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天府金融指数重磅发布 新兴金融快马加鞭服务小微

国际货币研究所 IMI财经观察 2023-03-28

导读

12月2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承办,四川省金融学会、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和四川天府银行联合支持的“‘2022天府金融指数’发布会暨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研讨会”以在线视频会议的形式举行。会议发布了《2022天府金融指数》,这也是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第六年公布天府金融指数。该指数旨在增进各个中心城市之间金融发展的互相了解,实现错位竞争和协同发展。

以下为报告发布稿: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极其紧密的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必须更好地发挥金融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连续第六年公布天府金融指数,以增进各个中心城市之间金融发展的相互了解,助力实现错位竞争和协同发展。在指标选取方面,我们遵循以现有金融理论为指导、充分考虑指标全面性和数据可获得性、兼顾传统与新兴金融业态、动态追踪和评价金融体系的发展四个原则,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在权重确定方面,与已有金融中心指数使用专家打分赋权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支持向量机、VAR脉冲效应法和SVAR脉冲效应法不同,天府金融指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既能够将大量指标变量构成的指数体系综合成几个简单的变量,又能够代表内部主要的推动信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综合运用金融政策工具、持续改进金融服务能力,为支持科技创新、维护经济稳定、助力共同富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成为各地金融实践的新挑战。总体来看,35个中心城市在2022天府金融指数中各有所长,部分城市金融发展成效突出,金融供给结构持续改善,金融服务模式不断优化,更好地发挥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


 1

2022天府金融指数概况


天府金融指数(以下简称TFFI)评价体系包含一个总指数、两个分指数和八个子指数,2022天府金融指数主要评价全国35个中心城市2021年度的金融整体发展情况。根据评估,2021年各中心城市的TFFI总指数得分比较稳定。


(一)天府金融总指数概况


2021年,面对全球疫情蔓延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改革举措稳步推进、产业链韧性稳步提升、金融风险稳步化解。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达到8.1%,全国财政收入增长10.7%,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9%,国民经济稳健增长,物价水平整体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稳”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的关键词。202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和不确定。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继续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针对性;优化和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强化创新引领;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国再次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源动力”。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顺利召开,首次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对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和地方金融实践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也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统筹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等方面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地方金融发展也更需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走出一条符合地方实际的金融发展之路。

疫情持续和外部冲击的交叠、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给全国35个中心城市的经济金融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其一,在新冠疫情呈点状爆发和隐性债务严监管下,如何合理地调配资源、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地方经济“稳中求进”;其二,在中小银行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下降、保险业面临新冠疫情持续冲击、房地产和平台公司整改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区域金融中心和金融机构亟需创新引领,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其三,如何综合运用金融政策工具、持续改进金融服务能力,为支持科技创新、维护金融稳定、助力共同富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成为各地金融实践的新挑战。总体来看,35个中心城市在2022天府金融指数中的排名变化不大,但从总指数得分和子指数动态发展来看,部分城市金融发展成效突出,金融供给结构持续改善,金融服务模式不断优化,更好地发挥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具体来看:

1. 北京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稳固。北京、上海继续稳居天府金融指数前两名,得分较上年略有下降。作为全国的中心城市,北京和上海在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上优势十分明显,但新冠疫情增加了国际交流成本,限制了北京和上海在全世界范围内调配金融资源的能力,较第二梯队城市的领先优势有所下降。同时,各大城市在新兴金融领域如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文化金融、农村金融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追赶北京和上海。

2. 深圳、广州金融业发展持续面临挑战。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员往来、经贸合作、金融联系持续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身处其中的深圳和广州在今年继续面临经济金融发展上的挑战。相较于去年,深圳、广州的TFFI总指数得分进一步下滑,尤其体现在金融市场子指数和四个新兴金融子指数。深圳排名稳定在第3位,但得分略有下降。广州在各大城市中排名第6位,位列杭州和成都之后。

3. 成都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提质增效。近年来成都大力推动新兴金融发展,并在传统金融领域持续发力。科技金融、农村金融、绿色金融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TFFI总指数得分首次超过广州,名列第5位。成都在绿色金融政策供给、绿色金融工具运用、绿色产业规划布局上持续深耕细作,为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撑,绿色金融子指数排名上升至第3位。

