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点 | 王剑:支付行业激荡二十年

王剑的角度 IMI财经观察 2022-05-03

支付行业经过二十年风云激荡后格局初定,央行、清算系统(包括银联、网联)、银行、支付公司各司其职,为我们广大居民提供着优质的支付服务。IMI特约研究员、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从历史演变的角度,详述了现场支付与远程支付两大类支付手段,强调了支付手段历经从银行卡时代到互联网支付,支付公司从线上竞争再到线下竞争,最终在监管入场之后,回归央行主导并坚定维持的“清算—支付”二级体系。

以下为文章全文:

 1

支付的两大类型

支付,一般是指支付货币。当人类有了以货币(或包括其前身一般等价物)为中介的交易后,货币支付行为便产生了(以物易物时代,没有货币意义的支付),贝壳们终于不用整日提心吊胆被当钱使了,但还是会偶尔集体失踪。但当时的支付,非常简单,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钱货两清。当然,如果两个人之间有信任,那么也可以赊购,交货后欠一段时间再支付,结清债务。这时的支付,就是把拿在手上的货币(金属币、纸币或其他材质)交付给对方,即实物货币的交付,一般用于“现场支付”场合,几乎无法用于远程支付场合(除非把货币邮寄给对方,但这很罕见,在我国直接禁止邮寄纸币,大家请勿效仿)。银行存款货币出现之后,人们在银行存款账户中的一个数字成为了货币。准确地讲,这银行存款货币其实是货币的代表物、凭证,据此可以向银行提取货币。但如今,已没啥必要去提取了,直接通过转账的方式即可完成支付。比如付款双方都在同一家银行存款,那么通过存款转账来支付时,银行就减记付款人账户数字,加记收款人账户数字,一增一减,支付就完成了。此时的银行本质上充当了记账系统,货币就是记账。转账的出现,方便地实现了远程支付,即收付款双方可以不在同一地方,只要双方建立信任,那么转账汇款就能完成支付。因此,以实物货币交付为主的现场支付、以银行存款转账为主的远程支付,构成了传统上最为典型的两大类支付手段。到这里为止,支付依然非常简单,几乎没啥研究价值,也没有所谓专门的“支付行业”。

 2

银行卡时代

相比起实物货币支付,转账支付有很多优点:钱存在账户中,不容易丢,为国人养成路不拾遗的优秀品质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因为在路上可拾的遗越来越少了,同时也省去了大量携带现金的麻烦,可以应对极大额支付,应对极小额时还不用找零,可以直接精确到分。因此,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在现场支付中使用转账支付。最先想到的方法是签发票据,比如支票。现场支付的时候,付款人优雅地从包中掏出一叠支票,写上金额并签名,交付给对方。对方凭支票到银行收款,银行将款项从付款人账户中划转至收款人账户。当然,支票也可以用于远程支付,签发完了后寄给收款人。不过上述场景我们一般只在西方老电影中才能看到,因为支票这东西没在中国流行,中国从拿毛笔签发银票到刷银行卡的漫长岁月中,支票从来没流行过。后来承担这一功能的是银行卡。银行卡真的是非常棒的发明,它起源于赊账会员卡,最终却实现了把银行账户随身携带,并且用一张磁卡实现了信息交互。严格地讲,磁卡并不是银行账户本身,磁条中只存储了银行账户的ID(账户其实是开在银行里,不是开在卡里,因此丢卡不等于丢钱,去银行补办一张即可),刷卡的动作就是输入你的银行卡ID,然后再输入密码确认你是账户主人,然后就可以从银行账户中将资金划转至收款人。有了银行卡,银行账户的支付功能从远程支付普及到了现场支付,并且使用过程非常方便,因此成了互联网时代之前非常流行的一种支付方式。再也没有人掏支票本了,还不如掏一张黑光闪闪的钻石卡更能证明身份。但银行卡支付也有缺点,就是它成本更高,比如商户要铺设受理银行卡的POS机,这会产生成本,然后每笔支付时,也会产生佣金,这也是成本,生活随时在提醒我们,证明身份是要有代价的。转账支付中,还会涉及一个重要的问题:银行的跨行清算。我们前面的例子都是基于收付款双方在同一家银行开户,但现实中肯定不是。如果两人在不同银行开户,那么就涉及不同银行的清算问题。理论上,A银行开户的付款人转账至B银行开户的收款人,那么两家银行之间,资产负债右边是存款的转移,而资产负债表左边是两家银行存放央行的准备金的转移。举一个虚拟例子:工行的持卡人小金在建行的ATM上取钱,取走100元,这100元现金其实是建行替工行垫付给小金的,然后便会形成工行与建行之间的债务债权关系(工行欠建行100元)。当日终了,银联就会进行“清分”(注意,银联严格地讲是清分,不是清算。但口语中一般不会分这么细,就直接把清分、清算合起来了),算清楚一天下来所有的银行之间到底形成了怎么样的债务债权关系。方法是:计算每家银行对其他所有银行的“净债务”,比如建行一算,发现自己净欠“其他所有银行”200元,工行发现自己净欠外面-100元(就是外面所有银行净欠工行100元)……很显然,如果没算错,那么所有银行的净债务总和肯定为0。然后,银联把这个数据上报至央行清算系统,央行按这数据,在银行开在央行的准备金账户里增减数字,就完成了清算。很显然,同行交易是不需要清算的。清算处理的是跨行交易产生的债务债权关系。有了银行结算、跨行清算两个系统(“清算—支付”二级体系),人们终于实现了在现场支付领域用上了转账支付。这时,也没有所谓的支付行业,提供这些转账服务的就是银行自己,及其背后的跨行清算体系(一般由央行主办)。总结一下这个“清算—支付”二级体系:就是人们在银行开户,银行在央行这里开户,央行成了银行的妈,俗称“央妈”。人们通过银行转账完成结算,如果是双方是不同银行,就是跨行交易,这会导致不同银行之间也得结清债务,这就需要央妈来给儿子们的的账户之间转账来完成。央妈维护着几乎所有银行儿子间清算系统,视其为金融基础设施,非常重要。

