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国际货币论坛主题论坛聚焦“金融去杠杆与系统性风险防范”

2018国际货币论坛7月14日-1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作为国际货币论坛的主题论坛之一,7月15日上午,“金融去杠杆与系统性风险防范”主题论坛召开,就金融去杠杆的方式与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健全等热点议题展开讨论。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瞿强主持。

瞿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国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正局级研究员刘青松发表主题演讲。

王国刚指出,目前使用“债务总规模/GDP”这一指标来衡量杠杆率有违经济学原理;同时债务总额和GDP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没法揭示出金融风险的内在关联。因此他指出应该使用资产负债率来研究杠杆率,从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总额来看,2017年其资产负债率为55.5%,同欧美很多国家的大型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很低,但是我国企业的中长期负债严重缺乏,同时我国目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以及资本金短缺的问题,而债务性资产作为实体企业经营运作资产的构成部分,可以缓解上述问题,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同时中长期债券在资产负债表的右列中是列在流动负债之下,所有者权益之上,本身就具有资本的属性。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杠杆“去不得”,关键是要调整“负债结构”,大量增加中长期负债,降低流动性负债,由此把负债结构给“熨平”,这样就可以调整我国目前的杠杆率,缓解当前的债务问题。

王国刚

刘青松就“结构性去杠杆政策下金融市场的思考”为题发表演讲。他首先对结构性去杠杆的概念进行了解读,指出结构性去杠杆是要分部门、分债务类型,特别是要将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债务降下来。同时他强调,金融去杠杆是一个长期过程,其过程可能比加杠杆要长,不能操之过急;要对合理的杠杆水平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判断,对杠杆去到什么程度要心中有数;去杠杆的过程,实际上是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杠杆水平是经济运行的结果,是出口而不是入口,不能为了去而去;去杠杆的过程要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原则,绝不能行政化去杠杆。随后,刘青松就金融去杠杆的情况做了介绍,指出股票市场的两融业务已由2015年的高位回落,股市杠杆率处在可控水平,债券市场的杠杆率不高,而证券公司的杠杆率基本上维持在3倍~4倍,也比国际水平低不少。但他强调,要关注金融去杠杆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近年来居民部门杠杆率快速攀升的风险。最后,刘青松分享了金融去杠杆的六点思考:一是金融去杠杆要服务服从于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二是要大力发展股权融资;三是优秀证券公司可适度加杠杆;四是加强融资类业务监测监控监管,严打地下非法配资活动;五是贯彻资管新规、拆除多层嵌套,消除监管套利;六是要审慎居民加杠杆。

      刘青松

随后,西班牙对外银行研究部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主持了关于“金融去杠杆与系统性风险防范”的圆桌研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副院长、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剑平、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包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金融实践教授、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会长肖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张斌等人就金融风险防控等议题进行深度探讨交流。

丁剑平认为,目前汇市“恐惧”是源于外部国家货币急剧贬值和危机的波及效应、媒体对新时期人民币汇率参照物和衡量标准的“无知”和由于贸易逆差和储备减少引发的外汇占款下降形成了对市场“流动性”的担忧。为此要通过推进自贸区账户监管资本抽逃,通过“人民币资金池”让企业获得流动性。同时在货币政策空间压缩的情况下要及时推出结构性(定向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组合拳来确保企业流动性和经济增长下滑。目前人民币虽有贬值压力但不改变人民币稳定趋势。

      丁剑平

管清友表示,这些年来中国去杠杆的步骤是非常正确的,但目前去杠杆已经到了要做适度对冲和微调的时候了。一方面是因为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贸易摩擦的压力凸显,另一方面是中国内部金融周期发生了变化,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大。但货币政策宽松不会重走原来的老路。

      管清友

华而诚指出,2016年开始,非金融部门杠杆率增速持续下降,杠杆率已趋于稳定,金融风险扭转了上升趋势。而投融资效率的止跌回升,保障了在杠杆率增速下降的同时,经济增速未降反升。但当前的杠杆率仍然偏高。因此,应坚持推动“以市场为决定力量”的供给侧改革及开放措施,特别在金融市场及实体经济,包括服务业及国企领域。同时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达到“包容性增长”。


      华而诚

肖耿对中国的杠杆和系统性风险方面比较乐观,因为地产、股票、影子银行、外汇投机这四个方面的风险基本上都看不到了。但外界对中国的杠杆和系统性风险还是不看好,原因在于他们看到的是数字,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并不深入。现在中国急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冲销历史遗留的坏账,把所有的金融市场统一起来。

      肖耿

张明认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一个新的三难选择,分别是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防控金融系统性风险和保持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从杠杆率的角度来讲,他认为中国企业杠杆率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政府和居民杠杆率变得相当高。另外他提到,今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最值得警惕的一个指标是一季度经常账户余额由正转负,这意味着中国未来有些时候可能会面临国际收支双赤字。

      张明

张斌认为,现在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问题最为突出,新增的40万亿债务有相当部分面临偿付能力问题。一方面,这些钱主要用于基建,回报率低;另一方面,中国有大量的城市面临人口流失,长久以往这些城市的基建可能就永远还不上了。中国需要一个正规的基建融资机制设计。

      张斌


国际货币论坛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宏观金融领域的一项重要综合性论坛。今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金融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历史节点。2018国际货币论坛的主题为“改革开放新征程:历史与未来”,与会嘉宾将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自由贸易与金融开放新格局”、“金融去杠杆与系统性风险防范”、“结构变迁中的宏观政策国际协调”、“金融科技助力实体经济转型与升级”、“中美学生领袖金融对话”等五大主题进行为期两天的研讨。

2018国际货币论坛各主题论坛详细内容和更多专家观点, IMI财经观察将为您陆续推出,敬请期待。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重磅 | 2018国际货币论坛开幕式在人民大学隆重举行 连续第七年发布《人民币国际化报告》

跨境金融50人论坛年度峰会隆重举办 国内外嘉宾共议“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自由贸易与金融开放新格局”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