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兆星:推进多层次变革,实现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王兆星 IMI财经观察 2022-05-03

2019年6月13日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中,IMI顾问委员、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王兆星针对“推进多层次变革,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进行演讲,对银行保险业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刻剖析。

以下为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再次来到美丽的黄浦江畔,荣幸地参加今年的金融盛会。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坚强领导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在上海的银行保险机构快速稳健发展,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银行保险业改革发展,面临着许多难得的机遇,同时也面临许多紧迫的挑战,我们应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下面我就推进多层次变革,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谈几点看法。

 1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重要判断,从我国现阶段的客观实际和国际环境的大背景出发,揭示了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规律,是高瞻远瞩的战略性抉择,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40年,我国居民收入逐年提高,居民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深刻转变,对高质量商品及文化、信息、教育、健康等消费需求不断提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不断改善供给结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从总体上说,我国已经告别了人口红利时代,劳动力供给不断下降,人工成本不断攀升,资源环境约束增大。经济增长不能继续过度依赖于投资和出口,而需要加快实现发展方式变革、产业结构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能再依靠要素“量”的投入,而更要靠技术进步和提高效率,实现要素生产率“质”的提升。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毋庸讳言,能源、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大是我国传统产业结构中的突出问题。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抢占数字经济机遇,引导现有产业向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信息链更高端迈进。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更是提升我国全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各国都在抢占发展的制高点。个别国家更是违背国际规则,挥舞贸易保护的大棒,企图遏制中国的快速发展,给国际和平、合作、共赢、发展带来新的挑战。面对压力,我们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增强我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

 2

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金融高质量发展相互支撑、相辅相成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金融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按照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金融资金的良性循环要以实体经济的顺畅循环为前提。只有实体企业实现生产要素到商品的转化,特别是商品到货币的转化,完成这一“惊险”的一跃,通过市场检验,产生经济效益,才能偿付借贷本金和利息,金融资金的循环才得以正常进行。反过来,金融体系通过信用中介、信息服务、财务管理、支付结算等功能,可以满足实体经济的资金需要,便利实体企业的资金周转,促进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和不断发展。

金融能够把劳动力、科学技术、原材料、土地等资源要素聚集在一起,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运用,金融是血脉,经济是肌体。总而言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3

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实现多层次的深刻变革


首先,要实现发展理念的变革。思想指导行动,理念决定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与金融的关系,以及深化经济与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等重要论述,是我们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实现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我们要始终牢记和坚定贯彻金融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理念,把促进实体经济协调健康发展作为金融业天职,必须要始终坚持本源、专注主业,绝不能脱实向虚、自我循环、自我膨胀,最后形成巨大金融泡沫和严重金融危机,不但不能实现金融自身可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会对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破坏,甚至会危及国家经济和社会安全,延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如期实现。

其次,要实现发展模式的变革。模式往往决定路径和成败。我们在宏观层面,应建立和实施以经济发展效率和质量为导向的金融政策,包括货币、信贷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防止大水漫灌和严重干旱;建立和实施以逆周期调控为主导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政策,防止过冷过热和大起大落。在中观层面,应建立和完善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相协调,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相平衡,政府融资、企业融资、家庭融资相补充的金融结构,建立更加健全、完善的资本市场,大力发展股权融资,从而更有力促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有效控制全社会及实体企业的债务杠杆水平,促进经济金融的安全稳定。在微观层面,应加快实现从数量规模扩张向提高效率质量的转变;从业务同质化向特色化、专业化的转变;从粗放经营、野蛮竞争向集约经营、合规发展的转变。

第三,要实现发展动力的变革。确立了正确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之后,还需要有可持续的发展机制和发展动力。我们应加快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机制、考核评价机制、正向激励机制和鼓励创新机制。通过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的变革,不断激发金融机构及其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通过鼓励科技创新、业务创新、产品创新、流程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进一步增强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金融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在当今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谁能不断创新,谁拥有先进的科技,谁就拥有竞争的优势和发展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第四,要实现银行融资方式的变革。银行机构应在更多运用现代科技和信息手段,实现风险识别度量科学化、精准化的基础上,加快实现融资方式、融资流程和融资效率的变革,实现对企业授信融资方式、种类、期限、利率等方面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精细化。根据对企业经营信息、财务信息、信用信息、偿付能力信息等重要信息的掌握和对风险情况的判断,决定融资是否要求抵押担保、期限多长、数量多少、利率高低,以及是否可以展期再贷等。在提高风险识别、判断和管控能力的基础上,减少对抵押担保的依赖,提高融资的效率和质量。

第五,要实现金融服务方式的变革。为更好满足金融消费者对高质量金融服务的要求,必需加快金融服务方式和手段的变革。要更多运用现代金融科技手段和平台,以及更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使金融服务更加多样化、便利化、个性化、标准化,使金融服务消费者感到更加便捷、普惠和安全。

第六,要实现监管方式的变革。金融监管方式影响着融资方式和金融服务方式。金融企业要积极主动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加快融资方式、服务方式和风险管控方式的变革。与此同时,金融监管部门也要积极主动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不断为监管武装,不断提升监管水平。在促进金融创新,减少行政审批的同时,维护金融的稳健运行。金融监管部门要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科技手段和专业能力,及时准确地掌握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相关重要信息,及时准确做出风险分析研判,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和预警,做到早识别、早发现、早预警、早纠正、早处置,以监管方式的变革,促进金融业的变革。

女士们、先生们,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同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一样,都是系统性工程,都需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变革。我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通过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和扩大开放,我国的金融业一定能够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一定会取得新的突破。

最后祝本次金融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编辑  刘文婕

来源  银保监会网站

审校  蒋旭

责编  胡晓涛、金天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热点 | 国务院、一行两会领导在“陆家嘴论坛”上的演讲合辑

视点 | 王广宇:发展权益金融,助力资本市场补短板

张宇燕: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瓦解、重构和新创

推荐 | 郑永年:中美关系的未来

王永利:货币需求视角下,通胀还是通缩?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