 3

互联网支付

进入电子商务时代之后,人们对支付的需求开始丰富起来。2000年之前,我国开始出现网上商城,B2C,一些大型的购物网站出现,大家上去买东西,需要完成付款。最原始的方法,是网上下了订单后,按网站提供的银行账户、邮政汇款地址,把钱汇过去,对方收到钱后发货。但这是建立在用户信任这家网上商城的基础上。学习强国题目中也经常会贴心地提示建议不用采取这种方式网购,以防诈骗。这种汇款方式显然是比较麻烦的,后来有了银行提供的网上银行支付服务。用户开通网上银行,在网上商城下了订单后,会自动跳转到一个银行列表(就是本商城支持的网上银行名单),选择某银行,然后就会跳转至该银行的网银页面,用户输入账户、密码等有关信息,完成支付。这时,本质上依然是转账支付,即资金从用户账户转至商城账户。但这一模式下,多家银行要和多家网上商城商谈开通网银支付的事项,“多对多”交易,交易成本高昂。于是,第三方支付公司此时登上历史舞台。它提供的其实是网关服务,比如我2000年使用过的首信支付(1998年由北京市政府、人行等一起开办):下了订单后,选择首信支付,就跳转到首信支付的页面,页面有多家银行网银可供选择,然后点击某银行,再跳转至该银行页面,后面流程就一样了。很显然,支付公司此时的功能,是由它来和所有银行对接,然后网上商城和它对接,省去了所有网上商城和所有银行“多对多”交易的高昂成本。因此,起初的支付公司就是个大网关,他们不保管钱,他们只是支付圈的搬运工。可以说,它较好地解决了B2C电商模式下的支付问题,但C2C模式下的支付一直没得到很好解决,早期的C2C网站代表是易趣。
2003年,淘宝成立,C2C开始普及。理论上,C2C网站也可以接一个支付公司的网关,对接所有网上银行。但这C2C和B2C不一样,卖家是一个个完全不认识的个人,不是信用良好的大企业,如何让买家能信任他们,放心地给他们汇款呢?起初,买家在网上下了订单,然后也和早期一样,汇款给卖家,卖家收到钱就发货。但是,货值小的时候可以这样,但如果交易较贵的东西,买家就不敢轻易汇款了,毕竟卖家是远在异地的陌生人。淘宝于2004年推出支付宝,创造性地解决了两个陌生人之间的信任问题。方法是:支付公司为用户开立“虚拟账户”,买家的钱支付过来后,就先由支付宝保存,然后通知卖家发货,买家收到货后,通知支付宝将钱打入卖家的虚拟账户。卖家可以从虚拟账户中将钱转回银行账户,但有些卖家以后还要买东西,就懒得转回来了,所以虚拟账户中开始沉淀资金。用户存在虚拟账户的资金,其实类似于预付款,支付宝会将其转存于自己的开户银行。早期的支付公司是网关,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监管要求。但支付宝发明了虚拟账户后,留存了客户资金,为了保障客户资金安全,有必要施以监管。2010年,央行发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正式履行对支付公司的监管。文件要求,客户留存在支付公司虚拟账户的客户备付金,要按要求存放到银行,不得挪用,由银行施以监督,利息由支付公司享有(支付公司:我们是中间商,但我们不赚差价,我们赚的是你的利息)。“清算—支付”二级体系变成了三级体系:
但这时,由于支付公司是银行的大额存款人,是大甲方,银行在支付公司面前其实比较弱势,并没有很好地履行监督职责,因此支付公司挪用客户资金、借账户洗钱等不法行为屡禁不止。这世界上最不靠谱的事情,莫过于让乙方监督甲方,可偏偏这种事情还特别多。以下是一种典型的有风险隐患的操作模式:小王、小张两人均在某支付公司开有虚拟账户,同时各自有工行、农行的银行卡,并都将银行卡绑定了支付公司。同时,支付公司也在工行、农行开立有账户,存放客户备付金。小王从工行,通过支付公司提供的汇款服务,向小张农行账户汇款。那么支付公司可以这样操作:将资金从小王工行卡转至自己的工行账户,然后从自己的农行账户将资金转至小张的农行卡。
这样,监管部门只能看两笔同行转账,看不出来是小王向小张汇款。本质上,支付公司自己虚构一次“跨行清算”,完美地完成了支付圈搬运工的任务,这形成了一种倒金字塔型的结构,于是称为“反接”。由于搬运工绕开了央行的清算环节,存在洗钱等活动的隐患。

