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庆长假最崩溃的事,就是和我公婆同住”

善于调解的 十点读书 2024年10月08日 18:30


凌晨三点多,闺蜜发来消息:

想到国庆要和婆婆一起待上七天,我就郁闷得睡不着。

婆媳关系,可能是世界上最难解的题了。

作为当代事业型女性,平时还能用上班来规避一下,但到了国庆这个节点。

长达七天的密切相处,仿佛直接开启了“地狱模式”。



英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曾说过:“通往地狱的路,往往是由善意铺就的。”

这点在人际关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那些来自婆婆的毫无同理心的善意。

图片来源:电视剧《生活在别处的我们》

平日里,婆婆会把收集的废纸盒堆满阳台与橱柜,闺蜜只能选择“眼不见为净”;

生病时,婆婆习惯用投喂来表达关怀,哪怕再没胃口,闺蜜也都会妥协吃完;

而在养育孩子方面,婆婆总是相信一些奇怪的偏方,但只要无伤大雅,闺蜜就当无事发生。

没错,刚开始相处的时候,在面对分歧时,闺蜜总会选择“忍一下”就过去了。

毕竟,很多时候婆婆并没有恶意,只是“太想管”罢了。

甚至同为女人,她还经常对婆婆产生共情:

辛苦了大半辈子,如今作为奶奶,又继续对孩子尽心尽力。

这让她仿佛看见了未来的自己,于是总想着对婆婆好一些。

但同时,她也能清晰地感知到:

虽然表面上大家相处得都很和谐,但自己作为媳妇,却时常感到很压抑,没法真正的放松,也没什么归属感。

更糟糕的是,闺蜜过去的每次忍让与妥协,并没有让婆婆意识到:

自己给儿媳妇带来了心理不适。

反而更像是用行动告诉婆婆:

我接受你这样对我。

于是闺蜜越忍让,婆婆就越冒犯。

等到闺蜜终于爆发的时候,反而是婆婆先委屈上了:

以前都这样啊,怎么突然发脾气了。

站在婆婆的视角来看,她每天与儿媳的相处,就像是在探索一片没有任何标识的雷区。


时代发展速度之快,让两代人的生活不可避免地裂开一道道鸿沟。

无论是习惯还是观念都格格不入。

一些对于我们来说的“常识”,对于婆婆们来说就是天方夜谭。

更别说“边界感”这种最近几年才兴起的心理学认知了。

很多家庭都是夫妻在城市工作,把住在乡村的公婆接来照顾小孩。

本来婆婆就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脱离了熟悉的社区环境,平日里也没人说上几句知心话。

婆婆自己也是没有安全感的。

所以不少婆婆没少抱怨:

“我辛辛苦苦帮她带孩子,她连句感激的话都没有,还要挑三拣四,嫌我这做的不对,那做得不好。

这种气谁受得了啊!”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题:

图片来源:知乎

有些婆婆因为看不到媳妇的边界感,生怕自己会影响小夫妻的感情。

有时候他们闹别扭,婆婆都不知道该怎么帮,只能躲进孙子的卧室充耳不闻。

费心费力,活得还不自在。

明明是双方辛苦经营的刻意亲近,最终都会换来却是对彼此的巨大失望。



说白了,都2024年了,连亲生父母子女之间,都开始在寻求相处的边界。

但很多人却还在试图“简单地抹除婆婆与儿媳的隔阂”,强行摁着两个人的头营造“亲如母女”的氛围。

这能不出问题吗?

自打结婚起,改口叫了这声“妈”,无论电视剧还是身边所有人都会告诉你:

好的婆媳关系,就应该把彼此当做亲生母女。

潜移默化中,我们对和谐的婆媳关系有了很高的预期。

在刚开始接触的时候,不少人幻想着只要把婆婆当妈一样孝敬,一定能相处得非常融洽。

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总有一些细节,让我们觉察出亲疏远近。

图片来源:电视剧《玫瑰的故事》

感冒发烧了,亲妈第一反应是嘘寒问暖;

而婆婆只会赶紧抱走孩子,生怕被你传染。

开销超支了,亲妈会偷偷地给你塞钱;

而婆婆只会在背后数落你乱花钱,不知节俭。

而当看到互联网上各种花式晒“模范婆婆的”推文时,我们会忍不住会问自己:

“为什么我的婆婆不能像‘别人家的婆婆’那样开明且善解人意? ”

“为什么我们不能像真正的亲人那样相处?”