4. 杭州、武汉、郑州基本盘稳健,差异化发展。杭州借助金融科技发展的外溢性,不断提升金融市场规模、从业人员质量、金融机构绩效,强化了其区域金融中心地位。武汉金融机构和营商环境排名相对较低,但是凭借独特的文化金融发展路径,整体金融发展水平一直位列全国十强。郑州夯实绿色金融发展基础,在绿色PPP项目上全国领先,推动绿色产业并购交易和相关企业上市融资。

5. 中西部地区以改革开放促进金融发展,亮点突出。成都在农村金融发展上坚持守正创新,激发农村产权金融功能的“温江探索”,将农村产权价值实现与农村金融发展有机结合。乌鲁木齐扎实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借助国家向西开放、西部大开发的“东风”,以仓储物流、国际商贸、信息服务等实体经济需求带动金融发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提升。重庆以科技创新促进绿色金融发展,以绿色信息互通、碳账户监测、绿色贷款线上服务平台等科技手段为抓手,提升绿色金融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昆明以征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金融发展,贵阳以高标准绿色金融项目促进绿色金融发展,实现金融资源与实体经济需求的精准对接。

6. 海口、宁波、厦门举措频出,助力金融发展。海口建设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集合“文化+科技+金融”多种业态,构筑面向全国、全世界的文化艺术品全产业链服务。宁波上线集“金融服务、风险防控、决策治理、区域金改”功能于一体的“甬金通”数智金融应用场景项目(一期),不断丰富宁波市的金融生态体系。厦门出台“金融人才选拔助力计划”等多项人才举措,聚焦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进一步提升了厦门的人力资源质量。


表1-1 全国35个中心城市TFFI总指数得分和排名展示

注:其中“-”表示排名不变,“+N”表示排名进步N位,“-N”表示排名退步N位。


(二)传统金融和新兴金融分指数概况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与创新驱动、改革开放、区域协调、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相适应的新兴金融业态在中国蓬勃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中国的金融格局。因此,天府金融指数在设计时兼顾传统金融指标和新兴金融指标,更好地反映各城市传统金融业态和新兴金融业态的发展情况,以便决策者有针对性地制定金融发展策略。

传统金融分指数由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从业环境和人力资源四个子指数构成,反映各个中心城市的传统金融发展动态。新兴金融分指数则由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文化金融和农村金融四个子指数构成。相较上一期指数,传统金融分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没有变化,但新兴金融分指数仍处于变化之中。本期传统金融分指数排序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南京、成都、天津、武汉和重庆。新兴金融分指数排序为北京、上海、成都、深圳、杭州、广州、长沙、武汉、合肥和郑州。其中,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等传统金融业态和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方面都名列前茅,金融领域的各方面发展比较均衡。成都在科技金融、农村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新兴金融指数排名从第6名进步到第3名。


表1-2 TFFI传统与新兴金融分指数得分和排名展示

注:传统金融得分和新兴金融得分为等权重赋权。


(三)前十城市金融综合发展分析


2022年TFFI前十名城市的排名整体稳定,只有少数城市排名发生变动。前十名排名依次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广州、南京、天津、重庆和武汉。从动态变化角度看,成都的排名上升1位,广州的排名下降1位。五年来,成都TFFI总指数得分不断提升,本期在天府金融指数中名列第5,主要源于成都2021年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人力资源、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多个领域的分数进步,尤其是在直接融资与保险业方面发展迅速,上市公司新股发行募资额、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等排名大幅提升。广州总指数排名略有下降,但在文化金融子指数排名上升1位。广州近年来积极出台《广州市推进文化金融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促进文化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有力支撑了文化产业发展。

纵向对比,从总指数得分变化率看,除成都外,其他城市的得分均略有下降,前十城市的金融发展总指数得分平均降幅为4.93%。上海和深圳的总指数得分均有较大程度下滑,下降幅度分别为11.13%与8.59%。成都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人力资源、科技金融等子指数上得分均有所提升,总指数得分上升1.35%,是前十名城市中唯一得分上升的城市。


