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 如何解读中美贸易摩擦缓和平息
近期,中美双方就双边贸易问题达成了框架性协议,中美贸易摩擦得以缓息,短期内升级为贸易战的概率显著下降。美方表示会叫停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的计划,中方承诺显著增加对美国农业和能源产品进口。IMI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撰文对中美贸易摩擦平息的经济影响加以分析。张明认为,总体而言,中美贸易问题的和解对中美两国及世界经济都有着积极影响,但美国精英阶层对华策略的转变、特朗普执政风格的不确定性等问题仍然存在,因此我们不宜对此事件作出过于乐观的解读。短期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和解会带来四方面影响:第一,可能造成短期内中国贸易顺差规模的下降,经济增速回落;第二,中国通胀压力将显著减轻,CPI与PPI增速继续保持在低位;第三,经济增速的缓慢回落与通胀压力的温和下行,使中国货币政策操作可能边际性趋松,但稳健中性的基调不会改变;第四,一委一行两会的金融监管存在边际上重新加强的可能性,中国股市与债市将继续承受压力。
以下为文章原文:
最近,中国副总理刘鹤团队赴美谈判取得了重要成果,中美双方就双边贸易问题达成了框架性协议,中美贸易摩擦短期内升级为贸易战的概率显著下降。美国财长姆努钦表示,中方承诺显著增加对美国农业和能源产品进口,而美方则会叫停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的计划。
中美双方就贸易问题达成和解,无论对于中美两国经济还是全球经济而言,自然都是好事。一方面,这避免了中美双方将贸易争端升级为投资争端甚至金融争端的风险,也没有颠覆“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这一拇指法则。另一方面,这降低了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最重要的一个不确定性,使得本轮全球经济复苏中断的概率显著下降。
然而,我们也不宜对这一事件作出过于乐观的解读。
首先,正如笔者在之前的研究中所指出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开始挑战美国的核心地位,美国精英阶层的对华整体策略已经由“接触”转为“遏制”,美国挑起贸易战的目的并非就贸易谈贸易,中美双边冲突将会长期化与复杂化,因此,中方应该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其次,特朗普本人的执政风格变化很快,高度不确定,完全存在他哪天醒来,发个新的Twitter,就否定了之前中美达成的共识的可能性。例如,特朗普在TPP问题、朝鲜问题、中东问题上就经常出现重大的政策反复。
再次,当前中美双方似乎仅就解决贸易问题达成了框架性协议,具体实施方案以及进口规模还有待进一步的沟通与博弈。就中方而言,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占GDP比率已经降至很低水平,且2018年第1季度已经多年来首次出现经常账户逆差,究竟能够同意多进口多少美国商品,还存在不确定性。就美方而言,在下半年中期选举即将开始之前(特朗普的政治作秀还会继续),对中方做出让步的规模以及及时性是否满意,也存在不确定性。此外,就中兴通讯事件如何解决,以及232条款与301条款相关的制裁行为是否会终结,美方并未给出最终确定性表态。
不过,既然中美双方就贸易摩擦问题达成了框架性协议,这至少意味着短期内贸易摩擦升级的概率已经显著下降,这将给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带来哪些潜在影响呢?
第一,中美双方达成的协议可能造成短期内中国贸易顺差规模的下降,进而降低进出口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使得中国经济增速短期内回落的格局进一步确立。众所周知,进出口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负转正,是2017年中国GDP增速反弹的最重要原因。根据商务部口径,2017年全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累计为4200亿美元。如果未来中国显著增加对美国商品的进口,这意味着未来货物贸易顺差可能不升反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可能再度由正转负。再考虑到国内控风险去杠杆政策对基建投资与房地产投资的影响,那么2018年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增速的回落就可能加快,单季GDP增速低于6.5%的概率可能显著上升。
第二,由于中方可能显著增加对美方农产品与能源的进口,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中国通胀压力将会显著减轻,CPI与PPI增速都可能继续保持在低位。之前在中美贸易摩擦趋势性升级时,市场较为担心,随着中国减少对美国农产品的进口,食品价格(尤其是大豆价格)未来涨幅可能会加快。此外,近期全球原油价格上涨也是近期PPI增速反弹的原因之一。不过,如果中方开始加大美国食品与能源的进口力度,食品与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压力都会相应下降,中国经济陷入滞胀的担忧有望得到显著缓解。
第三,如前所述,经济增速的缓慢回落与通胀压力的温和下行,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操作可能边际性趋松,但稳健中性的基调不会改变。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央行货币政策之行报告中,将未来三大主要任务中的“去杠杆”换为了“调结构”,这被市场解读为可能是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可能放松的标志。诚然,如果短期内增长回落、通胀处于低位,且地方政府去杠杆政策限制了广义财政政策的宽松程度,货币政策的确可以进行边际调整,以实现稳增长的目的。此外,适当放松的货币政策可以与从严的金融监管政策相互配合,在“松货币、紧信贷”的背景下,既实现去杠杆与控风险,又能避免系统性金融危机的爆发。然而,考虑到去杠杆的任务依然繁重、且房地产市场调控仍处于关键时期,中国央行会非常注意控制货币政策的力度,以避免给了市场再度显著放松的预期。笔者认为,中美短期内在贸易问题上达成和解,可能会降低未来一段时间内央行在流动性管理方面的放松力度。例如,年内再次发生普惠式定向降准的概率与次数,可能会由此而下降。
第四,来自一委一行两会的金融监管,存在边际上重新加强的可能性,而中国股市与债市将继续承受相应压力。在今年春节后两会前,受到一行三会监管格局变动的影响,金融监管的力度一度显著放松。本来市场预计,在两会后监管可能重新加强,但事实上由于中美贸易战风险开始抬头,有关各方开始高度关注贸易战带来的各种风险,预期中的监管强化没有发生,这其实是导致二季度中国利率债市场表现火爆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尽管如前所述,短期内经济增速的下降与通胀压力的回落,理论上可能导致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进一步回落,从而给债市与股市都带来利好。然而,如果贸易战风险的消退使得中国政府重新将控风险放在稳增长之前,那么各种监管新规的落地与实施仍将给债市与股市带来压力。再考虑到近期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较快,在年内可能继续上升20-40个基点(从目前的3.0%上探至3.2%甚至3.4%),这就意味着当前3.7%的国债收益率的下行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因此,就债市而言,我们维持利率债市场保持温和牛市、信用利差继续拉大的判断。就股市而言,我们也维持结构性行情概率高于单边趋势性行情的判断。
编辑 陈晨 张雪
来源 FT中文网
审校 田雯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