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点 | 赵锡军:明年3月是不良资产处置高峰期

赵锡军 IMI财经观察 2022-05-03

不良贷处置高峰到来,该如何应对?地方银行并购重组加速,与不良贷款率上升关联度是否很大盘活不良贷有何良方?近日,《时代财经》记者专访了IMI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从多个层面解答上述问题。并购是银行处置不良贷的一种方式,但是国内不良资产处理市场欠成熟,明年3月底不良贷款会充分暴露。

以下为文章全文:

“由于不良贷款风险暴露存在一定滞后性,加之疫情以来银行业对企业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后期银行可能面临较大的不良率上升、不良资产增加和处置压力。”央行行长易纲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表达了对不良贷的风险担忧。

时隔两个月,不良贷款引发的问题逐渐显露。

7月29日,央行紧急调查银行线上联合消费贷,特别针对银行与“蚂蚁花呗”和“蚂蚁借呗”的联合放贷情况进行了摸底。

另据银保监会官网公告显示,6月份至7月23日,涉及银行股权变更的批复达40余项,其中多为农商银行或村镇银行。其中,徐州农商行、韶关农商行、攀枝花商业银行及凉山州商业银行等多家银行公布重组事项。

不良贷处置高峰到来,该如何应对?地方银行并购重组加速,与不良贷款率上升关联度是否很大?盘活不良贷有何良方?7月30日时代财经就不良贷的相关话题,专访了IMI学术顾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教授

“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一个充分竞争的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基本上是各个银行各自想办法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赵锡军介绍,目前银行处理不良贷最主要的手段首先是核销,充抵银行的利润或是用提前准备好的资金拨备对冲;其次是把不良资产、不良贷款打包出售;第三是证券化,以不良资产为基础,发行证券化的产品。并购也可以用来处置不良贷,但不是最主要的。

赵锡军指出,未来要培育和建设不良资产处置市场,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伴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步伐加快,交易场所、交易体系、规则、监管等逐渐成熟,不良资产处理市场作为金融的细分市场会循序渐进发展起来。

赵锡军分析,不良贷的暴露是有延迟性,包括由于企业生产经营周期性带来的延迟,以及支持小微企业应对疫情冲击政策的推迟作用这两个方面。

“延期的期限按照现有的政策来看,大概是在到明年的第一季度,也就是3月底到期。政策怎么接上,需不需要淡出?这都是政府要考虑的。各个银行也要考虑如何应对,备份预案。”

 1

并购是银行处置不良贷的一种方式

时代财经:6月份至7月23日涉及银行股权变更的批复达40余项,其中多为农商银行或村镇银行,地方银行并购重组加速。地方银行并购重组加速,与不良贷款率上升有直接关系吗?赵锡军:银行间的并购是有多方面的因素促成的,最重要的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并购的购买方,也就是投资方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另一个是出售方,也就是要出售股权的银行股东是的考虑。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手段多种多样,通过银行并购重组来处置是其中一种,但并不是最主要的方式。银行处置不良贷的主要方式首先是核销不良贷,充抵银行利润或是用提前准备好的资金拨备对冲;第二是把不良资产、不良贷款打包出售;第三是证券化,以不良资产为基础,发行证券化的产品。时代财经:近期,地方银行像农商行为什么发生频繁的并购?锡军:在新的监管背景下,地方银行并购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首先,主要是为了补充资本金。因为地方银行的股东比较复杂,资金充裕程度也不一样。银行计划想把业务做大、资产规模扩大、增加贷款规模,相对应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跟上。如果资本金跟不上,会被相关监管部门认定为“不合格”,可能面临处罚。所以银行要让股东补充资本金,以达到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有的股东资金比较充裕,能为银行补充资金,有的股东则不然,它可能会引入新股东,或者是把它的股权出售,这就会出现股权的变更甚至并购。第二,地方性银行的筹建方式比较复杂,如农村商业银行可能在以前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其股权结构、治理模式也很复杂。如此一来,地方银行的管理、决策、流程等都不是特别完善,会出现由于股权不顺,治理架构不科学,决策不合理,给银行生产经营带来一系列问题,加大金融风险的情况。对于这些银行,若进行调整则必然导致银行的股权发生变化。目前国家对各行业在投资方面的管理也在变化,以前有些企业可以投资银行、投资金融机构,现在不被允许了。以前一家企业可以投资多家金融机构、多家银行,现在只能投资一家。由于管理方面的政策变化,也会导致银行股权的变更。第三,像一些小规模的村镇银行,过去是依托大银行筹建的,如深圳银行。现在很多商业银行要把精力都集中到主业方面,与村镇银行脱钩,把它卖掉,也会出现村镇银行的股权变更。时代财经:民企股东入股以获取更多的关联方融资为目的,甚至一些民企通过关联公司或代持等方式实现对银行的实际控制,存在内部利益交换、关联交易违规等情况,据悉在这新一轮的银行重组中,对新入股东资质审查将会更加审慎。在入股股东的资质审查中,重点要怎么做才能防范风险?赵锡军: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最近发表了一篇关于银行治理、金融机构治理方面的重要文章《完善公司治理是金融企业改革的重中之重》,专门讲到了这一点。股权的结构是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在股权结构治理方面的重要内容。现在政府实施的是穿透式监管,对于银行股东,一定要穿透到最后的出资者,这样才能理顺股东、投资者和银行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在银行业务管理方面施行穿透式监管,使得银行经营更加地独立、规范,是资金审查的重点。此外,如果是大股东,则要派董事以及管理人员进驻银行。这些人员是否有资格去投资和管理银行,是银行治理方面非常重要的内容。

