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利:金融稳定和发展都需要依靠金融改革开放
本文是IMI学术委员、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王永利出席2018年1月9日在京举办的“强化金融信用 捍卫金融安全”新金融年会时的发言实录,会议探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防范金融风险,推动信用体系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
王永利围绕“新时代,新金融”这个话题进行演讲,他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增长阶段,正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动力的攻坚期,转型调整的关键期。新时代对金融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新的要求,就要去建设新金融,包括加强国家金融战略的规划和实施、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推动以人民币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设,积极应用新科技推动金融创新发展。他还强调,应用新技术时,要坚持金融本质,准确利用科技,促进金融健康发展。金融稳定和发展都需要依靠金融改革开放,2018年发展速度上要稳,改革开放要进,着力打造现代金融体系。
以下是全文内容:
首先大家知道,十九大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时代,相应的也确定了新的思想,新的方略,提出了到本世纪中叶我们要达到的一个总体战略目标,由此开启了新的征程。
其中,主要是需要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到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现在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转型调整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紧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确保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扶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特别是到本世纪中叶我们要实现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的这样的重要战略目标。
新时代的提出,对金融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新的要求,我们怎么去建设新金融?这是一个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金融工作的基本要求。其工作基调还是稳中求进,个人的理解是稳中求进是一个综合体——既要稳,还要进,是在控制风险基础上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所以说稳是基础,进是追求,重在改革。其中,金融领域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那就是金融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从2017年的国家金融工作会议到党的十九大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都强调金融要回归本源,要服务实体经济,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更好的配置社会资源,创造出更大的财富,其实这就是通过金融的运作,把社会资源配置到更需要的地方去,创造出更大的财富,这也是金融存在和发展的本质及其合理性之所在。金融之所以能够分享一部分的社会利润,是从新创造的财富里面去分享,而不能只是在现有财富中去瓜分,更不能把资源配置错了,不仅没有创造出更大的财富,反而损坏了现有的财富。这也是“好金融”和“坏金融”的重大分界。
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个人认为是这么多年来中国金融发展的定位和方向上的一个重大调整,它会带来一系列的金融发展战略、发展重大举措和发展态势的调整。当前的重点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是当前三大攻坚战的首位,重点就是金融风险。要改进和强化金融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要完成这些任务,还是要推动发展,最重要的还是要改革开放。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造现代金融体系,着力增强金融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从建设新金融来看,我觉得有以下几个重点:
(一) 现在急需加强国家金融战略的规划和实施
国家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我们要实现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世界领先。金融作为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要怎么办?大家知道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由很多因素组成,其中经济、金融、军事是三大重要支柱,缺一不可。所以要围绕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世界领先这样的国家战略目标加快制定国家的金融战略,并积极推动实施。
(二) 我们要知道金融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是什么
