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 张明:汇率贬值压力犹在,汇改进程一波三折——“811汇改”三周年回顾与展望
自2015年“811汇改”已经三年有余,此间人民币汇率制度也是一波三折,IMI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在《21世纪经济报道》发文梳理了近三年来人民币汇率走势以及汇率制度变迁。如果说,让人民币汇率最终由市场供求来决定,是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未来方向的话,当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基本面上依然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之时,为了维持汇率稳定,央行不得不增强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同时不得不削弱市场供求对汇率中间价的影响,这其实也是不得不为之的权宜之计。
以下为文章全文:
自2015年“811汇改”已经三年有余。回顾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走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5年8月10日至2017年1月4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由6.1162逐渐下行至6.9526,贬值幅度约为13.7%;第二阶段是2017年1月4日至2018年4月2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由6.9529逐渐上行至6.2764,升值幅度约为9.7%;第三阶段是2018年4月2日至2018年8月16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由6.2764迅速下行至6.8946,贬值幅度达到9.8%。不难看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第三阶段的贬值速度要远快于第一阶段。当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水平,距离“811汇改”之后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新低已经不远。
在2016年年初,为了抑制“811汇改”之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过快贬值,中国央行开始实施“收盘价+货币篮”的双目标中间价定价机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制定,要等权重地参考如下两个目标,一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一日的收盘价(这实际上由市场供求来决定),二是维持24小时(后来改为15小时)之内人民币兑CFETS货币篮的汇率指数不变(这实际上类似于盯住一篮子)。
而自2016年年初以来人民币兑CFETS货币篮汇率指数的变动,事实上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5年12月31日至2017年5月26日,人民币兑CFETS货币篮汇率指数由100.94逐渐下行至92.26,贬值了大约8.6%;第二阶段是2017年5月26日至2018年5月18日,人民币兑CFETS货币篮汇率指数由92.26逐渐上行至97.88,升值了大约6.1%;第三阶段是2018年5月18日至2018年7月31日,人民币兑CFETS货币篮汇率指数由97.88骤降至92.41,贬值了大约5.6%。同样,人民币兑CFETS篮子汇率指数在第三阶段的贬值速度要显著快于第一阶段,且目前的水平距离历史最低值也已经不远。
当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美元指数(这主要刻画了美元兑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汇率的变化)变动的影响。自2016年年初中国央行引入CFETS货币篮之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美元指数的正相关性显著增强。美元指数在2016年12月28日迎来由盛转衰的拐点、在2018年2月15日迎来由衰转盛的拐点,均略微领先前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相应拐点(2017年1月4日与2018年4月2日)。
从短期来看,中美利差的变动可以较好地解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动。在2015年8月至2016年11月中旬期间,主要受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影响,中美利差不断收窄,这自然会导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面临贬值压力。2016年11月下旬至2017年11月上旬期间,尽管美联储依然在收紧货币政策,但由于中国采取了金融去杠杆、控风险的强力举措,导致中国国内利率上升幅度超过美国利率,中美利差重新扩大,这事实上造成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升值。2017年11月中旬至今,一方面美联储仍在继续收紧货币政策,另一方面中国央行从2018年第二季度开始显著放松货币政策,造成中美利差再度收窄,进而导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面临新的贬值压力。
展望未来,在2018年下半年与2019年上半年,美联储将会继续收紧货币政策(未来一年间仍然可能加息3-4次),而中国央行至少不会显著收紧货币政策,因此中美利差继续收窄将是大概率事件。甚至3个月银行间市场利率之差出现反转(也即中国短期利率低于美国)也很有可能。这就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之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仍将面临贬值压力。
针对2018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新一轮贬值压力,目前央行已经提高了金融机构远期售汇的风险准备金,并且重启了逆周期因子。如果未来贬值压力继续加剧的话,中国央行还可以通过加强资本流出管理、动用外汇储备,甚至干预香港离岸市场等手段进行应对。这就意味着,短期内中国央行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稳定在7之内的能力很强。
不过,如果说,让人民币汇率最终由市场供求来决定,是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未来方向的话,那么自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已经一波三折。在2015年811汇改至2015年年底的短暂时间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一度进入了自由浮动时代(汇率中间价完全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在2016年年初引入CFETS货币篮之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事实上变为了“自由浮动+盯住一篮子”两种汇率机制的奇特组合。在2017年5月下旬引入逆周期因子之后,市场供求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影响进一步被削弱。在2018年年初央行宣布暂停逆周期因子之后,市场供求的力量有所增强。在2018年8月央行宣布重新引入逆周期因子之后,市场供求的力量无疑会再度被削弱。
当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基本面上依然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之时,为了维持汇率稳定,央行不得不增强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同时不得不削弱市场供求对汇率中间价的影响,这其实也是不得不为之的权宜之计。
编辑 王琦 原蓉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审校 田雯
监制 安然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文末福利】群英荟萃卓识涌,思想聚焦大金融 ——《大金融思想沙龙(第一辑)》火热发售中
范希文:区块链应用未来可期
杨涛:金融科技创新需要厘清思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邀您参会 | 多位专家共论“中美贸易战和新常态中国经济”(9月10日)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