 4

线下之争

以支付宝等代表的互联网支付公司用户体验很好,逐渐占据了线上支付市场(远程支付)。而线下的现场支付,仍然是以现金和银行卡为主。因此,线上线下一开始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但是,线下的银行卡支付依然面临一些缺点。比如,有较高门槛,得先铺设POS机,每笔交易还有佣金。这对有持卡人是非常不友好的,而且对一些非常底层的小生意人来说,是非常不便的。首先他们不可能摆POS机,太贵,其次,每笔交易要收取佣金,佣金按监管要求有个比例,并且有个最低金额(比如5元、10元)。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小店卖2块钱矿泉水的话,如果刷卡交易,货款都不够交佣金。监管部门通过佣金率的设置(比如利润率微薄的商超行业降低了佣金率),但依然无法顾及到所有的小生意人(统称“小B”,其实是类似于C端)。一些收单商(为商户摆POS机并提供刷卡的收单服务的支付公司,也包括银行)开始考虑这个问题。比如尽可能降低POS机成本,或者提供简易的POS机(比如直接插在手机上就能用的POS机),同时也逐步降低佣金率。有些银行则开始考虑另一种方法:将收款人的账户信息转换为一个二维码(可以把二维码就简单理解为就是收款人账号),付款人扫二维码就能识别对方账号,然后从自己账户中将资金转至对方账号。这一步的本质,其实是省去了输入对方账号的麻烦,用扫码替代了输入账号这个动作,然后就在现场完成了一笔汇款。于是,现场支付不再需要拿出银行卡,只需要把账号转换为二维码,用智能手机上的银行APP一扫,就直接能实现转账了。支付公司也觉得这一方式很好,也开始积极跟进。但这一模式也有很大风险:二维码是一个超级简单的技术,安全漏洞很多,有不法分子把自己的账户转成二维码,别人一扫,就中毒了。类似这样的案件时有发生。于是,央行于2014年叫停了二维码支付的试点。后来支付公司换了个思路,改为付款人“被扫”模式,即付款人出示自己的账户二维码,收款人拿受理设备(扫码枪)扫之,将资金转过来。这种风险会相对小一些。于是,支付宝等支付公司获得央行准许,继续试点。它们趁此机会在线下大规模扩展了扫码支付,抢占了很多小商户。用户扫码支付的习惯慢慢养成。而扫码支付的发明者银行,则相对保守,风险容忍度低,动作慢了一些,没有大面积拓展商户。但这时,银联开始着急了。银联并不直接从事支付,它从事的是清算,就是银行卡跨行交易后,要到银联完成跨行清算(见前文“清算—支付”二级体系的介绍)。一直以来,支付公司主要负责线上,银行卡主要负责线下,井水不犯河水。所以银联和支付公司本来没有竞争关系。但如今,支付公司通过在线下小店贴二维码,将自己的支付服务伸到了线下(当时称O2O,Online To Offline,意思是用线上支付完成线下交易),原来走银行卡清算的,现在直接从支付公司内部了(从付款人银行账户转至收款人虚拟账户,或者在双方的虚拟账户间转账),这就不需要银联了。银联自己称之为“过顶传球”,都没有短兵相接,就直接被绕过了。后来知名科幻小说《三体》又为这个事另起了一个名字,叫“降维打击”。而从银行的角度,它们则发现,当用户在支付公司绑定了银行卡(比如快捷支付)用来支付之后,自己的银行卡账单上只能看到是在某某支付公司消费,看不到最终的商户。这般,银行沦落为了后台资金管道,掌握不了交易信息,客户都被屏蔽掉(无法基于交易信息增加客户粘性,以及客户二次开发),它们产生了巨大的不安全感。
于是银联联合银行开始反击,推出云闪付,其目标是:让银行卡能够实现和支付公司一样方便的线下支付服务。一开始使用NFC技术,但需要较多的手机硬件更新(目前新式手机一般都支持),并且使用习惯不同于扫码(其实是比扫码方便,因为不用打开APP),但由于用户扫码习惯已经形成,很难更改,于是云闪付后来也推出了扫码支付。银联的云闪付,是在云闪付自己的APP、或手机银行APP、或手机钱包(比如APPLE PAY、华为PAY等)APP中绑入银行卡,然后通过扫码、NFC完成支付时,便相当于是刷这张银行卡。也就是说,使用的是这张银行卡支付,后台的清算也和传统刷卡一样,这样银联就不会被过顶传球了。经过一番努力,目前云闪付用户数增长势头也不错,但和龙头支付公司相比,份额还是不大。

