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点 | 人民币?美元?欧元?国际货币地位消长事实

张明 IMI财经观察 2022-05-03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十周年时间中,人民币取得了长足发展,其国际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依然与美元、欧元等相距甚远。IMI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经济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分析了此现状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

以下为文章全文:

今年是中国央行正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十周年。在过去10年里,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长足进展。最具标志性的里程碑事件,当属从2016年10月起,人民币正式被纳入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占比达到10.92%,在美元与欧元之后名列第三,超过了日元与英镑。人民币顺利入篮,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国际化所取得成绩的客观认可。

然而,我们也要清晰地看到,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依然与美元、欧元等相距甚远。人民币要想像中国经济那样,成长为与美元、欧元三足鼎立的全球储备货币,依然任重道远。

我们可以从全球结算货币、全球外汇交易货币与全球储备货币三个角度,来比较各大国际货币相对地位的变迁。从中,我们大致可以总结出四个特征事实。

特征事实之一,是美元依然是雄踞全球首位的国际货币,其地位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的10年内甚至不降反升。

从最新数据来看,美元在全球跨境支付中的占比达到40.8%(2019年4月)、在全球外汇交易中的占比达到43.1%(2016年)、在全球储备资产中的占比达到61.7%(2018年12月),几乎依然占到全球货币的半壁江山。值得注意的是,过去10年内,美元在全球支付货币与全球外汇交易货币中的占比还有所上升,在全球储备货币中的占比几乎不变。这就意味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不仅没有重创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甚至还有所强化。这与欧元在欧债危机中遭遇重创、美国政府对次贷危机的反应更为及时更加坚决、美国经济在全球危机后反弹最快等因素密切相关。 

特征事实之二,是作为美元最主要的挑战者,欧元在过去10年内不但没有缩小与美元的差距,两者的差距甚至还在拉大。

在2013年之前,欧元在全球结算货币中的份额其实还高于美元,而现在其份额已经落后美元近8个百分点。欧元与美元在全球交易货币中份额的差距由2007年的24.3个百分点拉大至2016年的28.9个百分点。欧元与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中份额的差距由2008年年底的37.6个百分点拉大至2018年年底的41.0个百分点。过去10年内欧元与美元国际地位差距的拉大,在很大程度上与欧元区政府对欧债危机的反应缓慢、应对手段不充分,且核心国与外围国之间缺乏协调,导致欧元区经济复苏显著滞后于美国经济有关。

特征事实之三,是未来10年内人民币要赶超的对象,并非美元与欧元组成的第一梯队货币,而是英镑与日元组成的第二梯队货币。

尽管如前所述,人民币在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中的权重已经超过了英国与日本,但在全球结算、全球外汇交易与全球储备货币这三个方面,人民币与英镑、日元之间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生动地说明了一国货币的国际地位上升可能显著滞后于一国经济的国际地位上升这一事实。不过,由于人民币与英镑、日元在三个维度权重方面的差距仅是个位数的差距,考虑到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以及中国整体实力的不断崛起,在下一个十年内,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地位方面超过英镑与日元,应该说是完全可以期待的。不过反过来说,人民币要真正与美元、欧元并驾齐驱,还尚需很长的时日。

特征事实之四,是真正综合反映一种货币的国际竞争力的,是该货币在全球储备货币中的地位,而决定储备货币地位的,则是一国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与流动性。

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中的优势地位最为突出,依然占到全球储备货币的60%以上。应该说,储备货币的地位是真正能够反映一国货币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指标,而真正决定官方投资者愿意把储备资产投资于哪种货币的最重要因素,则是该货币发行国的金融市场,能够提供规模足够大、品种足够丰富、流动性足够强的金融产品。金融市场的差距,其实也是欧元与美元的核心差距之所在。欧元区一体化尽管依然非常深入,但欧元区尚未形成一个真正一体化的金融市场。而从金融市场维度来看,中国与美国在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与流动性方面依然有着较大的差距。

综合上述四个特征事实,我们既要看到人民币与美元、欧元的较大差距,但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也要看到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正在快速上升,已经成长为与英镑、日元匹敌的第二梯队货币。

要在未来10年内继续深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我们提出的主要建议包括:第一,要尽快推动国内经济结构性改革(例如国企改革、土地改革、服务业对民间资本的加快开放、更具包容性的城市化等),提高经济增长效率,确保中国经济能够在未来10年继续保持相对快速增长;第二,要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进一步积累,避免系统性金融危机的爆发;第三,要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让人民币汇率在更大程度上由市场供求来决定;第四,要大力发展人民币作为国际计价货币的功能,进一步发展人民币计价的国际性大宗商品市场;第五,要加大国内金融市场向国外机构投资者开放的力度;第六,要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鼓励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培育沿线国家对人民币的真实需求。

编辑  刘文婕

来源   张明宏观金融研究 公众号

审校  蒋旭

责编  胡晓涛、金天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热点 | 国务院、一行两会领导在“陆家嘴论坛”上的演讲合辑

视点 | 王广宇:发展权益金融,助力资本市场补短板

张宇燕: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瓦解、重构和新创

推荐 | 郑永年:中美关系的未来

王永利:货币需求视角下,通胀还是通缩?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