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 伍戈:承压的制造业
IMI特约研究员、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总经理助理伍戈的近期研究表明,虽然制造业投资与企业预期收益率息息相关,但供给侧改革使2016年以来制造业投资持续低于利润及GDP增速。在总需求相对平稳的前提下,供改行业利润总体大幅抬升,但由于受到限产等行政约束投资却无法相应回升;非供改行业大多利润平平,投资意愿并不强烈,因此,整体上制造业投资难有起色。展望未来,尽管宏观经济及金融监管政策的基调已边际放松,但国内需求趋弱的“惯性”下半年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加之供给侧抑制效应犹存、贸易战升级下外需走弱等影响,前期的企业利润高点期也已经过去,制造业投资大概率将呈现稳中趋缓态势。
以下为文章全文:
核心观点:
制造业投资是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的重要领域,但近年来表现低迷。尤其是2016年以来,制造业投资开始持续低于GDP及企业利润增速。值得关注的是,最近3个月的制造业投资却稳步回升。带动制造业投资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当前回升态势是昙花一现还是可持续?
理论上,投资由企业的预期收益率所决定。现实中,企业利润和需求的即期波动都能影响到预期收益率的判断,进而决定制造业投资趋势。历史数据也大概率印证了这一点。但2016年以来制造业投资持续低于利润及GDP增速的事实,似乎说明传统“引擎”难以带动制造业投资。
究其原因,供给侧改革对制造业投资产生显著扰动:在总需求相对平稳前提下,受供给侧改革影响的行业利润总体大幅抬升,但由于受到限产等行政约束投资却无法相应回升;而没受供给侧改革直接影响的行业大多利润平平,投资意愿并不强烈。因此,整体上制造业投资难有起色。
展望未来,尽管宏观经济及金融监管政策的基调已边际放松,但国内需求趋弱的“惯性”下半年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加之供给侧抑制效应犹存、贸易战升级下外需走弱等影响,前期的企业利润高点期也已经过去,制造业投资大概率将呈现稳中趋缓态势。
正文:
制造业投资是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的重要领域,但近年来表现低迷。尤其是2016年以来,制造业投资开始持续低于GDP及企业利润增速。值得关注的是,最近3个月的制造业投资却稳步回升。带动制造业投资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当前回升态势是昙花一现还是可持续?
1
带不动的制造业投资
理论上,投资由企业对未来的预期收益率决定。现实中,企业利润和需求的即期波动都能影响到未来预期收益率的判断,进而决定制造业投资方向。从历史数据看,需求(主要包括出口、房地产投资、消费等)和利润对制造业投资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但是,2016年以来制造业投资持续低于利润及GDP增速的事实,似乎说明传统“引擎”难以带动制造业投资。
图1:2016年开始,制造业投资持续低于GDP和利润增速
数据来源:WIND
2
制造业投资为何带不动?
究其原因,我们发现供给侧改革对制造业投资产生了显著扰动。具体地,我们将制造业分为受供给侧改革直接影响的行业(以下简称“供改行业”)和不受供给侧改革直接影响的行业(以下简称“非供改行业”)。由于下游需求通常容易传导至中上游,因此在这里我们假设供改和非供改行业面临相同的总需求变化,这样可以更聚焦于利润与投资之间的关系。
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无论是供改还是非供改行业,企业利润对制造业投资大概率有领先一年左右的指示意义。但是,从2016年开始,供改与非供改行业之间的利润-投资关系出现显著分化:供改行业利润增速大幅抬升接近历史高点,而相应的投资增速却下行且转负;非供改行业利润增速相对平稳,相应的投资增速也大致平稳。可见,制造业投资受到了供给侧改革方面的明显扰动。
图2:供改行业:利润大幅抬升而投资下行转负
图3:非供改行业:利润与投资相对平稳
数据来源:WIND
注:1. 制造业中的供改行业包括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等七个行业,约占制造业投资的25%;2.值得一提的是,2012-2015年由于中国经济处于非常规通缩时期,供改与非供改行业均出现利润与投资背离的现象。
