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最厉害的三场饭局,影响你一生的格局

十点读书 2024年10月27日 18:30


对中国人来说,餐桌上藏着人生百味。


不光是酸甜苦辣,有时命运的转折,也是“风起于青萍之末”,和饭局息息相关。


“饭”字代表美食,“局”字则颇有棋局的意蕴。


饭桌上,一荤一素能照见日常;棋局中,一攻一守都带着考量。


当你懂得“饭局”的进退,找到“饭局”的边界,享受“饭局”的乐趣,就有了人生的大格局。




提起历史上最重要的饭局,鸿门宴当有一席。


再没有比这更“险要”的饭局,短短三个字,需要以命来赴宴。


再没有比这更“传奇”的饭局,简单一顿饭,左右了后来的王朝覆立。


图片|网络


但我想说的,并不是当时抢占了“咸阳”先机,又靠“怂”逃过一劫,最终草根变王权的刘邦。


也不是傲然间错失良机,只能最后以“乌江自刎”了结的楚霸王项羽。


而是这顿饭局不可或缺的谋士——张良。


将历史的指针拨回到公元前206年,那时的项羽刚在巨鹿之战取得胜利,到达函谷关时,却发现煮熟的鸭子飞了。


刘邦当时的兵力远远不足,尽管通过项伯游说,还是不得不踏上暗藏杀机的赴宴之路。


席间范增一直给项羽使眼色,甚至来了一招“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疯狂暗示。


图片|网络 


一时间风云交汇,跟着刘邦赴宴的张良寻得时机,溜出帐外,引得樊哙携剑入帐,气势汹汹。


项羽此时颇有些自傲,非但不罚还赐酒示下。


结果被樊哙一番“欲诛有功之人”的说法堵到, 只得看着对方生食猪腿,豪迈非常。


而这一切,都是张良“进”的策略。


当面临避无可避的饭局时,张良没有弃主而去,而是运筹帷幄,将优势转化为自己这里。


迷惑项羽的同时,和“装怂”的刘邦打配合,巧妙拖延时间,寻找机会溜之大吉,才在饭局中觅得生机。



张良不但懂得在饭局“主动出击”,更懂得在人生的饭局中“激流勇退”。


刘邦登基之时,张良已功居百官之首,赢得皇帝大赞——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


张良被封地三百户,甚至位列侯爵,但他却选择功成身退,以一首诗来为仕途注解——


《天行九歌》


长剑白衣出汉家

笑挽清风醉流霞

莫话人间名利事

漫举石樽共烹茶


一个人最强大的时候,不是苦苦坚持,而是舍得放下。


张良很早就在人生的一次次“饭局”中明白了这个道理。


毕竟伴君如伴虎,也正是因为他知“进退”,才让自己在其他谋士或死于非命,或孑然一身时,仍能安享晚年,得以善终。




徐志摩曾说:“你要打开别人的心,就得先打开你自己的”。


随着年龄增长,越是在社会中游刃有余的人,越懂得“社交是一种相互的交往,而不是单向的选择”。



我有个朋友,曾经就很抗拒社交,尤其是和不太熟的朋友一起聚餐。


细聊才明白,其实彼此相处并无问题,也不会遭遇职场、长辈间的“劝酒”难题。


只是每当需要选择食物的时候,如果不是自己请客,她就不好意思表达,最终妥协于他人口味。


尽管菜色并不难吃,但终究非自己所爱,次数多了,她便感到十分疲惫,也就对约饭越发的抗拒了。


但她也发现,当拒绝和不熟的朋友约饭后,社交面也会变得越来越窄。


而且在别人的眼中,还会觉得她不够热情。


于是后来有共同好友再约她,她会尝试着在朋友询问时,不再默认“都好”,而是表达一部分自己的想法——


比如“这道菜看起来还不错”“你想试试这个吗?看起来挺好吃的”……


然后惊讶的发现,原来很多时候,有话直说,反而会让请客的人更开心,自己也不需要时刻“从众”,压抑自己的喜好。


聊开了,大家都会吃得更尽兴。



《圆桌派》里说,饭局是最能看出人品的地方。


我们既要懂得在饭局“聊得开”,表达真实的自己,同时也要注意区分,保持关系的边界度。


《资治通鉴》中,就曾记载一个饭局——


讲得是武则天时期,有个叫张德的人,老来得子,就请了一众同僚到家里庆祝,熟不熟的都请了一拨儿。


恰逢当时有一道禁令:“禁天下屠杀及捕鱼虾”。


张德不愿让朋友大老远来一趟只能吃素,便偷偷杀了几只羊。


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这事儿就被武则天知道了。



女皇是懂一些说话的艺术的,她先恭喜——“闻卿生男,甚喜。”


然后话锋一转——“何从得肉?”


