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德文:有效、高流动性的碳市场对中国实现碳中和至关重要
导读
9月2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联合主办的大金融思想沙龙(总第190期)成功举办。本次沙龙特别邀请了多位金融领域专家,联合解读“绿色金融与ESG”。
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出席沙龙并参与研讨,他认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碳排放国家、最大的能耗国家,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高流动性的碳交易市场,那么绿色金融市场的三大功能、五大支柱以及ESG信息披露、评价评级、投资指引将很难实现。中国必须在绿色金融体系、碳排放权定价和国际碳市场定价上有所作为。我们需要在碳市场的主体扩大、产品创新、开放监管、以及与国际自愿碳市场的连通上做一些探索,推动中国未来获得国际碳市场的定价权。
01
碳交易市场的必要性
一个绿色金融体系或者ESG体系非常需要有效的、流动性充足的碳交易市场。绿色金融具有市场定价、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三大功能,绿色金融体系包括界定标准防止“洗绿”、细化环境信息披露要求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制定激励机制以撬动社会资本、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满足特定的产品融资和风险管理要求、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参与国际绿色金融治理及国际绿色投融资这五大支柱。不管从绿色金融的三大功能、五大支柱,还是ESG所强调的信息披露、评价评级和投资指南,都需要一个有效的碳交易市场。
02
国内外碳市场发展概况
中国碳交易市场的第一个履约期已经完美收官,我国作为人均GDP只有1.2万美元的发展中国家,在社会收入分配和环境质量尚未达到库兹涅茨曲线拐点的情况能取得今天的成果是难能可贵的。当前碳交易市场运行健康有序,市场价格稳中有升,有效促进了企业的低碳转型和经济的绿色发展。但如果仔细分析交易量、流动性、价格、投融资功能等因素,距离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行长提出的“碳市场四大作用(资产定价、引导投资、稳定预期、风险管理)”尚有差距。
全国碳市场纳入发电企业2162家,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45亿吨二氧化碳,首个履约期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成交金额76.61亿元,算上CCER,总交易量也不足3亿吨,成交额也不足100亿元。首个履约期碳配额成交均价42.85元/吨,交易换手率约为2%,低于国内试点碳市场5%的平均换手率,也远低于欧盟碳市场500%的换手率。
欧盟碳市场经过17年的发展,2021年配额总量已削减至15.72亿吨,相当于中国碳市场的三分之一,但交易量达到了122亿吨,换手率超500%,交易金额683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5万亿元,平均价格56欧元/吨。可以看到,欧盟碳市场的交易量是我国碳市场的100倍,交易金额是我国碳市场的1000倍,交易价格差不多是我们的10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碳排放国家、最大的能耗国家,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高流动性的碳交易市场,那么绿色金融市场的三大功能、五大支柱以及ESG的信息披露、评价评级、投资指引都很难实现。
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北电力大学原校长刘吉臻校长的统计,中国去年碳排放约105亿吨,将近全世界的31%;能源消耗占全世界的26%;煤耗大约占全球的52%。面对天文数字搬的碳排放量,如果没有高效的碳交易市场、没有完备的绿色金融体系和ESG体系,中国的碳中和目标将很难达成。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天主讲的“绿色金融与ESG”研究报告非常重要,非常有价值。报告从碳交易市场的角度分析绿色金融和ESG,虽然目前中国碳交易市场的规模、价格、流动性、投融资功能等方面均尚需完善,但对比欧盟碳市场,中国碳市场未来可能会达到70-80亿吨碳配额的规模,是欧盟碳市场规模的5倍,即使以2倍来算,中国碳交易市场的规模也是10万亿元人民币的级别,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另外,国际上除了碳配额市场以外,联合国还推出了可持续发展机制SDM,要建立全球统一的自愿碳市场。国际民航组织(ICAO)主导的全球统一的国际民航碳抵消与减排机制(CORSIA)也在快速推进中,2021年已进入试运行阶段,2027年开始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的规模以上民航公司都要强制控排。国际金融界人士推动建立了国际自愿减排规模扩大工作小组(TSVCM),提出了核心碳原则。
当前国际上无论从民间层面还是政府层面,产业层面还是金融层面,供给层面还是需求层面都在探索建立一个全球统一的碳定价体系。欧盟即将于2027年推出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美国经过二十多年的谈判,两党、两院终于在今年签署了通货膨胀削减法案(IRA),达成了历史最大的补贴新能源与气候治理的法案,新能源领域的补贴就达到了3690亿美元。因此,这些信号均激励中国必须在绿色金融体系上,在碳交易市场建设上,在国际碳定价话语权上有所作为。
03
中国增强国际碳市场定价话语权的建议
中国碳市场去年刚刚起步,但只纳入了一个行业,也就是电力行业,没有金融机构;只有一个碳配额产品,没有CCER,也没有其他金融产品。我们都知道根据有效市场假说,一个有效的市场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有多元化市场主体,不同风险偏好、不同信息来源、不同预期的主体集中在一起进行交易,才能反映出公允的价格;二是要能够有满足期限转换、信用转换、流动性转换的产品才能实现套期保值、跨期贴现、风险管理;三是要有一个更加多元化的开放的监管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以保护投资者。
但是,中国碳市场目前存在“三个单一”:单一行业——电力行业,单一主体——控排企业,单一产品——只有CEA,没有金融产品,没有CCER,这样的现状对绿色金融体系和ESG体系建设是不完善的。为了推进绿色金融三大功能、五大支柱和ESG体系三大功能的实践,以及周小川行长所讲的碳市场四大功能的实践,我们应该在碳市场的主体扩大、产品创新、开放监管、以及与国际自愿碳市场的连通上,做一些有意义的探索。在这些层面上,自愿碳市场可以扮演很多重要的探索性角色,为中国未来争取国际碳市场定价权做出自己的贡献。
内容整理:马吉娟
本文监制:安然
版面编辑|涂佳音
责任编辑|李锦璇、蒋旭
总监制|朱霜霜
近期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