 2

国内不良资产处理市场欠成熟

时代财经:近日有媒体报道,有些银行机构所盘活的贷款不同程度地存在盘而不活的问题,运用债务重组、资金启动式盘活、支持帮扶式盘活、企业嫁接式盘活等方式收效甚微。这种现象如不改变,就会使银行机构的信贷资产从一个泥潭转入另一个泥潭。你认为,盘活不良贷有何良方?赵锡军:今年是2017年提出的防范金融风险的收官之年。防范金融风险的三大攻坚战,其中有一个就是化解重大风险,主要就是指不良贷引发的金融风险,所以今年金融业、银行都加大风险处置的力度。政府对银行管理和处置风险资产、信贷资产是有相关政策要求的。另外因为疫情的冲击,今年各家银行普遍存在不良贷款率上升的情况,影响到银行的整体运行,所以加大处置力度是各家银行在做的工作。但是处置的好与坏,存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从减少银行风险的方向上来说,加大处置力度能够让银行恢复到正常的经营状态,这是没有问题的。但处置的效率、回收的效果等,有些可能还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取决于不良资产市场的总体建设和培育。时代财经:目前国内不良资产处理的市场现状如何?赵锡军:从总体的情况看,我们还没有形成充分竞争的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基本上是各个银行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银行处理不良贷最主要的手段是核销、自主清收,其次是打包卖掉,最后才是资产证券化。若是在不良资产处置市场比较发达的情况下,打包销售或是资产证券化可能是比较重要的处置方式。美国主要是通过资产证券化处理不良资产,核销不是其最主要的处置手段。国内对于已经不能正常运作的银行,通常是采用接管的方式,由监管部门托管给某家银行来进行处置。时代财经:相对于行政性手段,培育处理不良资产的市场将会是未来的方向?赵锡军:市场发育、资源配置、风险管理,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完成,这是将来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中央政府已经提出了要素市场的改革,同时对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也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步伐是非常快的,股票市场已经引入注册制,债券市场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统一的监管。整个金融市场在不断地往前发展,这过程中也包含了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的发展,不良资产处理市场是整个系统的细分市场。谁去买、谁去卖,交易场所、交易体系、规则、监管等一系列都是随着金融市场发育逐渐成熟的。

 3

明年3月底不良贷款会充分暴露

时代财经:有银行业内人士预期,年底或明年年初,银行业分行层面调节不良贷指标的高峰期会到来。年底或明年年初不良贷可能会达到什么规模?你认为政府应该如何应对?赵锡军:现在社会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尽管大家都认为受新冠疫情的冲击,有不少企业的生产经营发生了困难,会影响其在银行的信贷出现问题,不能还本付息等。但这些情况的发生取决于:第一,疫情的控制情况如何;第二,复产的程度;第三,各家银行应对信贷风险的能力怎么样。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疫情得到了有限控制,我们不会像刚开始出现疫情时惊慌失措。小规模疫情暴发时,我们知道怎么样把它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大面积停工停产,或是整省市封闭的情况不会出现。经济逐步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大家预期下半年经济的恢复程度会比上半年更好,GDP或达到3%左右的增长速度,这可能在全球都是最好的。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可能会下降4%,若中国能够达到3%,就意味着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7%。即使在没有疫情的时候,也很难达到比全球高7%的状态。在这种预期之下,需要综合考虑哪些产业、领域可能会出现问题,包括银行出现不良贷等。从目前来看,今年年内,问题不会太大,问题比较大的节点是明年3月份。时代财经:为什么是明年3月份?赵锡军:今年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支持复产、支持中小微企业,其中,在金融方面就是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可以展期、延期还款。按照现有的文件来看,延期的期限是在明年第一季度,也就是3月底。如果到时企业还不了款,怎么办?政府就要想办法来化解它。易纲行长说不良贷的暴露有延迟性,这包括由于企业生产经营周期性带来的延迟,也包括了支持小微企业应对疫情冲击的政策推迟这两方面。这个表现可能重点会在明年银行的一季报里,国家要考虑明年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以及3月底贷款到期以后政策扶持,需不需要淡出?等等。各个银行也要考虑这些情况,做出预案。

编辑  李艳蓉

来源  时代财经

责编  金天、蒋旭

监制  安然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王忠民:数字化时代的三大底层逻辑

IMI工作论文 | 大数据信贷的“第三条道路”

吴晓求:“内循环”要强化短板,金融体系开放是“十四五”重要任务

视点 | 伍戈:政策进退

赵锡军:内循环是市场调节下自然转变的一种经济模式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