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不是美食荒漠:县域小产业大作为的创业故事
浙江地处江南却面食颇多,
鸡子馃、小笼包、烧饼……
从地方美食文化传播可以看出城市发展轨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没有哪一种文化,可以比民俗小吃渗透得更快、更接地气、富有生命。由此可见,美食不仅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更是一种文化体验。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美食文化,而这种文化往往与地区历史、地域风情息息相关。在浙江,虽然这里不是小麦主产区,但却产生了无数关于面食美食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的故事。随着美食文化传播,这些地域符号也从县域走进了城市,走向了全国。
1.兰溪
兰溪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古时兰溪水运发达,商埠文化底蕴深厚,成就了现在兰溪美食。据兰溪市志记载,兰溪的美食一度多达300多种。
说到兰溪美食,就不能不说早茶文化。早茶,其实也是早餐。兰溪的早茶文化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这里的人们仍然保留着早茶传统。在兰溪,早茶既是美食,也是文化,早上去茶楼沏上一壶茶,吃上几口精致的点心才是一天生活的开始。
“江南早茶”是兰溪游埠古镇的早茶街,是目前浙江和国内最富烟花和文化气息的早茶街。仅今年“五一”假期,游埠古镇累计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其中日高峰达到5万人次,成为兰溪之最。
吃早茶,鸡子馃绝对是必吃TOP1。面皮擀得透亮,铺一层肉沫再放一大把香葱,包成粿后别封口,压扁放入油锅中煎制,从口中倒入调味好的鸡蛋液,一般一馃一蛋。出锅后的鸡蛋馃,外皮金黄薄脆,内里肉馅与蛋液混合,醇香鲜美,吃得满嘴流油再也割舍不下。氤氲的水汽中,一杯粗茶配鸡子粿,就可以与邻座聊得天南海北。
据说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李渔对葱、蒜、韭有偏见,有“一生绝三物不食”之戒。不料,一日李渔忽得风寒,妾用小葱鸡蛋做馃,渔食毕开胃,风寒尽散,遂对葱大为改观,于《闲情偶寄》中写下“然亦听作调和”之结语。尔后,鸡子馃得以流传。
事实上,鸡子馃只是兰溪美食文化的一个缩影,还有手擀面、肉圆、肉沉子等各色美食,每一道背后都有个独特的故事、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浓缩了兰溪的风土人情。
近年来,兰溪通过挖掘美食文化,培育特色美食产业,助推美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努力打响兰溪美食品牌,取得了一定成效,先后荣获全省首家“浙江美食名城”“中国美食文化名城”等称号。如今,兰溪美食正承载着地道风味和人文风情,从街头巷尾迈入都市大舞台。
“看一眼不足为奇,看两眼怦然心动,看三眼引人入胜。”百年前,李渔对兰溪的评价,正逐渐变为现实。
2.嵊州
自古以来,地处“浙东唐诗之路”核心区的嵊州,便以独特的山水风光和人文胜景吸引众多人文墨客。“湖光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千年前,诗仙李白在嵊州留下这样的诗句。
经过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如今嵊州积淀了深厚独特的越乡非遗文化。小吃、越剧等非物质物化遗产已成为嵊州一张张闪亮的名片,变成当地人民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嵊州是“中国小吃文化名城”。千年的文化积淀、特有的生活环境等孕育了当地别具一格的手作美食。嵊州代表性的小吃大致有小笼包、炒年糕、榨面、卷饼、糯米果、霉干菜烧饼、生鸡蛋烤饺、糟鸡、油焖笋等。
其中以小笼包最具特色,嵊州小笼包皮薄馅多,韧滑有弹性、收口留孔,形似鲤鱼嘴、葱香肉鲜,饱满有嚼劲,深受当地人的偏爱,继而又流传于全国各地,是嵊州人最引以为傲的一张“金字招牌”。
嵊州的清晨,大街小巷处处弥漫着美食的香味,无不诱惑着晨起的人。食客们会坐在小小的店铺里,对着一笼笼会“呼吸”的小笼包大快朵颐,这才是嵊州新一天的开启。
据《嵊县志》记载,嵊州小笼包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嵊县陈东生馒头店,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有意思的是“嵊州小笼包”却又被称为“杭州小笼包”,分布在全国各地大街小巷中的杭州小笼包其店主几乎都来自嵊州市。而之所以用“杭州”之名,是因为“嵊”是生僻字,消费者不容易读念,而“杭州”字样知名度较高。
嵊州不大,约68万人,但其中约有8万嵊州人在外地做小笼包,开了3万家门店,年产值约110亿元。从个体的奋斗,到集体的打拼,一位位嵊州人怀着生活的希冀,将嵊州美食推广至全国各地。
人们向往诗和远方,也热爱朴实清淡的人间烟火。伴随着婉转清丽的越音,嵊州的传统饮食文化在烟火气中勾起江南乡愁的味道,让嵊州的秀丽山水风光和深厚人文底蕴浓聚在一种种美味当中,令食客因此爱上一座城。
3.缙云
缙云,本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名号,如今它是这个小城的地名,足以见得其历史之久远,文化底蕴之深厚,不过,说起缙云,或许大家的第一反应想的都是它的招牌美食——缙云烧饼。
缙云烧饼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据说当年黄帝在鼎湖峰架鼎炼丹,饿了就随便抓一块面团贴在炉壁上烤着吃,黄帝升天之后,当地百姓如法炮制,烤起了面团,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化,慢慢成为缙云特有的传统工艺美食。
缙云烧饼,饼色泽金黄、脆而生香、薄厚适中、香气扑鼻,不仅鲜香可口、油而不腻。千百年来,小小的烧饼不仅成为当地的特色美食,也成为不少人的谋生手段,一个烤桶,几条板凳,一根扁担,成为一家人的希望。
2021年“缙云烧饼制作工艺”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路边摊”走向“品牌店”,从“小县城”迈进“大都市”,从“谋生技”转为“致富经”,缙云烧饼的持续走红,成为全县乃至全省特色餐饮龙头产业和助农增收典范,帮助越来越多的人脱贫致富。2022年,缙云烧饼年产值更是达到30.2亿元,从业人数超4万人。
烧饼香,非遗活。烧饼作为缙云最负盛名的国家级非遗,近年来,从浙江走向全国,成为缙云县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强劲引擎。目前,缙云地方政府和百姓正深刻挖掘烧饼文化,提炼品牌故事,结合黄帝文化和旅游文化,扩大对外宣传交流,共同提高缙云烧饼品牌知名度。
审核:李明超
推荐阅读:
品浙城市二十年,人民城市为人民——“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公告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