法,对于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进行测度,发现新世纪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并超越理论上的适度规模区间,长期处于“超额”状态。随着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增速减缓,特别是2014年以来出现负增长,我国外汇储备实际值超越适度规模区间的背离程度大幅减小。即便如此,绝大多数指标依然超越适度规模区间,只有极少数指标落入适度区间内,但是还是远高于区间下限,表明当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依然处于“超额”状态,并未出现不足的问题,但是潜在的外汇储备大规模下降并由此引致的可能风险值得关注。
本期精彩预览
《IMI宏观月报》2017年第1期总第1期
【本期推荐】
专题:究竟我国的外汇储备是否充足?
【海外宏观】
经济:难得的外围温和窗口
货币:全球货币之新分化
大宗:原油供需平衡后的新逻辑
【国内宏观】
经济:工业生产放缓,投资总体回落,经济显著降温
金融:信贷依旧旺盛,M2持续下降,货币边际趋紧
【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经营状况渐转佳境
【资本市场】
债券收益率曲线扁平化,资金面压力仍存
点击识别以下二维码可在线阅读月报图文版,文字版全文可通过关注IMI财经观察公众号(imi_ruc)并在后台留言【宏观月报+邮箱+单位信息】的方式获得。感谢各位读者关注:
图文编辑 张晨希
文章整理 何平 蒋超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赵锡军:中国经济下一阶段增长的动力
陈雨露:金融创新、市场发展与中国银行的流动性控制力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8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7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金融国际化、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研究所发起设立了跨境金融50人论坛、中国资产证券化百人会论坛以及中国金融科技50人论坛三个智库平台。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