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推荐 | 曹远征:金融改革为什么势在必行?

曹远征 IMI财经观察 2020-08-21

现代社会中,金融与经济密不可分。运用得当,金融就是激发经济活力的蓬勃能量,但一旦失控,金融就会变成经济体系的破坏之王。如今,金融产品极大丰富,国际间的金融交往越发密切,金融风险的发生几率、传导速度和破坏力也随之水涨船高,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原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专家曹远征做出了深度解读,从金融监管开始介绍,对“如何稳定金融系统、控制金融风险不断考验着各国政府的金融政策和监管水平。到底什么是金融?它为什么会有如此威力?我国的金融走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未来金融改革的重点又在哪里?”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

以下为文章全文:

金融现在日益跟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大家天天在日常生活中都会碰到金融。于是从更深的角度、更全面的角度理解金融就成为我们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在这个工作中间,我们就来讨论一下金融改革是怎么进行的。

1

什么是金融?为什么要监管?

刚刚诸位在讨论金融的时候,都说了金融是融通,是资金的配置,是投资者跟被投资者之间架的一个桥梁,说得不错,但不全面。我们通常认为金融是一种时间价值,它产生的是利率,利率是时间的价值,但是除此之外金融更重要的是风险价值。未来是不确定的,不确定就是风险,金融里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来讨论、辨认、控制这种风险。其中控制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各种各样的金融合约。每个金融合约,实际上是风险控制的合约,比如说你们看到的存款、贷款、股票、债券。在金融活动中间,有两类完全不同的金融机构,第一类是商业银行,还有一类就是资本市场,比如说炒股、债券,这都属于资本市场。

发达市场还会有各种各样的衍生工具,当然有了这些机构和工具才有交易。任何一个金融体系都有交易规则,是根据规则进行的一种交易,以及在外侧有监管的一整套交易体系,这就是现实的金融体系。对一个国家来说,如果在这个结构中间它的融资安排更多的是靠银行,它的金融工具更多是存款、贷款,那它的交易规则自然地就会是按照银行的规则来进行制定和监管,而这种结构就叫间接融资结构。反过来,如果这个市场上融资的工具更多的是股票、债券,融资的机构更多的是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那么市场的规则更多的是直接交易的规则,这个结构就叫直接融资结构。

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但是我们的方向是要向直接融资方向过渡。发展直接融资、发展资本市场就成了这样一个推动金融结构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方向转化的重要手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资本市场的发展就变成了金融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

为什么金融需要监管?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次在国外,看卫生间有一个小贴士,上面写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小偷和银行家都需要被监管的,因为他们都在使用别人的钱”。你看这句话很幽默,但它道出了实质,用别人的钱什么意思?就是外部性。外部性构成了监管的全部原因。因为储户把钱存到银行,银行再把这个钱贷给其他的人,这时候不管是贷款人,还是银行的失误,都会给第三者储户带来很大的风险。不能说你有了问题就对无辜者带来伤害,这构成了监管的全部要义,就是外部性,就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所有的监管中间都有一条,叫消费者权益保护。在证监会层面,就是投资者权益保护。它是牵扯着第三者的,所以必须得有一个外部性的监管。尽管金融机构,可以通过种种金融工程的手段,把风险管住,但是你突然发现风险是可以外溢的。而风险外溢后,它是可以互相传递的。

金融监管首先产生于上世纪1933年大危机后的美国。1933年大危机,首先是资本市场出了问题,股价跌了。但资本市场是靠杠杆融资的,是从银行借的钱投到资本市场上,那么资本市场垮,然后银行就跟着垮,整个经济就跟着垮,于是变成全面的危机。从那以后,人们发现这个金融机构尽管能管住自己的风险,但管不住外溢性的外部风险,所以必须有外部监管。而外部监管假如说管理风险的话,如果监管能力不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断开,这就是大家讲的分业监管。银行业跟资本市场业务不能发生往来,至少出了风险不会传递,不会伤及大家。请注意,在这次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前,中国采取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于是你会看见三个监管委员会,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分业断开,避免互相传递,这样来控制金融风险。中国现在正由分业监管走向综合监管。

在美国次贷危机十周年之际,南美洲国家阿根廷再次拉响货币大贬值警报,阿根廷央行不得不八天内三次加息,利率从27.25%跳涨至40%,却依然收效甚微!足球水平首屈一指的阿根廷,金融市场为何脆弱不堪?金融开放后会不会加大人民币的风险?利率和汇率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什么是金融危机?什么是经济危机?那种危机更可怕?土耳其、阿根廷等新兴市场的金融危机为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2

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有何不同?