表1-3 前十城市TFFI得分与排名变化展示


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天津、重庆和武汉八个城市的TFFI总指数排名同上期保持一致,在子指数方面各有特点。北京在八个子指数中的六个排名第一,保持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辐射力、影响力,尤其是在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领域,北京不仅稳列第一,而且领先优势不断扩大。上海在各个子指数的表现均呈稳定态势,从业环境排名第一,在城市环境与制度环境等领域大幅领先于其他城市。深圳以绿色PPP项目储备、绿色债券发行、环保公共服务类企业上市为抓手,着力提升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杭州和南京的文化金融进步明显,杭州文化产业上市公司数量仅次于北京,南京文化市场经营机构数量、资产规模与营业利润均有大幅提升。天津在从业环境子指数上进步较大,积极改善城市环境,持续加强地方行政司法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商业信用环境改善。重庆深入推进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农村金融服务得到持续优化,带动农村金融子指数得分上升。武汉在金融机构、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等子指数得分上均有提升。


表1-4 前十城市TFFI子指数排名展示


(三)东中西金融发展的比较分析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年。“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对金融机构发展、资本市场制度、金融监管体系、金融数字化转型等多个方面提出要求。本报告覆盖的35个中心城市在2021年金融发展亮点频现,提升了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质效。

排名结构方面,与上期相比,本期沈阳超过昆明位列TFFI总指数第20名,昆明从第20名下降至第21名,因此TFFI总指数排名位于11-20名的东部地区城市个数在本期增加1名,即沈阳;西部地区城市减少1名,即昆明。中部地区城市的TFFI排名分布维持不变。

整体来看,东部地区城市的金融发展优势依旧,多数城市排名不变,个别城市有所进步。中部地区城市的排名分布较为稳定,但内部略有调整。西部地区城市的金融发展虽有亮点,但整体依然相对落后。


表1-5东中西部地区城市TFFI排名分布


1. 东部地区

1-10名: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城市的TFFI总指数排名依旧稳居前三,多数子指数排名均位于前5名,各项细分领域发展较好。北京以TFFI总指数78.40的绝对优势与其他城市拉开差距,多项子指数均位于首位。2021年,北京在传统金融与新兴金融领域持续发力:健全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出台《关于金融支持北京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快首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推出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等一批首创性金融创新服务。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等多个政策的支持下,上海为金融发展提供较好的环境,在金融改革开放方面持续深化,吸引多家外资独资券商、基金在沪落地,多个金融创新产品上市,如首对沪港ETF互通产品、首单上海企业自贸区离岸债券等。2021年,深圳市监管部门陆续出台《关于加强深圳市银行业绿色金融专营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深圳市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实施办法》,鼓励银行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专营机构、明晰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机制,推进深圳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杭州、广州、南京、天津四个城市的TFFI总指数排名分别为第4名、第6名、第7名、第8名。这些城市拥有较好的传统金融发展基础,同时坚持对新兴金融的投入。杭州在2021年8月出台《2021年度推进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工作要点》,明确指出要持续推进和落地36项重点项目,全方位推动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发展再上新台阶。南京紧紧围绕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坚持线上与线下结合,着力搭建并优化“南京金服”和“科技金融园区行”两大平台功能,努力打造金融服务生态链,不断推进“科创+金融+产业”深度融合。广州近年来积极出台《广州市推进文化金融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促进文化金融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力地支撑了文化产业发展。天津依托产融结合探索出绿色金融新经验,完成了全国首笔“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和排放权交易所系统双质押登记”的碳排放权质押贷款,成为金融服务绿色石化产业的典型案例。

