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 令人担忧的中国人口与城镇化进程
IMI副研究员芦哲近日在《华尔街见闻》撰文指出,人口红利和城镇化进程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但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全面二孩”政策放开的同时还面临着快速的老龄化阶段,中国人口增长期仅有10年;中国的城镇化,主要是行政编制上的变化,不存在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徙,并不是市场化配置资源的结果,如果没有行政干预,2030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仅能达到63%。
以下为文章全文:
人口红利和城镇化进程,一直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虽然老龄化加剧,人口红利渐失,但是“全面二孩”政策和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实施,使一部分人相信“红利”还能再持续一段时间。
国家统计局1月18日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共出生人口1723万人,低于2016年的1786万人。这与卫计委预测的“2017年出生人口总量将达到2109.9万人”相去甚远,全面两孩第二年可谓开局不利。
总和生育率的含义是“平均每个女性生育子女的个数”,理论上,总和生育率应该高于2才能维持人口的世代更替。2011-2015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维持在1-1.25的水平。根据《国家人口发展规划》中2030年14.5亿人口的目标,2017-2030年总和生育率应该剧增至1.8的中枢水平,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那么未来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会在什么水平呢?问题的关键是“全面二孩”政策对生育率的影响会有多大。假设“全面二孩”没有任何影响(基准情形)和“全面二孩”可能产生的最大正影响(调整情形),我们对生育率的预测如下。对应的中国人口峰值将在2025年或2030年到来。可见无论二孩政策的作用大小,中国也仅仅还有10年的人口增长期,并且同时处于快速老龄化的阶段。
二、从流动人口看未来城镇化进程
相比中国总人口增长放缓、老龄化加剧的情况得到了各界的关注和担忧,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似乎高枕无忧。2001至2016,城镇化率从37.7%增长到57.3%,16年增长了20%,平均每年1.2%,每年2000万人农村人口流入城镇。那么如果是为了实现2030年70%的城镇化率目标,只需要每年流入城镇1400万人即可。
但是总量上的规模满足,不代表结构上的效率合意。我们分拆看看流入城镇的人口结构,就会发现真正自然流入城镇的劳动力量(新增农民工)只占15-20%,并且呈下降趋势。而城镇化的动力越来越依赖于“就地城镇化”,也就是所谓的“离土不离乡”,主要是在行政编制上讲“乡”改为“镇”,根本不存在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
真正的城镇化过程是市场化配置资源的结果,在经济学角度上形成规模经济,从人口学的角度上提高城市化率。而目前中国的城镇化,更多地体现为行政的力量,变成了造城运动。
根据我们的测算,农民工向城市的净流入将在2021年左右停止,如果没有行政干预(就地城镇化),2030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仅仅能达到63%。当然,如果我们保持每年800万人的就地城镇化,实现70%的目标并不困难。然而,问题的关键是自发城镇化和行政城镇化的经济效率差异,有天壤之别。
本研究结果不代表我们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悲观,而是提醒我们:传统的经济增长驱动力的消失速度可能比大家预想还要快,转型+改革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刻不容缓。
编辑 王平 张雪
监制 朱霜霜 李欣怡
来源 华尔街见闻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8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7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