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集锦 | 2019国际货币论坛主题四:人民币国际化与高水平金融开放
7月7日上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主办,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跨境金融 50 人论坛(CBF50)协办,IMI国际金融研究室承办的2019国际货币论坛·主题四论坛“人民币国际化与高水平金融开放”在人民大学举行。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原司长、中国驻 IMF 原执行董事张之骧主持会议。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珺,韩国央行原副行长、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KIEP)高级研究员Tae Soo Kang,摩根大通原亚太监管战略主管、IMF亚太部门原主管Anoop Singh,Asia Center主席Jean-Francois di Meglio先后发表主旨演讲。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陈卫东,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副院长丁剑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丁志杰 ,国际清算银行原高级经济学家Herbert Poenisch,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总裁许再越,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BaFin)国际政策与合作部主任Robert Elsen,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发展部副总经理王步宙,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驻IMF原执行董事魏本华,西班牙对外银行研究部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夏乐等10余位嘉宾围绕“人民币国家化与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两个圆桌研讨主题展开交流。IMI副所长涂永红和IMI副所长王芳分别主持了两个圆桌。
小编第一时间为大家奉上主题四论坛的发言嘉宾观点集锦,干货满满~!
主旨演讲
刘 珺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真正决定主权货币价值的是综合国力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珺从货币的根本属性切入,通过历史经验和理论分析认为,真正决定主权货币价值的是综合国力,在我国综合国力支撑下的人民币国际化只是时间问题。未来应坚持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决定,渐进式推动资本账户开放,综合运用汇率、资本账户和储备的政策组合拳,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深度、广度、程度的不断加强。
同时,科技特别是Fintech对人民币国际化可能带来的扰动要做好应对准备。未来不仅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同时也要推动我国数字货币的国际化和可兑换,对主权货币国际化进行多目标迭代推进。引入多元的市场参与者,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货币监管的全球协调机制与Regtech(监管科技)的与时俱进,确保其与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科技的发展相匹配。
Tae Soo Kang 韩国央行原副行长
跨境资本投资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瓶颈
从全球看,尽管16%的GDP由中国贸易贡献的,但是只有1.22%通过人民币结算,就韩国而言,虽然34%的出口都是去往中国,但仅仅有不到10%的金融交易用到了人民币,由此来看,人民币国际化依然任重而道远。
人民币国际化可以降低中国与邻国交易的成本。比如之前需要韩元到美元到人民币,现在就省掉美元这个中间环节直接从韩元到人民币,可以降低约3%的交易成本。韩国现在是第三大的人民币市场,希望能够找到人民币金融资产更多的投资机会。
跨境资本投资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瓶颈。尽管中国政府债是3A级别,但现实是我们不想买中国的债,我们还是想买美国的债。因此我们希望人民币资产能够有更多的保证,我们希望它能够承诺可兑换,我觉得央行其实应该牵头来做这个事情,通过承诺模式、央行通讯模式增强人民币资产吸引力。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相对缓慢,风险和曲折依然存在,比如汇率波动、资本管制等。推进央行之间的跨境抵押品的安排,也会在另一个方面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Anoop Singh 摩根大通原亚太监管主管
人民币的灵活化是大势所趋,但中国必须
要进行审慎的管理
中国应当采取什么措施进一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汇率体系要更加灵活。如易纲行长所言,汇率是一个自动实现的稳定器,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和人民币的稳定也会增加中国经济面对外来冲击的韧性和弹性。中国正在逐步的走向浮动汇率,过程中会有一些恐慌,如对货币错配、高比重外币负债的担心。
首先对于货币错配的问题在中国是不适用的,IMF对中国的有效汇率进行了评估,得到了人民币基本上和基本面相匹配的结论。关于高比重外币负债的担忧,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外币的敞口是得到了控制,中国的企业的负债率可能相对较高,但是仅仅有60%是外币的,所以我想说这个问题也不是一个大问题。
还有一个中国特有的因素是中国的高储蓄率,由于羊群效应的存在,小部分的冲击有可能带来突发的大规模资本外流。如何实现逐步的浮动,而避免突然的资本外流是一个重要挑战。