11-20名:东部地区城市TFFI总指数排名位于第11-20名的有济南、青岛、宁波、福州、厦门与沈阳。青岛、宁波、福州与厦门的总指数排名在2021年不变,在夯实传统金融的基础上,延续各自在不同金融领域的发展优势。济南与沈阳的TFFI总指数排名在2021年均进步1名。2021年11月,济南成为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点城市,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新路径、新模式和新机制,向全国提供科创金融发展的“济南方案”。2021年7月,青岛印发《关于促进金融科技发展的指导意见》,为青岛市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提供政策引导。宁波利用科技赋能金融,建设集“金融服务、风险防控、决策治理、区域金改”功能于一体的“甬金通”数智金融应用场景。福州市加大对企业上市的扶持力度,通过筛选确定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在上市工作培训、企业改制、融资需求对接等方面优先支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厦门在全国率先创新探索蓝碳金融,设立全国首个蓝碳基金,引导企业与个人客户践行碳减排。沈阳印发《沈阳市建设区域金融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21年-2023年)》,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加速推进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21-35名:东部地区城市TFFI总指数排名位于第21-35名的有大连、石家庄与海口。大连推动建立东北地区首个“首贷中心”,以畅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石家庄以推进桥西区金融创新开发区项目为核心,打造以传统金融业为主体、新兴金融业为支撑、金融配套服务为补充的金融发展新格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为海口文化金融发展提供政策机遇。海南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项目建设以海南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为核心组成部分,集合“文化+科技+金融”多种业态,构筑面向全国、全世界的文化艺术品全产业链服务。


表1-6 东部地区城市TFFI总指数与子指数展示


2. 中部地区

1-10名:中部地区城市中TFFI总指数排名进入前10名的仅有武汉。整体来看,武汉的各项金融子指数排名较为均衡,但在金融机构方面竞争力不足。2021年6月,《武汉市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实施方案(2021-2025年)》《武汉市加快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若干支持政策》《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三份文件接连出台,为金融活血赋能“强武汉”明确路径。武汉计划不断丰富金融业态,培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借助东湖科创大走廊的建设机遇,打造全球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

11-20名:中部地区城市中TFFI总指数排名位于第11-20名的有长沙、合肥与郑州,三市的总指数在第11-20名城市中排名较为靠前,分别为第11名、第12名、第13名。这三个城市在农村金融领域发展迅速。以长沙银行为代表的长沙金融机构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创新推出林权抵押、助农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构建差异化的县域整体风险评估和授信体系。合肥创新推出金融服务新模式——农业产业链生态担保,根据各地特色农业资源,量身定制全产业链担保服务模式。郑州制定“政府+银行+企业+扶贫对象”的“3+1”的方案,与农业担保公司合作,建设特色信贷及担保体系,缓解农村客户轻资产、轻担保的困局。

21-35名:中部地区城市中TFFI总指数位于第21-35名的有南宁、南昌、长春、太原、哈尔滨、呼和浩特。在农村金融方面,南宁、南昌、长春、哈尔滨均产出了创新成果。南宁印发《南宁市贯彻落实农村金融改革“田东模式”六大体系升级建设(2021—2023年)工作方案》,围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村机构体系建设、农村支付体系建设、农村保险体系建设,不断夯实农村金融发展成果。南昌当地金融机构积极将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侧重点有机结合,结合绿色与普惠支持生态种植、生态循环农业等绿色农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与绿色金融深度融合。长春市农业农村局与吉林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掀开了在“农业+金融”领域开展合作的新篇章。吉林银行将根据全市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及实际需求,加强农业农村的专业化金融综合服务,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担保方式,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加大对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的信贷资源支持力度。

哈尔滨在农村金融方面始终紧跟政策导向。哈尔滨市农村信用社贯彻落实省联社备春耕工作的安排部署,研究制定差异化金融服务方案,不断扩大涉农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渗透率。南宁市成立了绿色金融服务中心,依托广西(南宁)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中心入驻银行、担保等金融服务机构,为绿色企业提供一系列服务。太原提出“平台+大厅”“线上+线下”互为支撑的金融服务模式,探索建设太原金融综合服务大厅,为许多企业解决受疫情影响产生的流动性问题。呼和浩特在优化从业环境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解决融资中的信息阻塞问题,呼和浩特市金融办梳理汇总编制完成了《2021年呼和浩特市重点项目融资需求册》和《2021年呼和浩特市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册》,推送给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企业、商会,通过强化银企信息共享,打破信息不对称壁垒。