原来是因为张德请的同僚中,有一个人叫杜肃,原本就看不惯他。


这次也在赴宴之列,席间偷偷装了一块羊肉回去,直接上奏给了武则天。


好在女皇明察秋毫,最终放了张德一马,还提醒他“自今召客,亦须择人”。


满朝文武见状,纷纷看向告发者,对其不齿,恨不得都朝他吐口水。


杜肃也觉得无地自容,此后也不敢造次了。



对于我们来说,面对真诚的朋友,可以坦露真诚,适当表达自我。


但是也要让自己的“好客”处于合理的边界之内,以防遇上小人。


否则若没有张德这样的运气,极有可能满盘皆输。




人一生会遇到很多人,但能留下的往往不多。


正因离别是生命里的必修课,所以珍惜才是智慧者的座右铭。


我们不必将太多人请进生命,但也要记得感情需要“经营”。


这种“经营”并非功利的付出,而是彼此关怀与彼此成就。


不是苦大仇深的“珍惜”,而是会打趣逗乐的知己。


宋代著名美食博主苏东坡,就曾在这样的“饭局”中寻觅到乐趣,留下了著名的“菜谱”。



这是一场“有来有往”的饭局。


说是有一天,苏轼和《资治通鉴》的“副主编”刘贡父聊天。


苏回忆起和弟弟备考的点滴,说——


”某与舍弟……日享三白,食之甚美,不复信世间有八珍也”


刘一听,口水直流,就问“什么是三白饭啊?”


苏轼笑嘻嘻的回答:“一撮盐,一碟生萝卜,一碗饭,乃三白也”


刘大笑,不语。


过了一段时间,便邀请苏轼到家里赴宴。


苏轼这时候早忘了自己的“三白之说”了,就问刘——


“咱们吃什么哇?”


刘说“皛(xiǎo)饭”。


苏轼一愣,怎么没听过,但在心中寻思——


“贡父读书多,必有出处。”


便去赴宴了。


只见案上正是盐、萝卜和白饭,除此之外连个菜叶子也没有。



苏轼心中明了前因后果,还是忍着将眼前饭食吃完。


然后对刘说——


“明天来我家吃饭哈,我会准备好毳(cuì)饭招待你的!”


这回轮到刘不解了,毳饭又是什么?


虽然也担心被骗,但还是按捺不住蠢蠢欲动的好奇心,准时赴宴了。


结果到了那里,被苏轼拉着侃天侃地,直到过了饭点,刘的肚子都饿到咕咕叫了,苏轼才双手一摊,饭不是都在桌上了吗?


当时的古人,将“冇”写成“毛”,就是“无、没有”的意思。


苏轼说——


“盐也毛,萝卜也毛,饭也毛,非毳而何?”


三白都没有,那不就是三个”毛“,合在一起叫“毳”啦。


刘捧腹大笑,从此对苏轼心悦诚服。两人关系也更好了。




有句话讲:“餐桌如战场,点菜如点兵。


你对待不同饭局的态度,往往能够影响到你的人生。


学会张良的进退有度,便会在“鸿门宴”上安然无恙。


拥有聊得开的勇气和亲近度的边界,便会在“社交宴”上游刃有余。


懂得苏轼和朋友的风趣互动,便会在“烟火宴”中收获知己与快乐。


所以三场饭局都吃懂的人,最有格局。



十点读书开视频号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镜,带你重读经典
从唐诗宋词到中外名著,短视频里学知识
欢迎点赞关注
本期解读:词牌名





作者 | 极物君,来源:极物(ID: ijiwulife)主播 | 云湾,暖心宝哥,每晚用声音伴你入眠。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十点读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