我们过去说经济危机,指的是生产过剩危机。这种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销售困难,这种情况会定期出现。由于定期出现,它变成周期性的问题。所以,以经济危机为标志,我们说经济是有周期的。

但是金融危机不一样,金融危机它是资产负债表衰退危机。资产负债表就是杠杆,我们知道,在任何一个社会中只有四张资产负债表:一个就是政府的,政府借不借钱,政府借多少钱,这是政府的杠杆;第二个是金融机构的,金融机构本身就是杠杆经营;第三个就是企业的、非金融机构的杠杆,它是不是在借助资本经营?借入的资本有多少?这就是所谓资本跟负债的比例关系问题;第四个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家庭资产负债表,你们买房子借银行的钱,这就是你的资产负债表,用借入资金来实现你的资产配置。

这四个部门都有资产负债表,都有杠杆出现,意味着杠杆都有可能出现衰退。一个部门的衰退,可能会引起另一个部门的衰退。只不过金融是用杠杆操作的,金融的杠杆最长,对衰退最敏感,衰退起来速度最快。也就是说,去杠杆,杠杆越长去得就越快,去得就越厉害,于是把这样一种去杠杆的危机叫做金融危机,因为它首先表现在金融机构上,表现在金融市场上。但是,这并不必然意味着是金融机构出了问题。金融危机更可怕、更深刻、更全面。如果说经济危机是涵盖某一个局部、某一个范围,而金融危机没有一个能独善其身。我们可以讨论一下近期在全球发生的情况,就是阿根廷的危机。阿根廷这次危机,就是由于某种原因资金大幅流出,引起本币兑外币的大幅贬值,导致了宏观经济的困难。这跟阿根廷的经济结构是高度相关的。我们知道,拉丁美洲跟亚洲不一样,拉丁美洲尽管也在努力发展经济,但是,它是靠借钱来发展本国的工业。亚洲国家尽管也引入外资,但发展起来以后,很快把产品出口,我们叫进口替代转向出口导向。出口导向创造外汇后,再来偿还上层的进口替代,然后再进口新的机械设备,再替代新的工业。新的工业进来后又把它出口导向,相互不断地促进,这就构成了亚洲经验。中国过去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尤其是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就是这么一个经验。

拉丁美洲一个最大的问题,尽管实现了进口替代,但从来没有实现出口导向,借的钱就还不了了,于是就出现了债务危机。其实阿根廷不是第一次发生这样的危机,这已经是二十年的第二次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本世纪初期阿根廷曾经发生过金融危机。那会儿大家知道有个歌剧很有名,叫《阿根廷不相信眼泪》,那时候我们说阿根廷挺住,阿根廷不相信眼泪,二十年后眼泪又出来了。不合理的经济和产业结构导致这样一种扭曲,出现了国际收支的问题,出现了债务问题,从而导致阿根廷的比索急剧贬值。

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全球对付的办法是采取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国就是通过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开动印刷机印钞票,买国债来支持,现在经济复苏了,美联储需要加息,需要缩表。美国的利率变高了,资金就往那儿去了,资金从发展中国家流出,就出现了阿根廷的危机。所以,从短期的国际经济形势来看,要高度关注美国的加息缩表过程,它像当前金融风险的一个风向标,这是阿根廷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由于经济危机的存在,需要有总需求政策;由于金融危机的存在,需要有宏观审慎管理政策。那么新的管理就是宏观审慎跟宏观调控政策相结合,构成了新的管理框架。这个框架在中国体现得非常之明显,就是十九大以后我们提出的人民银行双支柱框架,两个支柱就是宏观审慎和货币政策。

1978年以前中国为什么只有一家银行?为什么说2004年以前中国银行业已经全都处在技术性破产的状态?为什么工农中建四大行全部选择境外上市?从1978年开始,我国主要进行了三个阶段的金融改革,这三次改革的目的有何不同?效果怎样?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全球第五种主要储备货币,这也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里程碑。人民币距离成为国际货币还有多远?成为国际货币有什么好处?

3

为什么要进行第三次金融改革?

坦率地说,四十年前中国没有金融。中国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在这样一个体系下,所有的财务活动都变成了财政活动,你的利润全部要上交,你的支出全部是财政拨付。可能年纪大的人都知道,如果在四十年前一个企业要想花点钱,比如说盖个厕所,这是需要申请财政拨付的,那叫基本建设投资,那么在这样一个体系下,它是没有金融的。但这个体系的弊端也非常之明显,中国采取计划经济几十年,计划得无以复加,无比精细,但是国民经济走到崩溃的边缘,这构成了改革开放的全部原因。当时小平同志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再不改革开放,我们的现代化道路就会被葬送。于是要杀出一条血路,这构成了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跟计划经济相比,它的区别在哪儿呢?它是竞争性价格来引导资源配置。用老百姓的话说,利大大干,利小小干。在这种情况下,谁也没法控制你的财务活动,你的财务实际上被一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这就是金融,于是财务活动由财政主导性就变成金融主导性。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我们说中国没有金融,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当时中国只有一家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但是中国人民银行是隶属财政部的,它是料理国库的。