表1-7 中部地区城市TFFI总指数与子指数展示


3. 西部地区

1-10名:西部地区城市中TFFI总指数排名进入前10名的为成都与重庆,成都排名第5,重庆排名第9。

成都的总指数排名前进1名,绿色金融、农村金融子指数排名十分靠前。在绿色金融方面,人行成都分行联合四川有关省级部门,建立了四川省绿色企业、项目库,并推动“绿蓉融”与四川省金融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完成对接,为绿色企业和项目融资对接提供全流程服务。在农村金融方面,成都通过“政府归集+平台采集+信用评定”的方式,整合各类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对象的信用信息数据库,打造了全市统一的农村信用信息服务体系,为涉农信贷业务提供了有效的评估依据。重庆市不断完善绿色项目评价标准、核算体系,建立绿色相关信息互通机制,启动项目碳账户监测机制建设,并统筹金融机构建立起绿色项目环境效益测算体系。多家当地法人银行针对绿色金融建立了线上服务平台,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大幅提升绿色金融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

11-20名:西安位列TFFI总指数第15名,为西部地区唯一位列第11-20名的城市。在各项子指数中,西安表现较为突出的是人力资源子指数。2021年印发的《西安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根据国际金融人才市场情况并结合西安实际,综合运用全球招聘、人才引进、顾问指导、短期兼职、特聘岗位等形式,吸引集聚国内外高端金融人才”。西安市还依托本地的高校资源,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建设、高校助力”的合作模式,共同搭建协同创新基地,大力培养本地产业发展紧缺人才。此外,2021年3月,陕西省颁布了《陕西省地方金融条例》,进一步促进了西安金融生态环境的发展。

21-35名:西部地区城市在TFFI总指数中位列第21-35名的有昆明、贵阳、兰州、乌鲁木齐、银川、西宁。昆明市呈贡区农信社对万溪冲社区进行“乡村振兴整村授信”,让万溪冲社区成为实施整村授信的首个示范村,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金融产品价格的市场化,助推农村金融机构兼顾政策导向与盈利空间。贵州银行在2020年底成为国内第六家“赤道银行”,并创新推出了 “绿色项目收益权质押融资模式” “绿色资产证券化”等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绿色金融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人行兰州中心支行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推出“光伏贷”“风电贷”“节能贷”“陇药通”“金种宝”等绿色信贷产品,支持清洁能源、循环农业、中医中药等生态产业发展。人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联合11个部门出台《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银川印发了《2021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升融资便利度的十条措施》,旨在发展绿色金融、鼓励企业直接融资、打造数字金融新优势。西宁构建了全国首个“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经办+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体化服务模式,覆盖452.2万城乡居民。


表1-8 西部地区城市TFFI总指数与子指数展示


 2

政策建议


(一)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做大做强金融市场


一是拓宽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以扩大金融市场交易规模、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为抓手,因地制宜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充分发挥各中心城市的经济金融资源禀赋优势,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加速发展科技金融、农村金融、文化金融、知识产权金融市场,完善交易机制,提供种类丰富的资产支持证券。鼓励交易市场联盟,推动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跨区域合作,推动资产证券化产品跨区域交易和市场统一。

二是强化资本市场意识,提高上市资源质量。政府应加大宣传和奖补力度,教育引导民众和企业经营者树立资本市场意识,充分认识到股权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有效方式,突破资本市场发展制约,促进地区企业做大做强。金融市场相对落后的地区,尤其需要强化市场意识,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的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通过产业基金并购、产业链协作等途径加快培育优质上市资源。


(二)强化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培育引进创新型金融机构


一是扩大金融机构体系,强化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不同性质的金融机构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效能各有所长,应构建结构合理、数量充裕、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相匹配的法人金融机构体系。尤其要强化地方法人机构的功能,促进金融市场主体多元化,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夯实基础。推动成立本地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法人金融机构,支持本地金融机构成立理财、融资租赁、资产管理、财务等子公司。

二是培育引进创新型金融机构,完善配套金融支持体系。各中心城市应为创新企业和投资机构提供优质的投资配套服务,主动提供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谋求多层次的金融机构聚集。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打造更有吸引力的营商环境,吸引创新能力较强的外资金融机构落户,主动对接总部在第一梯队城市的金融机构,主动承接部门转移。


(三)优化从业环境,提升城市硬实力


一是健全法律法规,完善金融监管制度。金融具有顺周期性和市场高度敏感性,金融资源容易向新兴产业、新兴业态、新兴市场、中心城市和经济增长极聚集,增强创新动力,形成投资热点。需要遵循金融市场规律,完善金融立法,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严格依法办事。落实好负面清单制度,不搞地方保护主义,不阻碍金融要素和资源跨区域自由流动。