 5

监管入场

我们将上面的线下之争做个总结:线上支付是以支付公司为主,线下原本是现金、银行卡为主,但小额领域被支付公司的扫码模式占据,并还在抢占更多份额,银行卡较为被动。这一格局在监管介入后有所改观。前文已提及,支付公司通过直接连接多家银行,“反接”,能够实现自己虚拟一笔清算,从而绕开清算系统,存在洗钱等不法活动的空间。原本按当时的监管要求,支付公司客户备付金的存管行有监管责任,但这明显是乙方监管甲方,形同虚设。于是,央行在2016年推行了一项重大改变:断开与银行的直联,备付金统一缴存央行。2017年1月,央行印发《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后续不断有具体文件出台。最终的具体方案是:支付公司不再在银行开户,而直接在央行开户,然后资金直接缴存于该户中,不再存银行。支付公司自2018年7月开始逐步缴存,至2019年1月全部存完。完成缴存后,银行的支付公司存款消失(负债端),而资产端则是银行存放央行的准备金(属于基础货币下的二级科目),转至央行基础货币中的“非金融机构存款”二级科目。因此基础货币总额不变,但存款总额下降,于是M2下降。
然后,支付公司涉及银行账户的业务(比如,从绑定的银行卡向支付公司虚拟账户中充值,或从虚拟账户中资金提现至银行卡),则新成立网联公司来负责清算,当然也可以找银联清算。网联和银联有竞争关系。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在最新的这一监管模式下,绑定了银行卡的支付公司快捷支付,支付公司会将更多交易信息共享给银行,银行卡账单上终于看到商户信息了,不再会被完全隔绝于客户信息之外。

 6

格局初定

至此,支付公司被重新纳入了“清算—支付”二级体系,得到了良好的监管。当然,这整个过程和前端支付关系不大,用户完全体验不到整个变化。前端支付环节:(1)线上:支付公司为主,云闪付(银行卡支付)也占据了一定份额;(2)线下:大额领域仍然以银行卡和转账汇款为主。小额领域,支付公司O2O的份额较大,云闪付(银行卡支付)也占据了一些份额,这两者都需要网络环境。此外仍然有一些现金(纸币、硬币)支付,但占比越来越低。目前央行正在研制数字货币(部分城市开始试点),这归入现金的范畴,地位和纸币、硬币一样。但和纸币、硬币不一样的是,它还可以支持线上交易;和支付公司O2O不一样的是,数字货币支持无网络环境的线下交易。但是其未来份额如何,现在还不得而知。而后端清算环节,目前则主要由银联、网联和央行的其他清算系统负责。因此,经过二十年风云激荡,支付行业最终格局初定,回归了央行主导并坚定维持的“清算—支付”二级体系,央行、清算系统(包括银联、网联)、银行、支付公司各司其职,为我们广大居民提供着优质的支付服务。

编辑  文锡炜

来源  公众号:王剑的角度

责编  金天、蒋旭

监制  安然、魏唯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涂永红:当前人民币汇率水平合理,未来将稳中有升双向波动
视点 |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迫在眉睫的欧洲债务问题
教师节 | 长大方知年少纯,回首才懂师恩深
关于近期研究所办公地址等信息被冒用情况的公告
观点集锦 | 《互联网理财趋势研究报告》发布会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2019年,入选智库头条号指数(前50名),成为第一象限28家智库之一。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