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卫东:国际货币规则的潜在变革对新兴国家的影响和启示

导读

第十届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暨金融合作与创新论坛于2022年10月28日-30日在深圳(主会场)、香港(分会场)两地举行。IMI学术委员、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在此次论坛深圳主会场第四环节做题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和全球金融治理”的发言,讨论了在美元主导下国际货币规则体系下美国货币政策变化对非国际货币国家的产生的外溢影响,并提出了新兴经济体如何应对未来的国际货币体制和治理规则改革所能采取的举措。


01

单一货币主导下的国际货币规则变化对非国际货币国家的产生的外溢影响


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谈谈影响国际货币体系和全球治理规则的因素。当前我们关注的美元加息和美元进入新一轮升值周期后,造成新兴国家货币贬值,资本外流,债务风险加剧。

第一方面,债务问题。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来说,基本的问题是货币政策、宏观政策调控政策的空间受限。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中,经常出现货币错配、期限结构错配等情形,发展中国家没有办法效仿西方发达国家采取赤字货币化的做法,所以他们必须依靠借外债融资弥补发展资金的不足。同时,新兴市场经济体容易遭受汇率风险的冲击,美联储加息,美元汇率升高,新兴经济体债务负担加重,这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基本事实。

第二方面,政府债务超过了偿付能力。偿付能力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及财富的积累有关系,但要客观地评估确定一个国家的长期偿付能力并不容易。从短期来看主要观察一个国家的外汇储备积累,短期的偿付能力主要依靠外汇储备。但在经济结构脆弱,而又缺乏足够的风险管理工具的情况下,这些国家很容易受到外部市场的冲击。现在很多国家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冲击会表现为总体外债的负担显著恶化,大量的资本外逃,或是出现大量外汇兑付的压力,很快就可以耗尽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导致这些经济体无法支付到期的债务,最后造成债务危机。

第三方面,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对其他国家产生的重大外溢效应,发展中国家或是新兴经济体的债务风险、主权债务负担,往往是随着美国经济周期性波动而波动,美国通过宏观政策解决自身发展面临的问题,它的自主性决定了它自身的周期性。在美国货币政策宽松的政策下,发展中国家往往低利率时大幅度的增加外汇融资,当美国转为紧缩的时候,全球美元收紧,利率上升,发展中国家被迫以更高的利率发新债以偿还旧债,这就形成了中长期的恶性循环,导致了外债负债负担的加重,最终加大债务违约风险,主权,债务融资周期性行为导致新兴经济体债务风险的周期性波动。历史经验也可以证明这一点: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往往是新兴市场组成债务风险的诱因,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大概有6次的加息,每一次都诱发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债务危机。

第四方面,发展中国家缺乏规则话语权。现在全球的一些约束规则,二战以后,国际经济体系有基本的原则,以及走向自由化和市场化都是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来做的。这些标准未必能够很好地适应新兴市场实际的发展需要,同时不一定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发展脆弱性的问题。,这其实是很重要的标识,如它倡导的私有化和市场化,对一些国家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冲击。现在多边组织提供的援助附加了很多条款,很多规则未必能解决发展中国家的问题,相反还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处于低速发展的时候,经济会变得更加的脆弱和不稳定,让问题进一步恶化。


02

新兴经济体如何应对未来的国际货币体制和治理规则改革


第一,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国际货币应该有充分的信用基础,一个国家货币在国际内外的信用基础应该是不一样的,超越了国际的货币信用,需要保持政治的中立性、要承担国际货币的责任和义务。

第二,非国际化货币的国家,应当努力建立本国经济政策独立自主的基础,包括债务可持续性的标准,各国应该形成独立自主的货币环境和条件,特别要建立与国际市场风险隔离的股权。

第三,多边组织的重要使命是要针对各国发展道路形成科学的判断标准,形成真正多元化发展道路的价值理念,并且要不断探索推动各国生产利益发展的有效政策框架体系。

第四,建立更加可靠的超越意识形态基础上的全球共享的公共产品体系。全球共享的公共产品体系有利于推动经贸体系一体化发展,特别是在国际货币方面要建立更加中立的清算支付体系。



来源|第十届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

版面编辑|马林

责任编辑|李锦璇、蒋旭

总监制|朱霜霜


近期热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