实际上,大多数国际上的货币是与人民币有联动的,人民币的灵活化是大势所趋,但中国必须要进行审慎的管理。平稳的转型总体来说包括几个重要要素:第一,中国要建立更深入,更具有流动性的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第二,通过不断完善中国债券市场,允许市场参与者拥有更多样的金融工具去主动管理汇率波动的潜在风险敞口。第三,建立一个独立的监测和管理汇率风险的锚。
对于未来政策利率的一个预期,是能够帮助市场正常的运转。中国要新建立的利率的框架要认识到市场力量的作用,如长期来看需要要取消对基准利率的公布、改革准备金要求等,在外汇的管控上,不要用资本管理的一些措施。
主题研讨I: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
金融市场开放
陈卫东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
高质量金融开放需要考虑的四要素
高质量金融开放需要考虑四个要素:补足金融短板、遵循监管规则对等、防控金融风险和利用海外资源。首先,当前中国金融体系存在一定的短板,如:证券、基金等资管行业主体功能发挥不充分;金融体系服务高端客户、小微民营客户、跨国客户的服务能力还有待提升;金融机构提供复杂金融衍生品、跨境金融产品等业务品种的能力有待加强等。因此,我国应利用外资机构在以上领域的优势补足我国金融业的短板,更加重视融资功能的突破和金融机构创新能力、金融市场质量的提升。第二,高质量金融开放需要考虑对外开放中“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节奏和监管规则对等。要用好国际规则、确定对外开放的标准,通过高质量金融开放为中资机构海外发展赢得更大空间。第三,在金融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要注重防控金融风险。要加强外资银行跨境资金运作的管理,防止跨境资金频繁运作造成的金融风险。要不断完善反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的监管制度建设,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第四,高质量金融开放要求对海外资源的充分利用。要实现对第三方市场的开发,用好国际市场的资源,加强中国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此外,相关政策和制度设计要有利于推动中资金融机构与外资金融机构在全球市场深入的合作。
许再越 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
总裁
实现“哪里有人民币,哪里就有CIPS
的服务”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是一个基础性的设施。其基本功能是处理当收付双方有一方在境外时的人民币清算业务。由于涉及境外业务,所以各方面对这个机构抱有很高的期望。
我们的使命是想要实现“哪里有人民币,哪里就有CIPS的服务”。
从运营现状上看,目前CIPS有30多家直接参与的银行,800多家间接参与银行,已经覆盖了全球2800多家机构,覆盖机构数量与SWIFT持平;每天通过CIPS完成的交易笔数有7000多笔。机构3年前成立,17年上线,交易量虽然不多但是意义重大。
相比其他类似机构,通过CIPS完成的总的交易量和金额仍远低于SWIFT。比如CIPS今年以来产生的交易额有16万亿,但是去年,中银香港一家就完成了280多万亿的支付清算额。产生差距的原因在于CIPS服务的便利性和可获得性跟国际的大机构有差距。未来,CIPS一方面需要熟悉业务,另一方面需要培育市场习惯和行为。
Herbert Poenisch 国际清算银行原高级
经济学家
人民币国际化及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的
贸易和投资伙伴有所影响
Herbert Poenisch首先回顾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从2009年到2015年底人民币加入SDR一揽子货币,人民币国际化经历了迅速发展;从2016年开始到中美贸易摩擦之前,人民币国际化经历了徘徊反复和停滞不前;2018年开始,人民币国际化在债券等部分领域内得到复苏。他建议在未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在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两方面分别做以下举措:(1)看得见的手:进一步通过CPIS推动人民币在贸易计价结算中的使用;促进人民币在一带一路项目借贷融资中的使用;完善投资人民币计价证券的金融基础设施;保障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连贯性和可靠性。(2)看不见的手:促进新兴市场经济体追随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推动新兴市场经济体购买人民币计价证券。
丁剑平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副院长
上海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应该尽快推出
更多以人民币期货为基准的金融衍生品
一般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汇率的波动性是要大于发达国家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发达国家盯住的“锚”是核心通货膨胀率,而新兴国家盯住的“锚”是名义GDP,这是美国经济学家推算出来的。现在中国通过逆周期因子限制住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无形之中也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而言也属于一种资源浪费。
发展中国家的货币由于其身在海外市场没有匹配的衍生品市场和对冲风险的资产市场,容易被人抛售。上海作为中国金融生产要素最聚集的地方,应该为此做出努力。只有好的产品才有好的价格,所以推进人民币衍生品的出发点包括:①从债券市场产品开始;②从FT账户铺路人民币全球交易市场;③探索开展人民币衍生品业务和大宗商品服务创新;④提升期货和衍生品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
