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苏太仓港四期自动化码头打造长江港口标杆

中国交建 2023-11-11


太仓港始兴于隋唐,曾是郑和七下西洋起锚地,具有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是我国内河第一大港——苏州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打造苏州开放再出发的“门户港”。

↑点击观看视频↑

由三航院设计,三航局建设的江苏太仓港四期项目位于太仓港浮桥作业区,规划建设4个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泊位(水工结构按10万吨级设计),泊位总长1292米,年设计通过能力200万标准箱。该工程是长江流域首个堆场自动化码头,是江苏省重点工程。

自2018年4月开工以来,项目坚持以“品质工程”创建为引领,将“优质耐久、安全舒适、经济环保、社会认可”理念贯穿工程建设始终,确保安全、品质、环保、进度全方位的达标创优。建设期间,太仓港四期项目成为全国水运工程施工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总结会上唯一现场观摩工程。在近期验收会议上,专家核查组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四期项目是江苏港口建设的一座标杆。

绿色施工守护“一江清水”

伴随着悠长的汽笛声,一艘满载货物的巨轮缓缓驶入太仓港四期码头,远处的江水碧波浩渺,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构筑了蓬勃发展、绿色发展的脉动场景。太仓港四期项目严格践行长江大保护战略,从设计到施工,实现了“护水”“治水”“用水”的成功实践。

常规条件下,码头面层初期雨水中含有的粉尘、油污和其它污染物质会对长江水质造成不同层度的影响。为了实现“护水”目标,太仓四期项目克服设计与施工困难,建设了码头面雨水收集系统,确保“不让一滴污水流入长江”。

经暴雨强度计算,太仓四期项目码头面层的初期雨水量每5分钟约600立方米,项目团队在码头面共设置38个雨水收集池,总容积超过900立方米,实现初期雨水的“滴水不漏”。

护住了“天然水”,码头业主方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来,太仓四期码头将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配合,接纳泰国、日本、韩国等31条国家航线的船只靠泊。在船舶卸载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携带有毒有害物质的压舱水,污染长江水质。设置压载水处理站,是避免压舱水污染的有效方式,也是项目打赢“治水”战的关键。三航院给排水专业设计室主任郑瑞东说,“船舶压舱水接收设施如何设计,国内无相关行业标准;就全球范围而言,也没有现成的案例。”

一切只能自己摸索,项目建设者对现场进行勘探,综合地质条件、占地面积、处理工艺等多种因素,最终决定在堤岸外侧绿化带内设置压舱水接收口,再通过管道输送到后方陆域压舱水处理站统一处理。“这套船舶压舱水处理工艺,既不影响港区生产作业,又便于运营单位后期统一管理,有效阻止了疫区船舶带来的安全隐患,守住中国的‘水上大门’。”太仓港正和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才说。

太仓四期距离长江口较近,江面宽、风浪大,92万平方米的堆场施工过程中需额外填土25万立方米,防止扬尘难度极大。项目部前期投入300万平方米的防尘网,并洒水辅助防尘,但是防尘网单价及铺设人工成本高,使用周期短,还不易降解,洒水除尘范围可控性有限。如何实现高效型、节约型的防尘目标,成为项目团队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码头施工过程中开发的智能喷淋养护设备给了项目经理戴志培启发。项目团队就地取材,利用已浇筑完成的轨道梁、排水沟等构筑物作为基座,铺排水平供水管线系统,再利用丰富的场地内地下水资源,解决长距离取水问题,在“用水”上有了新思路。局部打井设置供水系统灵活方便,可实现定时定量喷淋养护,实现水运工程混凝土标准化、智能化养护,大大降低了养护成本,真正实现了防尘与养护的“二重奏”。

多措并举,中交建设者终于打赢了这场与水之间的“攻坚战”,节约了大量水资源,美化了港区环境。“据测算每年还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20万元。”戴志培说。

标准化管理打造“平安工程”

“安全管理,我们的秘诀是‘标准化’。”说起太仓四期项目的安全管控经验,项目安全总监周艳成颇为自豪。2021年底,太仓四期项目获得交通运输部2020年度平安工程荣誉,全国仅有8个水运工程获此殊荣。

项目临水作业多,根据码头水上作业特点,周艳成牵头在引桥施工前设计统一、标准的安全通道,作业人员可以直接从陆域经安全通道进入作业点,避免了传统脚手架平台的安全隐患,大幅降低了通过船舶的作业风险。

码头施工高峰时有近30台船机设备交叉作业,项目配备的专职安全员有限,如何调动全员力量确保安全生产,是周艳成苦苦思索的问题。

受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的启发,周艳成根据施工现场情况,把每个工点视为一个“小框格”,安排施工员兼任“网格安全员”,分别负责每个“小框格”内,各工点的日常安全管控工作。与此同时,专职安全员负责排查、统计各个框格的安全管控情况。这张由网格安全员和专职安全员排列组合“织”成的安全管理网,将码头划分为11个“小框格”,实现了业主、监理、项目团队、作业班组4级树状安全管理模式。

此外,项目安全部门还为这张“安全管理网”加上了“双保险”。根据项目统一制定的安全标准,每天有专人按照清单安全记录表检查任务完成情况。项目团队还针对工序特点编制《工序化安全管理图表化手册》,把安全标准化管理的触角深入到施工工序的最基本单元。

在此基础上,项目团队还利用多媒体工具箱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项目设置的智能化安全体验中心,通过BIM+VR模拟让施工人员切身体验‘危险降临’,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周艳成说。

一体化党建树牢品牌形象

“我们支部原有6名党员,开展‘共建联控’之后,变成了一个由26名党员组成的大家庭。”2021年底的党支部大会上,太仓港四期项目党支部书记徐小军说,“‘共建联控’帮助团队汇聚了更大的能量。”

作为长江流域首个自动化堆场码头,建设团队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需要与业主、设计、监理频繁沟通、相互配合。党支部作为基层战斗堡垒,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徐小军作为党支部书记责无旁贷。徐小军与业主单位等多次交流沟通,决定联合开展“党建共建联控”,集思广益创“合·聚·变”党建品牌。

以“同在太仓四期项目,同为太仓四期项目”为工作思路,围绕工程建设开展的劳动竞赛应运而生。“劳动竞赛服务工程建设,不能脱离实际。”徐小军表示。为了提升竞赛成效,参与“共建联控”的几方代表开展了多轮研究,最终决定选取水上沉桩、水上横梁施工、试验检测以及混凝土浇筑4个码头建设的关键环节,以“新时代、新作为、建功立业在港口”为主题,从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工程进度、技术创新、节能环保和廉洁勤政六方面入手开展劳动竞赛,通过“六比六赛”,为工程技能型人才搭建展示才华、切磋技艺、交流学习的平台,调动全体参建人员“比、学、赶、帮、超”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项目团队获得“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和“工人先锋号”荣誉。

自1992年在太仓长江石化码头打下沉桩第一锤以来,30年间,三航局在太仓港承建或参建的不同吨级码头数量达到太仓码头总数的90%以上,不仅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塑造了“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截至目前,三航局、三航院在太仓港区承建的码头项目荣获省部级以上优质工程奖10余项,获得国家级设计、咨询、监理、项目管理类奖项5个,省部级设计、咨询、监理类奖项7个。去年4月,三航局再度与太仓“牵手”,承接了太仓万方码头增加砂石装卸工艺技术改造工程,中交人与太仓港不解的情缘仍在延续。



来源


交通建设报

三航局 | 三航院


欢迎转载 注明出处


点击图片

回顾精彩内容

“海上飞虹” !在伶仃洋上打造斜拉桥新名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