中国的金融改革是从1978年以后开始的,经历了两个阶段,现在处于第三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是1978年到2003年,以工农中建四大行从人民银行分离出来为标志。这时候才建立了我们说的“双层银行体制”,就有了中央银行,有了商业银行,此前中国是没有的。从那儿开始到2003年以中国银监会成立为标志,监管的权力从人民银行分离出来,变成独立的第三方监管。于是1992年首先成立了证监会,后来成立了保监会,一直到2003年成立了银监会,所有的金融监管不再附属于行政,这一阶段我们称为第一阶段。第一阶段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建设独立于财政的金融体系,金融不再作为财政的附属物,不再作为财政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是独立的金融活动。1993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把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那么就意味着过去的这些银行不是商业银行。

2004年以前,中国的银行业全都技术性破产,资本充足率平均只有不到4%,坏账率平均20%。我刚到银行去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个科目,叫“安定团结贷款”。什么叫“安定团结贷款”?当时国有企业处于困难之中,特别在东北,有的全家人都在那个企业工作,基本没有收入,于是叫“零就业家庭”,过年的时候连吃顿饺子的钱都没有。政府要去慰问,去送袋面、弄点肉,但政府也没钱,从银行借的,这就是“安定团结贷款”。坦率地说,这不是银行的责任,这是财政的责任。但在财政困难、国有企业困难的情况下,银行不能见死不救,那笔钱就得放出去,但放出去的钱肯定是收不回来的。这都是改革中间的代价,这个代价银行分担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这构成银行坏账产生的很重要的原因。

2、第二阶段,是从2004年1月1日开始的中国银行业的重组、改制、上市。以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为先导,到2012年以光大银行上市为收官,历时八年,中国银行业进行了彻底的商业化改造。这个商业化改造是通过公司化改造来进行的,而且改造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是惊心动魄的。现在所有的银行都叫股份有限公司,政府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不再是过去的国有企业政府承担无限责任,不再是父子关系。换言之,我就出了这么多钱,如果干坏了,也就这样了,也就损失这么大,你也别指望找我,这叫清理资产负债表。

要清理资产负债表就得建立一个机制,得有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得进行公司化改造。于是有了股东会,有了董事会,有了管理层。而且仅此还不够,还需要靠市场纪律来约束,也就是上市,要小股东来约束你。如果中国的市场约束纪律还不够的话,那就境外上市,靠国际市场来约束,所以中国的银行业无一例外全部是境外上市,它是由国际标准来约束你。这个约束确实是有效的,你们看看银行业的分红率35%,高于所有的上市公司的分红率,这就是治理结构的有效性,这就是市场约束的有效性。

而且,机构变成公司了,就不方便用行政权力直接伸到公司里去进行监管,那么监管一定得外部化,这时候就出现了银监会。银监会是专业监管,是第三方监管,它是用标准来进行监管的,这个监管的方式就是资产负债比监管。按要求完成指标,你得达到要求。我不管你是国有的,还是民营的,还是外资的,大家都是一个标准。

这一轮中国银行业的改革非常之成功,标志在哪儿呢?2008年发生了国际金融危机,各国都没有顶住,唯有中国顶住了。但是在危机的前四年,中国的银行业处在技术上全面破产的状态,幸亏经过这么一轮改革,使我们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健康化了,营运机制健康化了,所以才抗住这次金融危机。

3、第三阶段是从201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人民币加入SDR开始,人民币国际化。SDR是一个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个安排,能加入SDR的货币,就是国际货币。全球现在有五种国际货币: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以此为标志,中国的金融市场已经开始在国际化,它要求更高程度的开放,要求更加市场化的平台。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它有国际使用,就一定意味着这个国家对外要有国际收支逆差出现。我要让你用我的货币来交易,首先要让你手上拥有这个货币,那么我就得对你保持有逆差。2014年以后开始,中国已经告别了双顺差,也就是说从直接投资来看,外商对华投资小于中国对外投资,或者中国对外投资大于外商对华投资。中国在这个意义上不仅仅是商品输出国,也变成资本输出国。与此同时,在间接投资方面,大家看到,国际收支中的资本项下的金融科目,也出现资金的来回流动。而这个来回流动,也影响了汇率的变化,其中流动的主要一个币种,就是跨境人民币。当你跨境的这种流动开始出现了,它就要求你的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就要求你的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