目前由于逆周期因子的引入,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较小,交易双方对于衍生品需求和意愿都不大。上海相比于其他国际市场而言,标准衍生品市场的产品种类还很少,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还没有引入人民币期货,由于期货的产品还未推出,其他参照外汇期货的 金融衍生品增加更无从谈起。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市场上的波动本就应该大于其他发达国家的,本来就应该通过外汇衍生品来对冲波动的,上海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应该尽快推出更多以人民币期货为基准的金融衍生品。成为全球人民币资产管理中心。
丁志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
货币国际化是跳出“斯蒂格利兹怪圈”的
根本途径
斯蒂格利兹怪圈”形成的起点是处于中心的发达国家而非处于外围的新兴市场国家。
在异质不对等世界里,新兴市场国家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是合理的,风险溢价差异支持跨境资本双向流动。
外汇短缺国家往往实行宽进严出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外汇短缺不仅是管理的现实条件更是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
从流出管理转向流入管理,将管制的风险溢价转变为管理的特许权价值,可以有效改变跨境资本流动的效益。
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如果仅仅局限于国内外金融资产的置换,那么无法跳出“斯蒂格利兹怪圈”。
货币国际化是摆脱原罪、跳出“斯蒂格利兹怪圈”的根本途径。金融市场的开放,还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后一步,更重要的是人民币能够成为国际投资货币,也就是中国的投资者能够用人民币在海外进行主动投资。这样的话,才有可能改变我们目前这种“斯蒂格利兹怪圈”所描述的现象。
主题研讨II: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资本市场改革
魏本华 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
中国稳定的经济增长是保持人民币国际化
的一个重要因素
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时间点是很难预测的。像易纲行长说的这是一个“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过程,我们需要实现一系列的前提条件,当这些前提条件被逐步达成时,人民币国际化自然而然就会实现。这是我们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理念。
在过去的十年中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一些起落,但是我们知道其原因,并且也有信心克服这些困难,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稳定的经济增长是我们保持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非常健康、稳健的经济增长可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过去20年内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在增长,包括中美贸易摩擦,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还是能够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中国经济能够保持一个强劲的增长趋势,我们有信心人民币国际化会有一个较好的发展
鄂志寰 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
人民币国际化新的生态系统应该有哪几
个方面的内涵
在过去的十年发展里,人民币慢慢争取或奠定了自己的国际结算货币地位、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和国际计价货币地位。但是,从实际情况上看,人民币其实是一个全球市场的风险货币,因为如果全球市场波动加剧,第一体现的就是人民币汇率面临巨大的压力。因此,未来人民币新的国际化必须要提升人民币作为避险货币的能力。避险货币必须具有内在稳定性,而内在的稳定性离不开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目前,我们的金融市场做大了,但离一个具有运作良好的和合理结构的市场还有很大的距离。这也是我们今天讨论推进金融市场开放、资本市场开放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未来应该在金融市场结构方面做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争取在外汇市场和中国的资本市场之间建立良性的互动循环。此外,这个生态系统还要考虑怎么样在“一带一路”上围绕中国走出去企业的实际需求,通过贸易、投资和金融交易三架马车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从长远来说,我们还需要解决整个中国对外的资产负债结构平衡的问题,包括负债率的不平衡和投资主体的不平衡。未来中国必须要提升对外投资的能力和水平、扩大对外投资的管道、增加私人部门对外输出的规模,同时减少官方储备的对外投资,从而让国内的相关主体进行全球性资产配置的时候更加理性、配置资源的能力更强。长远来说,这也应该是人民币国际化最重要的一个推动力量。未来人民币新的国际化必须要提升人民币作为避险货币的能力。
夏 乐 西班牙对外银行研究部亚洲首席
经济学家
推进金融开放,应认真思考如何能够吸引
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
