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雄城际铁路即将开通!来了解国内最长明挖隧道
千年大计,孕育超级工程
它是连接北京和雄安新区的
首个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
它是世界首条全线系统化采用
BIM应用的智能高铁
力争打造中国高铁2.0版
它就是由中交集团参建
即将于2020年底通车的
京雄城际铁路
其中
二航局承建的京雄城际铁路3标段
全长7.9公里
跨越北京大兴区、河北廊坊市广阳区固安县
穿越天堂河、永定河
直通北京大兴机场地下站
助力陆空快捷转乘
为了预留城市未来地上发展空间
京雄城际一改传统的高架桥形式
规划设计了7.2公里的机场2号隧道
中交人因地制宜、自主创新、严格把关
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地质条件复杂等难题
最终创下了
“国内最长明挖隧道”的纪录
↑点击观看精彩纪录片↑
为何要修明挖隧道?
明挖隧道是用明挖法修建的隧道
而明挖法是软土地下工程施工中
最基本、最常用的施工方法
先将地面挖开
在露天情况下修筑衬砌
然后再覆盖回填修筑的隧道
如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盾构机能够钻地成隧
为何要费力地
把土地挖开再埋呢?
这和项目情况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2018年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京雄城际可研报告,北京新机场至雄安段建设工期24个月。而这对于京雄城际3标项目,意味着机场2号隧道主体工程的工期从33个月压缩到了11个月。
二航局京雄城际铁路三标项目
常务副经理 杨海生:
“主体施工的工期基本上不到1年
而且在这么紧的工期范围之内
咱们要打到97万立方米的混凝土
用掉13万吨的钢筋”
十分紧张的工期中
又有冬季施工困扰
大风雾霾天气停工影响
留给中交建设者的时间堪以分秒计算
可谓是“时间紧,任务重”
该隧道的施工
要穿过当时干涸状态的永定河
地质条件不稳定
在此采用明挖法施工相较盾构法施工
不仅确保施工安全
而且隧道还能被划分为
19个区段同步施工
提高了作业效率
不过,多作业面增加了施工组织难度
也增加了资源投入
二航局京雄城际铁路三标项目
负责人 宋向荣:
“资源保障这一块
就像打仗一样
你没有粮草,再强的兵也不行”
为此,项目部新增了6个仰拱
衬砌施工队伍现场作业人员近4000人
台车由原定的17台增加到48台
每天要进行近4000立方米混凝土浇筑
为尽快打通京雄城际铁路
支援国家千年大计建设提速增效
如何打造智能高铁?
向创新要效率
以创新提质量
工程采用BIM建模
施工全过程纳入信息集成管理平台
做到数字化建造、智能化监控
可视化管理、全生命周期追溯
通过模拟建造缩短建设工期
为明挖法施工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全力打造高铁2.0版
为雄安新区建设“打样”
同时,我们还自主研发了
三大“帮手”
智能衬砌台车
做到自动行走、自动定位、自动加固
外模可整体移动
智能钢筋绑扎台车
可整体移动、升降
伸缩臂胎具可实现
内侧环筋的准确定位
冬季混凝土养护
采用自动温控监控系统
数据实时上传
及时调整养护棚内温度
如何守护中交品质?
机场2号隧道下穿永定河
地下水位超出预想
给隧道防排水施工
基坑降水带来极大难度
明挖隧道对防水要求极高
最关键的地方是混凝土的自密实防水
如何把混凝土防水做好做精
主要是靠施工现场严格把控
衬砌混凝土浇筑前进行班前交底
简洁明了地讲清楚关键要点
技术员和试验员跟班作业
将工序流程、卡控要点统一制作工序卡控牌
作业人员随身携带,对标操作
每天技术主管把施工中
存在的质量问题和解决措施
以照片、视频的形式反馈到项目部
管理层实时监看
对问题动态掌握、动态处理
互动互通、良性循环
落实三检制,严把关键工序、关键工艺
↑点击观看航拍↑
京雄城际铁路开通之后
从北京半小时可直达雄安
京津冀协同发展步伐正在提速
这是开往雄安新区的高速列车
也是开往2021年的希望列车
来源
二航局
欢迎转载 注明出处
点击图片
回顾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