举一个例子,说美国的金融机构厉害,美国金融机构是全球性的、国际性的金融机构,是因为美元厉害。美元是国际性货币,处理美元业务,就是处理国际业务。很简单,美元的价格是十年期国债利率,这叫锚货币。于是美国人说,这是我的货币,那是你的问题,凭什么你用这个价格挂在我的货币上?你该升值升值、该贬值贬值,这就是美国人说的:我的货币,你的问题。假如人民币是国际货币,人民币的利率覆盖整个世界,你发现问题也跟这个类似了,那不是我跟你可兑换的问题,是你跟我可兑换的问题,这叫锚货币。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刻含义,我们正在这个路上走。那么如果人民币是国际货币,处理人民币业务就是处理国际业务,中资机构由此就有可能成为强大的国际金融机构,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理解,金融开放就是必然的。你说我强大,不是我自己跟自己一家玩,一定是我在跟别人玩的时候,你才能说我强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当代世界上发达不发达的区别,已不仅在GDP的层面上。如果你去观察一下,你会发现,现在发展中国家的GDP跟发达国家的GDP比重差不多一样大,各占50%。发达与不发达的差别是金融服务业,是金融市场。发展中国家这方面比较弱,发达国家则比较强。因此,发展这样一个金融市场,提升市场的效率,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决定性的作用,这就叫深化改革。而深化改革,如果我们不懂的话,那么最好是请老师,就是扩大开放,通过扩大开放,然后与狼共舞,提升自己。

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成为中国新一轮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要方向标。时隔五年的2018年,中央决定在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出台将会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它和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又有着怎样的关系?

4

新一轮金融改革的任务是什么?

中国经济要发展,必须金融开放。如果我们说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意味着资本项目开放先迈出一步,那么下一步金融服务业的开放必须跟上。我想说,这就是海南自贸区的安排,海南自由贸易港它是最高层次的开放。这个开放的核心是什么呢?服务业开放。文件也说得很清楚,海南不再有加工制造业,不再有转口贸易,重要的是服务业开放。现在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居民收入提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有向往了,那么向往的最重要的是服务业。我们过去在体改委工作中,经常有一句话:“哪儿排队,哪儿就需要改革”。排队意味着短缺,意味着供给不足。现在什么排队?上学排队、就医排队,那恰恰是你应该改革的地方。如果改革刺激还供应不上,咱们请别人帮帮忙,这就开放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服务业开放就变成下一步开放的重心,金融开放也是在服务业中间。从未来的发展来说,大家请高度关注一下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因为它是在更高层次的开放。面对新的发展阶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体制和新的机制。海南能不能在这个方面做出探索,然后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我们经常说的“南海南、北雄安”,它是打开一个增长的空间,但是请注意这不仅仅是一个地理的问题,它更是一个体制的问题,能不能打造现代经济增长的新体制。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现在已经成了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居民人均GDP已经超过了9000美元,离进入高收入社会已经不远,高收入社会基本是10500美元。中国金融在新时代,就需要有新任务。

新任务我觉得有几条:

第一、它的金融应该是国际化的。不再拘泥于国内,必须得有世界眼光。

第二、金融必须是普惠的。要能惠及每个人,人人能享受金融服务,而不是金融服务仅仅提供给少数人。

第三、中国的金融需要精细化。要向内涵式方向去发展,而不是粗放的。这依赖于利率的市场和汇率的自由化,而利率的市场化,核心是金融产品的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短板,而不是一味地在过去的产品上摊大规模,而是如何创新。现在我们要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现代经济体系是实体经济、科技引领、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相结合的经济体系,其中创新是最重要的,金融能不能支持创新?知识产权能不能资本化?知识产权能不能作为质押从你这儿贷到款?人力资本能不能得到支持?这是新的金融创新的问题。

第四、金融是风险配置,金融的核心竞争力是风险管理。这既是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金融监管的核心要点,它构成金融运行区别于其它供应商、企业最重要的特点。那么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就变成了打造中国有竞争力的金融体系的重要任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还在路上。

因此,我们要把理解防范风险,尤其防范金融风险,在未来三年之中的这种安排,视为是在锻炼中国金融的风险管理能力。这个风险管理能力不仅仅包括机构的管理,也包括宏观的监管。相信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和努力,如果我们按目标来说,2020年到2035年中国应该成为现代化的国家,那时候金融也应该是个现代化的金融。

编辑  王钰彬 王玉岚

来源  公众号 经济金融网

审校  田雯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王忠民:金融数字化场景革命链接企业未来
推荐 | 潘光伟:上市银行高质量发展需顺应六大趋势
视点 | 吴志峰:人力资本分享企业所有权的一般理论
海外之声 | 创新如何提升金融包容性(中英双语)
李扬:以金融科技推进金融普惠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