海外投资者在投资中国资本市场时具有一系列的担忧,如:中国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限制、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中国资本市场的流动性问题等。其中,最严峻的问题还是流动性问题。具体来说,在2015年股灾时,多股跌停,这给海外投资者留下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印象。而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不在于股价暴跌,而在于近三分之一的上市公司采取停牌的措施来应对风险。这即是中国存在的流动性问题的一个具体表现。之后,中国资本市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去年,由于中美贸易摩擦,中国股价有了一定的下滑,但是还是有很多海外投资者购买并持有中国资产。因此,从长期来看,外资在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时,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稳定器”的作用。面对持续推进对外开放进程中的挑战,我们应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目前,我国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存在流动性的分化。虽然整体来看,非银行机构表现良好,但相当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受到了监管部门的大力扶持,这将是海外投资者在投资中国资本市场时会考虑的重要因素,因为他们会担心自己在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时不会受到相应的保护。因此,我们在推进金融开放的时候,应认真思考如何能够吸引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
Robert Elsen 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Ba
Fin)国际政策与合作部主任
希望在资本市场方面扩展整个欧洲层面与
中国的合作
德国和中国有很多相同之处,我们都是出口导向型的国家以及我们的贸易额都超过了2000亿欧元,我们的贸易政策都是反对保护主义和贸易壁垒的,所以我们有很重要的一种联系,当然实体经济方面也是如此,这会推进我们两国的经济共同进步。
法兰克福作为欧洲的一个金融中心,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德国是第一个将中国银行认定为银行间的担保银行的欧洲国家。我们现在也看到新的一些趋势和动力来增进法兰克福作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一个地位,我们欢迎更多的中国企业和中国银行来到法兰克福,我们也非常乐于支持人民币的国际化。现在46%的德国银行已经去亚洲,将人民币作为开户收据的一种货币。
最后,我想简单谈一下资本市场改革的问题,我们希望能够在资本市场这个方面扩展整个欧洲层面与中国的合作;在国务院、央行和监管机构的文件中,我们已经看到了相应的措施和办法,在这里我不赘述,我们希望在整个政策制定方面会有更进一步的支持,包括D股,这会帮助中国进入到细分的证券市场,也会帮助推进衍生品的发展。未来我们非常乐意进一步贡献法兰克福的努力,和中国共同进步。
王步宙 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发展部副总经理
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
相互促进
大家好,听了前面两位的发言,我受益匪浅。我作为交易所的一员,对于今天这个课题的体会,肯定不如刚才两位,包括在座一些专家理解得深刻和全面。上海证券交易所是全国金融要素之一,接下来,我只是想简单地介绍一下我们做了些什么事,跟大家分享,供大家进一步的讨论。
除了刚才提到我们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德国交易所在法兰克福合作建立了中欧国际交易所,上市了一定的人民币计价产品。近些年来在中国证监会的统一部署下,上交所还成功推出了一些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项目,为境外投资者进一步配置人民币资产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产品。在进行方案设计时,考虑的不仅是如何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稳步推进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对于如何以新业务去支持人民币国际化也有考虑。
以沪港通为例,它是香港和上海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包含两个方向: 1、内地投资者用人民币去买香港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2、境外的投资者通过香港市场也是用人民币来买上交所的股票。这样一来,就使境外的人民币增加了一个可以配置人民币资产的渠道。从2014年11月到现在开通快5年的时间,在中国证监会的统一部署下沪港通一直在做不断地完善,包括2016年沪港通总额度被取消、2018年每日人民币额度扩大4倍,这些都可能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截止6月30号,沪港通总的交易量已经累积达到了14万亿元人民币,日均交易金额是130亿元人民币,其中沪股通交易金额达到了9万亿人民币,港股通合计交易量5万亿人民币。资金的跨境流动路径是封闭的、循环的,是尽最大可能做到了风险的可控。这个是我们做的第一个互联互通尝试。第二个尝试就是上个月17号,上交所和伦交所启动的沪伦通,由于考虑到时差的原因,采用了存托凭证的合作方式,这一模式可以使上交所公司能够在伦交所挂牌交易,伦交所的公司能够在上交所挂牌交易。
第三个尝试,为进一步拓展人民币相关海外产品方面,上交所和日本交易所推出了中日ETF互通,它是运用现有QDII和QFII的机制。开通当日,中日双方分别各有4只ETF上市。
所以从这三件我们做的事情来看,我个人体会来讲,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对外开放的程度越大,境外参与境内资本市场的比例也就越大,人民币的需求也会进一步增加。反过来,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进一步提升,对于人民币资产的数量和种类需求也会变得更多,又进一步助推资本市场有序开放。对交易所而言,会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下,进一步做好自己的事情,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做到风险可控、监管有效率。
注:部分观点未经嘉宾审核
嘉宾发言更多详细内容,请持续关注“IMI财经观察”,会后不间断推出!
统稿 | 张忻悦 孙畅
观点整理 | 齐庆武 干儒骁 储青青 王蓁
吴悠 丁村鸿鹄 李炳桦 余昕晔 李胜男 陈琨晔
责编 | 胡晓涛 孙畅 蒋旭
监制 | 朱霜霜 崔甜甜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