客观上,供给侧改革的多种措施压制了供改行业的投资:行政手段直接限制对新增产能的投资,如投资新产能需进行等量或减量置换;去产能、限产等也间接抑制企业的投资意愿。
图4:供给侧改革措施对投资形成抑制
来源:笔者整理
注:以上内容来自《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清理整顿电解铝行业违法违规项目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
综上所述,在总需求相对平稳的前提下,供改行业利润总体大幅抬升,但由于受到限产等行政约束投资却无法相应回升;而非供改行业大多利润平平,投资意愿并不强烈。因此,制造业投资整体难有起色。最近3个月的制造业投资的回升或与前期利润的滞后影响有关,趋势未必能持续。
图5:供改行业利润大幅抬升但投资受限,非供改行业投资不受限但利润上升不足
来源:笔者整理
量化计算表明,供给侧改革的压制力量可能拉低制造业投资近10个百分点。在这里,我们以需求(包括出口、消费、房地产投资等三大方面)和利润作为自变量对制造业投资进行简单回归拟合。实证发现,供给侧改革之前需求和利润对制造业投资的解释作用十分显著。但2016年以来,制造业投资的实际增速(含供给侧改革压制)明显低于拟合增速(无供给侧改革压制),且差距持续扩大,这有效验证了供给侧改革对制造业投资的影响。
图6:供给侧改革拉低制造业投资近10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WIND、笔者计算整理
注:回归拟合方程计算过程详见附件1。
展望未来,尽管宏观经济及金融监管政策的基调已边际放松,但国内需求趋弱的惯性下半年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加之供给侧抑制效应犹存、贸易战升级下外需走弱等影响,前期企业的利润高点大概率也已过去,制造业投资或呈现稳中趋缓的态势,预计全年增速在4.5%到6.5%之间(预测过程详见附件2)。
3
基本结论
一是近年来制造业投资低迷与企业预期收益率不高息息相关。利润和需求的即期波动影响到未来收益率的判断,进而决定投资趋势。历史数据印证了这些。尽管如此,2016年以来制造业投资持续低于利润及GDP增速的事实,说明传统“引擎”难带动制造业投资。
二是供给侧改革对制造业投资产生显著扰动:在总需求相对平稳的前提下,供改行业利润总体大幅抬升,但由于受到限产等行政约束投资却无法相应回升;非供改行业大多利润平平,投资意愿并不强烈。因此,整体上制造业投资难有起色。
三是展望未来,尽管宏观经济及金融监管政策的基调已边际放松,但国内需求趋弱的“惯性”下半年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加之供给侧抑制效应犹存、贸易战升级下外需走弱等影响,前期的企业利润高点期也已经过去,制造业投资大概率将呈现稳中趋缓态势。
附件:
1. 制造业投资回归方程(不含供给侧改革压制):
R2=72.96%,R2(调整)=72.18%
注:括号内为P值;回归方程中所有变量取其对数值;自变量利润、消费、出口、房地产投资滞后期数分别为13、2、8、2;由于2016年以来存在供给侧的冲击,回归方程选取时间范围从2004年2月至2015年12月。
2. 制造业投资的预测思路(含贸易战影响):
a.首先,测算贸易战影响:根据出口需求模型
利用历史数据Qx(出口需求)、Px(出口美国产品价格)、Yw(美国收入),拟合出αx(需求价格弹性)、βx(需求收入弹性),再利用Px的变化和αx即可计算出Qx的变化,由此推导出贸易额的变化。将其带入附件1的回归方程,即可测算出制造业投资的变化。
b.其次,测算未来制造业投资走势:分为中性、乐观、悲观三种情形。中性情形下,三大需求稳中趋缓,供改压制力量与去年相同,中美贸易战仅小幅升级;乐观情形下,三大需求维持较高水平,供改压制较弱,中美贸易战维持现状暂不扩大;悲观情形下,三大需求较快下行,供改压制加强,中美贸易战进一步升级。三种情形下预测制造业投资年度增速分别为5%、6.5%、4.5%左右。
编辑 蒋旭 王钰彬
来源 伍戈经济笔记
审校 田雯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戴维·马什:长期来看 美元的国际货币统治地位会受到动摇
魏革军:货币政策国际协调应充分考虑外溢性
推荐 | 连平:“双双重”挑战下,如何提升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
鄂志寰:评估中美贸易摩擦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视点 | 金融科技有哪些应用场景? ——听听业界专家怎么说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