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煜:支持民企是银行业务转型发展的内生需求
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稳增长、促创新、增就业、改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助力民营企业的发展,解决民企融资难融资贵,金融机构不断探索如何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提升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水平。IMI学术委员、上海银行董事长金煜指出,经济周期变化、资金的逐利性和金融机构的顺周期情绪是加剧民企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原因。银行支持民企是履行自身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也是自身业务转型发展的内生需要。为了支持民企融资,上海银行不仅在理念文化传导、管理体系完善和服务模式创新上做了许多探索,其推出的“30条”还着重突出了科创、民营和小微,线上与线下,产品创新、经营模式创新、打造业务特色和实现工作目标,流程创新、风险管理方式创新和风险管理成效等四个方面的结合,有助于各项支持民企举措的全面落实。上海银行建立的供应链金融体系不仅为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更是一种风险缓释处理方式,有利于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中实现发展业务。
以下是文章全文:
1
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深层原因
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普遍存在的全球性问题,融资贵的主因在于融资难,所以融资难、融资贵主要矛盾在融资难。现阶段,融资难之所以特别突出,有它阶段性原因,也有市场内外部原因。
从外部环境看,现阶段中小企业融资难与我国经济周期变化密切关联。目前,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普遍处于产业结构中低端的中小民营企业造成较大冲击。加之复杂的国际环境,保护主义抬头、中美贸易摩擦等对出口型中小企业进一步产生不利影响。
从经济学角度看,资源总是习惯于流向更能使其产生价值的领域,在某种程度上,这减少了流向民营企业的资源。
从金融机构看,顺周期思维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经济上行时,情绪普遍较乐观;下行时,风险不确定性大,融资难矛盾相较会更突出。在金融机构的各类客户中,中小微企业数量大、单笔业务金额小,信息不对称相对更突出;如果技术创新不能及时跟上,金融机构在既定的资源约束下,相较会选择较大的企业客户,进而造成服务中小微企业受到局限、信贷投放效率相对较低。
2
金融机构纾困民企的意义
对于民营企业融资难,既看到现阶段的问题和原因,也看到国家、监管的重视和金融机构的努力。银行是整个社会金融配置的重要参与者与执行者,支持民营企业是银行履行自身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也是银行自身业务转型发展的内生需要。
银行传统依赖的国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融资,在经济转型、去杠杆、严监管的过程中,以后都较难拓展了,银行必须着眼长远,发掘未来的业务方向,提升自身服务各类经济主体的能力。
3
上海银行助力民企发展的成果与经验
从数据来看,截至2018年10月末,上海银行民营企业人民币贷款户数占比75%;9月末,普惠金融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2%、科创金融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32.6%,供应链金融投放量较去年同期增长72.2%。
数据背后是上海银行的一些探索。第一是抓好理念传导。提出了“不唯所有制、不唯大小、只唯优劣”的信贷文化,秉持“尊敬客户、尊重基层、珍惜每一次业务机会”的原则。通过强调顶层设计,注重体系化推进,打造良好信贷文化,传导支持民企的服务理念,不因外部经济变化有所动摇。
第二是抓好管理体系。一是在体制上,上海银行在全国城商行中率先成立普惠金融部,形成了总分支三级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旨在以专营体系建设为抓手,促进提升服务专业性和有效性;二是在机制上,结合市场和企业需求,不断推进完善信贷管理的全流程服务体系,在业务受理、客户评级、考核机制等方面,从有利于服务民企、促进公平信贷的角度出发;三是在制度上,更加明确地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在服务体系和信贷政策上加入了支持民营企业的明确“措辞”。
第三是抓好创新落实。在这一过程中,探索服务民企的新模式,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能级。以服务科创企业为例,今年以来,上海银行与核心企业集团、科技园区相联动,通过设立“上银-临港科创金融示范区”、服务科技园区内高科技企业的专项合作机制,探索科创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新模式;以服务小微企业为例,我们一方面依托供应链金融,通过打造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聚焦核心企业上下游客户,探索小微企业批量服务模式;另一方面创新银政、银税、银企合作模式,提升融资可获得性。
在制定“30条”时的考虑是既要切实支持好民营及小微企业,也要结合自身战略定位和特色,提升服务质量。对此,总体来看,体现了三大特点:
第一,体现区域特点,聚焦长三角,聚焦科创中心。在整体工作推进中注重战略引领,根据自身立足长三角,做深做透的区域定位,将相关理念贯彻“30条”始终。
第二,体现整合特点,加强数据信息整合运用。针对当前民企信息获取难的问题积极探索,包括借助所处主要经营区域比较完善的信用环境,整合行内外大数据,包括工商、司法、税务、发票、人行征信、行内外黑名单等数据维度,提炼客户风险特征,研究建立风险模型,以此有效实现客户准入环节的风险预筛选,以及贷后自动生成预警信号等,推进解决好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第三,体现技术特点,推进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一是转变过去银行传统放贷要抵押增信的习惯思维,根据很多小微企业是大企业供应链组成部分的实际,将应收账款作为有效的增信手段,通过线上供应链融资来支持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发展,加快构建形成线上线下多元化的获客渠道,实现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管理。二是结合区块链技术发展,探索通过相关技术的应用,解决供应链融资中普遍存在的信息处理、风险评估和资金管理等问题,创新风控模式,进一步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总而言之,上海银行推出的“30条”将着重突出“四个结合”,即科创、民营、小微三者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产品创新、经营模式创新、打造业务特色和实现工作目标相结合,流程创新、风险管理方式创新和风险管理的成效相结合。通过“四个结合”,全面提升我们服务民营企业的能力和水平,全面落实支持民营企业的各项举措及工作目标。
4
供应链金融体系助力企业风险缓释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风险缓释的处理方式,有利于突破风险的管理门槛,去发展业务。但它的前提是风险要管得住,如果管不住,有可能成为放松风险的“借口”。想法在前,技术跟上,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前提是技术管控,这其中最核心的是风险管控,包括业务管理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同时,不同的行业对我们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需要有把握了再去推广,而不是盲目制造新的风险。过去几年,我们在技术上的研究和进步,令我们可以成熟地去推广“线上”供应链金融。
上海银行积累了发展供应链金融的能力和基础。从实践角度看,现阶段从产品体系、客户储备、科技运用等方面具备了发展供应链金融的能力和基础。产品上,“上行e链”平台包含3大类15项产品,覆盖产业链及上下游客户从采购、生产到销售的每个交易环节;客户方面,聚焦生产制造、医药流通、工程建设、电子商务、国企央企等领域,储备了大量具备供应链金融需求的企业;科技运用上,产品深度结合了互联网技术,从开户、合同签订到放款,全流程线上,全渠道支持,并探索结合区块链技术,实现业务穿透至多级供应商,真正让服务更高效,让使用更便捷。
从推进成效来看,今年上海银行为一批行业的头部企业提供了供应链融资服务;与海尔集团达成了50亿的供应链金融合作意向,通过经销商预付款+货押模式,将为其1000余家经销商提供资金支持;创新与保理公司的合作,通过过桥资金pre-ABS的模式放款,这些信贷资金的投放,都是在资金监管下最终投向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目前该模式提供的放款金额达119亿元。
截至今年9月末,上海银行供应链金融投放量较去年同期增长72.2%,信贷投放结构中增量的31.6%投向了供应链金融客户,相关客户数增长了16.7%。
编辑 高庆如 曹胜熙 何子晴
来源 人民网
审校 田雯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重磅 |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新年座谈会”在人民大学隆重举行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