图片来源:小红书

很多时候,我们的烦恼来源于自己所预期的与现实的差距。

从一开始,我们的期待值就被拉太高了,但事实上就是:

一个毫无血缘的人,又怎么可能因为她的儿子喜欢我,就跟我情同母女呢?

与之相对的,一些婆婆也习惯把儿媳当女儿来随意支使。

特别是在中国式家长这种模式下,边界感更是踩着油门地一犯到底。

她的房间,婆婆想进就进,从来不敲门;

她的护肤品,婆婆随手就用,从来不问她的意见;

逢年过节,发现自己的礼物比娘家略逊一筹,婆婆就会冷嘲热讽地道“唉,亏我平时待你像亲女儿”。

很多婆媳矛盾,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婆婆习惯把儿媳当女儿导致的心理错位。



对于经济实力优越的家庭来说,婆媳关系实际上算不上什么矛盾。

实在不行,与婆婆“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就好了。

真正对婆媳关系感到困扰的家庭,很多其实是那些离不开婆婆支持维系的家庭。

假如没有婆婆,我们真的有足够的精力照顾孩子、维系家庭甚至重回职场吗?

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

图片来源:小红书

真实的婚姻生活就是这样,除了感情,我们需要面临更多实际的问题。

所以,不妨先将重点放在家庭内部的分工合作上,将婆婆视为推动家庭正常运转的“同事”。

通过合作来改善彼此关系,而不是指望靠感情来维系合作。

这样很多事情看起来就不会像原先那样理所当然了。

婆婆与你非亲非故,不帮你洗衣做饭,不会心疼你,都是人之常情。

如果愿意帮你带孩子,帮你的忙,这是她的付出,我们需要牢记。

站在婆婆的立场上也同样如此,一旦她明白你们之间是合作关系,你不是她亲女儿,自然不会随便动你的东西。

亲人的边界感她没那么容易分清,但与“同事”相处的边界感相信她是能理解的。



说回到这个国庆长假,其实也是一次很好的“演习机会”。

在家庭中画下自己的边界,帮助家里所有人分清什么是“你的事”,什么是“我的事”。

首先,我们需要看见婆婆正在侵占我们的边界,尽管她并不是恶意的。

然后,更加积极地去改变现状。

只有在一开始被婆婆侵占边界的时候,就把话说开,才不会为日后的家庭生活埋雷。

1.在空间与时间上设立边界

很多婆婆喜欢早上六点拎着扫把,不敲门就直接走进你的卧室开始打扫,这是典型的侵占空间边界的行为。

无论是委婉地提醒还是强硬地责备,都要让婆婆了解这是你的私人空间。

一次不行,就两次。

2.在情感与责任上设立边界

很多存在婆媳矛盾的家庭都有一个共性:

他们的情感边界是模糊的。

婆婆会埋怨媳妇抢走了她的儿子,因为儿子结婚后有了自己的家庭,就没时间跟她亲近了。

而媳妇则埋怨婆婆抢走了她的孩子,干扰了她对孩子的教育,因为小孩晚上更习惯跟奶奶一起睡。

但实际上孩子对养育者的爱,并不是争夺而来的,而是滋养出来的。


父母是养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

对公公婆婆而言,他们将自己的儿子养大,就已经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了。

至于孙子,他们愿意带就带,不愿意带也无可厚非,这不是他们的义务。

所以在孩子养育和教育上,肯定是以儿媳的教育方式为主。

分工明确,能减少很多矛盾发生。

责任分明,边界清晰,这是任何合作关系和谐持久的关键。

正如职场中的同事关系,虽无血缘纽带,却能基于共同目标实现高效协作。

婆媳本就是命运共同体,无需用“母女”来修饰掩盖。

能做到彼此包容,互相理解,成为真正的亲人固然很好。

如果做不到也没关系,通过明确各自的职责边界,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同样也能实现家庭内部的和谐稳定。

点击「在看」,「转发」至家族群,愿你我都能拥有一个和睦有爱的家庭。





作者 |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京东健康心理(ID:JDHealth-PSY),致力于为你提供便捷、易得、可负担的心理健康服务。

主播 | 绛染 ,电台主播、爱配音,神秘的爱猫人。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十点读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