二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信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信用是良好金融生态的基石,是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各地应制定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结合具体实际探索制定地方性社会信用法规,建立信用承诺、评价、分级分类监管、激励惩戒的制度体系和标准体系。


(四)天府金融总指数概况


一是构建吸引高素质金融人才的体制机制,壮大金融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快城市建设,推进金融商业环境、人才发展环境、医疗社保、出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智慧社区、网络社区、金融应用街区等现代生活场所,提高城市吸引力。完善吸引金融人才的配套制度,提供医疗保健、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出入境便利,营造安居乐业环境。集聚青年优秀人才,推动形成多层次创新人才生态。

二是金融人才培养前置化。金融人才是稀缺资源,应积极创新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根据金融科技发展和金融新业态需要,推动金融人才培养前置化,促进金融机构与高校的产教融合,在高校阶段就注重培养人才的金融能力。将培育资源聚集化,聚集师资、实习单位、科研平台等资源,推动金融人才的培养向更加全面化、优质化、国际化和高端化发展。




(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汇聚高端金融人才


一是构建支持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发展的金融体系。构建适应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体系,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不同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提供多元金融产品,发展风险投资、投贷联动、首台(套)保险、科创板上市、债券发行、知识产权融资等等,建设一批技术水平领先、竞争能力强、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企业群,为传统金融和新兴金融发展壮大夯实强劲的实体企业基础。

二是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以政府资金吸引外来投融资支持行业发展。设立针对高新科技行业的专项母基金,通过专项基金投资前期技术研发,解决科技创新的前期资金投入问题;搭建好对接平台,拓宽渠道解决后期技术转化障碍;建立高新企业政策性担保机构,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低成本的担保服务。


(六)加强制度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统一绿色金融标准,完善绿色金融激励机制。加强发改委、人民银行、工信部、银保监会等部门的政策协调,统一绿色金融范围、统计口径,引入第三方评价制度,细化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规则,加强政府部门和中央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建立市场化的绿色金融考评制度和激励机制,为绿色金融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是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和模式创新。紧紧围绕扩大绿色金融需求、降低融资成本、满足个性化差异化需要、降低金融风险、提高便利性和效率来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和模式创新。重点是创新绿色信贷抵质押担保方式、构建“商行+投行+保险”产品协同模式、完善绿色金融信息共享平台、开展绿色租赁业务、创新互联网碳消费金融、建立绿色金融资产二级市场,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的资源配置作用。


(七)刺激文化需求,提升文化金融服务能力


一是发展文化金融专业服务机构,努力打造文创金融全服务链。组建股权基金管理公司,成立文创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设立文创产业发展投资母基金,持续引入优质机构投资。建立文创企业债权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专门用于债权类文创金融产品风险分担和补偿。设立文创金融专营机构,设立文创金融专营支行,并形成文创金融服务专班团队。

二是加强金融资本与文化产业的资源对接。打造文创金融路演中心,促成文创企业和投资机构面对面沟通,借助强有力财经媒体传播体系和全国路演联盟推广,打造企业新项目、新产品的发布平台。打造全媒体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文创产业政策发布、申请、统计的政务服务功能和文创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孵化、投贷联动的投融资服务功能。打造文创企业上市培育基地,制定文创企业上市培育计划,加速推动本土标杆文创企业做优做强。


(八)激活农村产权金融功能,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


一是不断完善农村金融配套机制与基础设施,激活农村产权金融功能。应按照精简高效、明晰权属的原则,全面构建既具有区域性又具有开放性的城乡统一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立完善农村产权评估、价格发现机制,不断拓展交易品种,规范交易程序,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更加公开、公正、规范运行。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闲置农房激活利用、承包地经营权流转等改革,释放改革红利。

二是继续探索新型农村金融服务方式。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农业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支持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田园综合体等的建设,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围绕产业链的金融生态圈,吸引更多金融机构为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及上下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服务。



版面编辑|马林

责任编辑|李锦璇、蒋旭

总监制|朱霜霜


近期热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