金融的综合实力主要体现在金融能够充分激活可以用货币表示和交换的社会资源,高效便捷地满足社会需求,有效控制相关风险,创造出最大的社会财富的能力。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推动社会资源的货币化、金融化、证券化、交易化、普惠化。大家知道,比如说房子可能是固定资产,你很难把它随意去交换,但是我们可以把房子的收益权或者现金流给证券化,并通过交易让它来灵活的配置,或者进行风险的分散。只有实现这样的发展,金融的综合实力才能够充分增强。
金融的国际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一国金融参与国际金融资源的整合与配置的能力,以及参与国际金融规则或制度的制定,对金融交易定价等方面的影响力。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个国家金融的国际影响力首先取决于国家整体的国际影响力,金融不是单独存在的。同时也要求该国金融市场要开放,不仅要鼓励走出去,还要鼓励引进来。其中,股权或者机构的走出去、引进来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建设国际金融交易中心,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来吸引国际资源的参与,并且主要以本国货币来计价和清算,推动本国货币国际化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增强金融的国际影响力。
大家一定要看到,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市场里面用本币计价和清算,这比我们走出去设置机构和引进来设置机构的影响力要大得多。
(三) 推动中国金融加快迈上新阶段新层级
金融发展包括了三个不断延伸和提升的层级。
第一、货币金融。主要是以货币的印制、投放、流通、清算等等为主体功能的阶段,这是金融的初级阶段。我们知道货币是金融的基础和灵魂,金融是建立在货币的基础上,没有货币就没有金融,所以可以把这个阶段叫做货币金融阶段。
第二、资本金融。将货币转换为资金或者资本进行相对独立的融通,这也是我们讲金融主体的概念叫做资金融通,包括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可转换或者结构性的融资工具等等,这个时候当我们的主体功能上升到资本的时候,可以叫做资本金融,是金融的成熟阶段。
第三、交易金融。将各种资产的权益或者现金流证券化,并通过其交易实现社会资源的高效流通和灵活配置,甚至达到风险的分散和转移,这可叫做交易金融,是金融的高级阶段。
在这三个阶段里面,有一个东西是必须注意的,那就是风险。风险是与货币金融相伴相生共同成长的,金融越发达,风险就越突出,风险管理的要求就会越高。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是金融实力和水平的重要体现,要增强金融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如果风险识别、风险控制的能力达不到,那么其他的都是无用的。而且金融越向上发展,例如发展到交易金融的时候,其风险越复杂,可以瞬间爆发,甚至引起全球共振,必须有相适应的风险管理能力,这是一定要注意的。
到目前为止,可以说中国的金融在货币金融阶段,包括货币的总量和投放,特别是最近发展的移动支付,以及在资本金融方面,我们的资金融通,特别是间接融资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但交易金融、金融监管、风险控制等方面与发达金融体系相比,与我们到本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急需加快推动中国金融向交易金融去发展。
(四)积极应用新科技,推动金融创新发展
新时代还有一个就是互联网的新时代,大家知道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血脉和资源配置的枢纽,金融运行的效率和风险控制的水平,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深刻的影响,必须运用各种相关的先进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促进自身的效率和发展。
IT时代,金融在全社会里面还是相当领先的。在互联网新时代没有到来之前,金融领域的IT水平,大数据积累等各方面还是相当不错的。但信息技术已经从IT时代进入到互联网的时代,进入一个互联网自己的新时代,随着宽带传输、移动互联、云存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等相关技术的发展,推动互联网进入了万事万物互联、随时随地互联的新时代,互联互通、跨界融合正在深刻改变着社会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模式。
例如,社会资源配置由原来主要以所有权为主导,变成了以使用权为主导。在今天你可能不用买,而是租。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获取成本,提高利用效率,推动共享经济的发展,而且将推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社会分工与合作。其中很多人没有理解到,互联网的发展未来五年、十年跟今天有什么不同?很多人都想投互联网的技术平台,都想去做大数据、人工智能、社会征信等,但是未来所有人都能做这样的事情吗?可能投不起,也维护不了,所以未来这种底层架构要由专业的人去做,做大数据可能也要由专门的人去做,其他人可以分享。
未来社会更多的是共享,是合作,是开放。这可能需要很多人要看清,现在可能聚焦什么都要做,但是也可能三五年什么都没有,同时大家要意识到需求、客户以及场景已成为商业竞争的基础和焦点。未来如果没有足够大的客户群,没有应用的场景去黏住客户,想在互联网时代取得竞争的优势是很难的,而且在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需求方会越来越重要。
与传统的银行相比,今天的互联网已经有所突破。原来银行可能等着客户上门,但是今天越来越多的金融功能融到实体经济一体化运行,如果还等着,是来不及的,必须要往前走,从经济活动里面直接获取客户及其信息。如今,第三方支付已经有自己的账户和钱包,已经在大量分流银行业务,而且C端直接融到实体经济里面,整体的获客成本比金融机构低得多。其次,认知客户的维度要全,效率要高,如果没有这样的基础,未来要获得需求、认知客户,控制风险都很难,怎么与其竞争?当然这还有监管的问题,在有的国家,规定第三方支付只是通道,不能建立账户或者钱包。如果仅仅是通道,那就没有对金融机构的太大影响,但我们现在已经改变了,而且根据此种情况分了不同账户的等级,实施不同的监管,个人认为这是很好的,这种趋势可能回不去了,大家只能往前走。所以未来的趋势可能就是要开放,要合作。在座的大家很多都是做专业Fintech服务的,不要什么都想自己做,而是要积极寻找合作伙伴。
