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点 | 王剑: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业务该如何调整

王剑的角度 IMI财经观察 2022-05-03

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银行需要寻找自己的差异化定位,以应对利率并轨后的市场压力。IMI研究员王剑指出,做小微企业业务不仅仅是支持小微企业,也是为了银行自身的发展,银行一方面要掌握做中小微企业业务的技术,另一方面要改革自身内部的管理、考核等机制。


以下为文章全文:

根据新华社4月7日报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措施。其中很多措施不是此次首提,而是进一步加强和落实。这些政策包括发展环境、融资支持、财税支持、提升创新、服务保障、强化协调等多方面,非常全面。我们重点关注融资相关的政策。

众所周知,中小微企业解决了80%以上的就业,是很多基层民众的谋生手段,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因此,各国政府都会花大力气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支持中小微企业就是个不讲商业性的政治任务呢?显然不是,我们在很多报告中曾提及,小微信贷做得好的一些专业银行,往往财务业绩表现也不错,甚至有些个别优秀案例,财务业绩非常好。也就是说,银行做小微,完全可以做“既要,又要”:既要讲政治,服务实体,扶持小微,又创造了丰厚利润,实现了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2017年,ROA排名靠前的银行)

 

但是,我们看到这个名单中,排名靠前的前几家银行,除个别特殊情况外,大部分都是东南沿海地区的中小银行,其中包括台州地区的两家代表银行台州银行、泰隆银行。我们知道银行业务是有规模经济的,做大业务比做小业务合算。那么,这些银行为什么选择做小微企业业务呢?

 

东南沿海的浙江、福建一带,除了几个大中城市外,其他大部分中小城市里没有多少大企业,部分地区的工业产值90%以上来自民企、小微企业。本地难得的几家大企业,也一般都是大银行的客户。如果不做小微企业业务,当地本土银行就会面临无业务可做的窘境。

  

而那些还有大中型企业业务可做的银行,业绩也尚可,自然没有动力去做小微业务。但是,这样的好日子会永持续下去吗?先看看另一个新闻:

 

3月,媒体报道,中国央行正稳妥推进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两轨并一轨的工作。两位消息人士周二透露,央行正在就利率并轨向银行展开调研,包括对银行稳健经营必要性及正负面影响,以及如果取消现行官定存贷款基准利率改为市场化的利率锚对银行表内外信贷资产的影响等。

央行在2019年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是“稳妥推进利率“两轨并一轨”,完善市场化的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利率并轨是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并轨之后,整个银行业就真的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中运行了。到那时,我们就会看到经济学教科书里叙述的关于利率市场化的一些现象:

 

(1)存款优势出现分化。随着理财意识深化,居民的储蓄型存款慢慢都会理财化,最后留在银行的都是结算型存款。但是结算型存款并不是靠客户关系来拉的,而是靠优质的综合服务(以结算为代表)吸引来的。大银行的结算服务、其他综合服务无疑是最优的,因此,这些结算型存款大多会留在大银行。大银行凭借其网点渠道和产品服务,能够继续保持存款优势。大小银行的存款优势差距会进一步加大。

 

(2)贷款优势差异化。利率市场化、存贷款业务脱媒之后,优质的大型企业会更加倾向利用资本市场去融资,即使向银行贷款,也会需要较低的贷款利率。个人贷款,如信用卡、住房贷款这些标准化程度高的品种,也是如此,最后比拼的是资金成本的高低。而真正能体现差异化定价、获取较高回报的信贷种类,只能是高度非标准化的品种,最为典型的就是中小微企业贷款。中小微企业没有办法大规模脱媒,依然需要向银行申请贷款。所以,拥有较好的中小微企业客户基础和业务能力的银行,不必担心利率市场化对自己造成巨大冲击(当然,并非没有一点冲击,大银行、互联网金融等也会抢走一些中小微企业客户,但不可能抢走全部)。

 

所以,在利率市场化时代,整个金融市场处于全面竞争环境中,银行需要寻找自己的差异化定位,建立“护城河”。大银行是结算网络,能够获取相对廉价的结算存款。而其他银行,几乎只有依靠差异化资产定位,比如中小微企业信贷。而资产和负债都不占优势的银行,则可能将来面临的压力最大,比如一些中等规模、差异化定位不明确的中型银行。

所以,指示银行支持中小微企业的监管文件频出,一方面是为了支持中小微企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银行自身。并轨后的市场压力迫在眉睫,银行不能等到利率并轨完成后,大中型企业客户和存款客户脱媒了,才开始调整自己的业务,那就为时已晚了。

 

银行做小微企业业务主要有两方面工作,一是引进并掌握中小微信贷的技术,这类工作还算容易,毕竟有IPC、中小微银行等那么多先行者,成熟的技术已经不少了。

 

另一方面则是改革银行内部的管理、考核等机制,放弃原来以规模为导向的机制,建立适应中小微业务的机制。这类工作也有先行者,也有样可学,但是学这个得让自身脱胎换骨,这是难点所在。很多银行,尤其是大中型银行,都是一家超大规模的企业,调整内部机制难度较大。相比之下规模较小的银行则要容易得多。


所以,整个《意见》里关于融资支持的多项措施中,第(五)条“建立分类监管考核机制”是最切中要害的,当然也是最难实现的。

编辑  徐开杰

来源  王剑的角度

审校  田雯

责编  胡晓涛、金天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丁志杰: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四十年——进程、经验与展望

RUC之声 | 郑志刚:越来越多公司放弃了以“股东“中心?

蔡昉:全球化、趋同与中国经济发展

陈雨露:全面深化人民银行内审工作

邀您参会 | 亚投行副行长做客IMI主讲“亚洲j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与亚投行的投资战略”(4月20日)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