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我国宏观经济管理能力要在“刀刃上起舞”
近日,IMI学术委员、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指出,关于疫情影响下的一季度经济预测分歧较大,对于目前的宏观政策而言纾困比宽松更重要,我国的宏观经济治理能力需要创新提高,在“刀刃上起舞”,取得“刀刃上的增长”。
1
目前经济预测分歧较大,底数尚不清楚
目前的时间是2月中旬,下旬刚开始,大部分数据出不来。关于经济预测的分歧较大,明确的经济决策就比较困难,这直接涉及到下一步的国家政策和企业经营战略。比较乐观的预测是第一季度GDP下滑到4%,部分预测下滑到2%至3%,比较悲观的预测是-2%至-3%,因此当前政策主要是试探性的。但从近期发电用煤量、铁路货运量、旅游、消费、票房等数据可以看出,本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不可小觑,且很多行业不可逆。
大家担心的全球供应链问题,从国际局势来看,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完全出局尚无可能。但欧美国家可能正在进行“压力测试”,为中国出局做准备。第一季度的原有订单难以完成,随之二季度的出口也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在2003年非典时期,中国经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而现在的中国经济,消费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次消费受到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甚大。金融市场是实体经济走向的风向标,欧美金融市场对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出局的情况反映比较平淡,有些经济学家正在担心欧美市场在为中国出局做准备。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是值得长期关注的问题。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是,疫情是否会带来长期的消费行为和投资行为的变化。比如疫情期间火热的在线办公和在线教育是否会在疫情结束之后得到持续。这些变化对经济的连锁反应也是难以预判的。
2
目前的宏观政策都属于试探性,纾困比宽松重要
财政政策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不切实际的要求降费降税;二是防止“政府点菜,企业买单”。社保减免、缓交是可行的,大规模减税降费对于地方财政的压力比较大。“纾困”的政策比“稳增长”和宽松政策更重要。2020年赤字率突破3%的警戒线是比较确定的。从国际经验来看,因为突发事件赤字率突破警戒线有一定的先例。财政预算也有必要做跨期预算,把后面的钱拿到现在来花。
今年后三个季度如何追赶经济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国有企业、国有金融机构利润跨期上缴十分必要,例如银行、石油化工、烟草行业等行业跨期上缴,是可以短期充实财政的方式。
关于投资结构,“新基建”(移动互联网、医疗公共卫生等)在未来可能成为重点投资方向。四万亿2.0版本恐怕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不得已而为之,但是投资方向和融资去向,必须到民生、应急、短板这些领域,防止再度出现脱实向虚。
2. 货币政策已经在试探,后续力度看经济下滑程度
当前的央行降息是不对称降息,1年期降得多,5年期降得少(涉及到房贷),这是考虑到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货币政策的取向从近期的股票市场也可以看出端倪,流动性宽松战胜了对疫情的恐慌。
3. 刀刃上寻求增长,治理能力需要新突破
要正视困难,也要有信心。与90年代中后期的经济整顿和亚洲金融危机相比,中国经济治理已有了一些历史经验。创造性的改革、超常规的宏观政策,都是必要的,必需的。但是现在遇到的挑战是空前的,比如互联网发展对治理的挑战、贸易战和疫情。治理能力需要创新提高,治理能力比宏观经济管理更重要,需要范式和模式的突破。新时期宏观经济管理能力也是国家治理能力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大胆,也要心细,有点像走刀刃,避免日本这样的国际教训。要在刀刃上起舞,取得刀刃上的增长。很难,但不得不走。
3
企业要立足自救,沧海横流,大浪淘沙
治大国如烹小鲜,管理企业也是如此。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很多管理机制是相通的。第一,企业要做好底线管理,居安思危;第二,企业家要持续学习,与外界有平等、通畅的沟通交流,不要自我封闭、被动封闭。第三,企业要积极的生产自救,做好最差的情况准备。
4
市场风险不断升级
再融资新规,对于上市公司和投资方来说是利好(增强流动性),但对投资者来说未必公平。
5
房地产行业分化正在实现,房住不炒仍是底线
对于中国资金是否正在从房地产向股市流动、为何疫情期间股市不降反升这个大家关注的问题,短期来看,主要是宽松效应、跷跷板效应;长期来看,中国居民的资产不动产比例缩小,金融资产比例扩大,根本还在于规范的市场和法制化的监管。
6
重大理论问题需要深思,中国处于历史和现实的重大节点
第一,现代宏观经济学面临理论贫困,如何解决中国这样的超大规模经济体的现实问题?
第二,大陆大国的治理难题由来已久,国家治理的边界、张力和极限在哪里?
编辑 李昂
来源 公众号:如是金融研究院
责编 金天、蒋旭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