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即金融融入实体经济一体化、自动化运行,金融发展的轨迹在发生重大的变化。从有金融开始,金融一直朝着专业化、独立化的方向迈进,逐步形成一个虚拟经济的概念,跟实体经济对应,但如今越来越多的金融功能开始融入到实体经济一体化运行,金融开始脱虚向实,这是金融发展轨迹一个重大的变化。它会带来金融的表现形式和运行方式等方面发生重大的变化,所以有人说未来可能没有银行或者传统的金融机构了,但金融的功能是取代不了的,只是其表现形式与运行方式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由于种种原因,传统金融机构目前相对落后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但是总体来讲,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中国金融弯道超车而言迎来了非常难得的机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在中国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而互联网互联互通、跨界融合恰恰可以打破原来很多的壁垒,很多的边界,推动深化改革,创造出比原本非常开放的市场更大的价值,这是中国互联网应用极具潜力,独具优势的时代,所以不管是中国,还是中国金融都要积极地去拥抱新的技术,拥抱互联网,转型求发展。
(五)应用新技术时,要坚持金融本质,准确利用科技,促进金融健康发展
为什么强调这个呢?目前在新技术应用方面,有好的一面,但是也带来若干的问题,由于新问题的出现,我们把什么是货币?货币的本质属性是什么?金融发展的规律或者逻辑在哪里?金融的风险底线是什么?这些概念都模糊了。今天我们所谓的数字货币、区块链等热的不行,但讲道理的时候又讲不明白,所以这个时候恰恰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态度要积极,但一定要客观理性,提高认识,增强理性,趋利避害、去伪存真。
例如,一定要准确把握货币金融的本质属性、运行规律和风险底线。金融运用先进技术、必须有利于降低成本、控制风险,促进社会资源更好的配置到需要的地方,创作出更多的价值或财富,并从中获取合理的收益,而不能仅仅为了自身获取更多的收益而损坏社会利益。P2P也好,众筹也好,各种虚拟币也好,最后的结果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对此我们要回味一下到底什么是金融?什么是货币?一定要搞清楚。
其次,随着互联网等信息科技迅速发展,要准确把握其发展方向和规律,特别是要掌握互联网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特点,未来大家不要想着什么东西都自己做,大而全、小而全是不符合互联网发展方向的。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再大的企业未来要把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去做是危险的,过度的垄断一定会遭到制裁。
在这些方面,要在准确把握本质的基础上切实加强新技术应用的监管,监管上还要跟上来。既要控制风险,也要鼓励创新,当前尤其对数字货币、区块链,包括央行主导的数字货币这样的一些热点问题要客观、理性的对待,要尽快找准其本源、本质。
金融科技的发展不能停留在实验室、聚焦于资本运作,而是必须能够解决我们现实的问题。比如说区块链,如今热的不行,但不自觉的都是用比特币的模式在讲区块链,大家并不知道比特币是什么东西,比特币以区块链的技术作为支持,人为建立了一个纯网络的环境,运行的是网络内生的一种资产——比特币的资产,所以一开始就可以保证它的真实性、交易的完整性,用区块链的技术保证不出差错,所谓信任、价值的转移等等都能解决。但有没有想过用比特币这样一种纯封闭的系统,内生的价值资产的设计理念,能不能解决我们的现实问题?其实是很难的。只有技术真正解决了现实的问题,技术才有价值,否则都有可能是昙花一现。
最后,适应新要求一定要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其实也是前面的一个总结。金融稳定和发展都需要依靠金融改革开放,2018年发展速度上要稳,改革开放要进,着力打造现代金融体系。开启新征程,建立新金融。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围绕优化结构、提高效率、控制风险、切实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制定和实施好金融战略,其中尤其要强化国家金融的统筹规划和协调推进,重点是加快推进金融交易市场的建设和开放,推动金融加快向交易金融推进。
加快推进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按照同类业务归口管理,统一运行规则和监管标准,推动金融监管由以牌照和机构监管为主,转向业务和行为监管为主,划分职责,明确主体,理顺关系,增强监管的科学性、严密性、严肃性。
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围绕“一带一路”新型全球化发展模式的建设,加快设计和推进配套的以人民币为主导的新型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建设,推动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深刻改革。
编辑 包倩文 赵玉卿
监制 朱霜霜 李欣怡
来源 经济观察网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谭松涛:互联网沟通能够改善市场信息效率吗——基于深交所“互动易”网络平台的研究
刘珺:发展模式变轨中的实际经济“波谲云诡”和经济学理论假设“失效”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将建立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推荐好文章可联系:邮箱imi@ruc.edu.cn;电话010-62516755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8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7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