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涨薪的水,到底有多深?
文丨Sean Ye 图丨源自网络
第92篇原创文字,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全文2800字,建议阅读时间10分钟
前言:为什么上司要劝退自己的得力干将
一位年轻的朋友,90年的妹子,在外企咨询公司工作,也算是友商同行了。
上周她离职了,上司很看重她,所以建议她辞职。
你没看错。
她加入5年来,每年年终评分都挺高,每年在公司内部的调薪都高于市场中位值,上司很照顾她,也很看重她。
但5年过后,她发现,薪水仍然被市场水平甩出3条街。而从外部挖来的新同事,就算业绩不行,照样在薪资方面和职级上碾压她。
凭什么?
她找上司谈,想年终多涨点。上司认真想过后回复她:
你还是跳槽吧。1-2年后跳回来,你开价多少都好谈。职级也可以升。
上司劝退干将?谁来帮我扶一下我的下巴。
细想一下,也正常。即使是高大上的外企,也会经常出现对待外人都好商量,对待自己人却分外小气的时候。
为什么?
这年终还能不能好好涨薪了?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资管理,有俩非常有名的原则:
外部竞争力 & 内部公平性
所谓外部竞争力是指,企业给出的薪资不低于市场水平,避免人才被挖;而在挖人的时候,薪资水平要高于市场水平,有竞争力,保证挖人顺利。
所谓内部公平性是指,公司内部同样工作内容,同样职级的同事,薪水差距不能太大。这意味着挖来的人薪水不能高/低得离谱,太高则老同事无法接受,太低的话新人发现后可能很快再次跳槽。
道理都懂,但是实操起来,薪水两个字好辛苦。
尤其是在中国这样飞(房)速(价)变(高)化(企)的市场上,这两个原则,如同脑中的俩小人,在企业管理者的思想里斗争。
外部变化大,内部跟不上
2017年,我在之前的文章这8条职场“明规则”,大家不说,但你必须知道里也提到过,企业年终的薪资涨幅已经连续5年下滑了。
这意味着如果你是2011年的毕业生,平均起薪大约在2500-3500之间,以较高的3500来计算,5年都按照市场中位值增长,到了现在,薪水能够达到5000一个月。然而到了2017年,应届本科生的平均毕业起薪就接近5000了。
干五年和人刚毕业的拿的钱差不多。
这事发生在谁身上,都会气到发胖。
随着GDP增速下滑,企业的年度涨薪幅度普遍下滑(挣钱的速度也在下滑)。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额外的涨薪机制(比如晋升涨薪等),仅凭一年一次的年终调薪,我们的薪水只会被市场水平越甩越远。
这还没讨论2015-2016年间的房价涨幅,一对比薪资涨幅,分分钟让人哭到肾亏。
而外部挖人时,企业如果只对标现有员工的薪水,分分钟被市场打脸,人都招不上。所以,很多企业都意识到,外部挖人,肯定是需要尊重市场规律的,必须简单粗暴得高过市场价才行。
当然也有例外,以年轻人为主力的公司,通常被称为黄埔军校,例如5-10年前的四大,招来年轻人,都有清楚的薪资预期,今年薪资3000,明年6000,后年升经理,1万2。前提是这些公司是黄埔军校,因为太累,或者太折寿,他们年资久的员工根本留不住,所以需要大量年轻人补充上来。
在一些稳定的行业,比如医药,化工,一个经理能一干15年,根本没位置空出来,薪资涨幅也不可能这么放肆。
所以,对于比较稳定的职场人,我会建议每年出来面试1-2次,了解一下市场行情,保持市场敏感度。(参考:我知道你不想跳槽,但你应该多去面试)
年终涨薪,一言难尽滴复杂
外部招人,预算是新批的,按照市场规律来。嗯,简单粗暴。
年终调薪,和外部招人不同,预算是死的:今年业绩增长20%,盘下来全公司薪水最多只能维持在一样的涨幅,20%。
这20%,企业如何分配?销售/财务等核心部门肯定分得多,高管和核心人才团队肯定分得多,其他人只能在剩下的部分中分成,能保证达到市场水平(2016年是6%)已经是不错了。
你想年终多涨一点?
你求助于一直支持你的直线经理。可是你并不知道,直线经理多半也没有决定权。
你的涨薪是从全公司涨薪的大盘子里抽出来的:你涨多了,就有人涨少了,影响的不仅是你同部门的同事,甚至会影响全公司,包括高管。
公司总经理,财务总监会很自然向你的直线上司发问:
1. 为什么给你涨更多?你有额外的贡献吗?
2. 不给你涨,你会走吗?失去你公司损失大吗?
2. 如果给你额外涨了,是不是还需要给其他表现差不多的同事,也涨到这个比例?
3. 给你涨了,你就一定会留下吗?还是接着这波涨幅,跳槽拿更高薪水?
仔细再看一遍这些问题:
涉及到“对错”的只有一个问题:你对公司有额外的贡献吗?
涉及到“利弊”的有四个问题:这四个问题非常难回答。
很少有上司愿意为你争取薪水,拼到如今境地。他面临的挑战实在是太多了,况且就算力争,也难有收获。
回过头来看开头提到的那位领导。倒是实诚的给了妹子一个靠谱的解决方案。
他知道自己需要这姑娘继续干活,他也知道在现有的体系下,没法给姑娘争取更多。所以(也算是良心的)领导,从姑娘本身角度出发,给出了新的策略:
跳开无解的追求公平性的内部涨薪体系。
跳槽,再跳回来时可以适用“外部市场竞争力”的薪资架构。
不患贫,而患不均。公司老人发现新人的公司高于自己时,很容易心理失衡,从而流失。回头发现再回到公司时,涨薪升职无所不能,那么会引发其他留在公司的同仁纷纷效仿。
总结一下:
一味追求外部竞争力的企业,可能会陷入高薪养庸才或流动率高的境地。
另一方面,一味追求内部公平性,固守着每年固定的调薪比例,那么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劣币驱除良币:
最优秀,最有能力的人才因为外部更好的机会更丰厚的薪资跑路了。
留下来的往往是中庸,甚至能力不足的员工,这些人在人才市场上找不到更好的机会,不得不留下来;或者留下的是畏惧挑战,过分依赖于沉浸于原有舒适环境的员工。
我见过不少因为某一个核心人才离职,直接导致一个业务直接垮掉或者业绩直接崩盘的案例。
这对企业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为避免这种情况,大部分企业会设计额外的调薪周期。
除了每年年初全体调薪外,企业通常至少还有一个调薪周期,但这不是开放给所有人的,可能你都不知道有这个周期存在。
根据二八法则,企业80%的利润其实来源于20%的核心人才,所以调薪也要优先考虑核心人才,尤其是薪资水平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核心人才加薪。
如果你每年,或至少每两年能有至少一次被纳入这个调薪周期,那么恭喜你,公司还是很看重你的。而你的薪资在市场上也是有一定竞争力的。
你当然可以外部寻找机会,但是同时你也会意识到,原公司很重视你,把你纳入了核心人才的范畴,你在跳槽抉择时通常也会犹豫犹豫。
如果你在大中型外企(私企比较混乱,老板一言堂的决策方式也比外企复杂的流程要简单粗暴,不列入在我以下的讨论中),但并没有被纳入这个调薪周期里,那么很遗憾的告诉你一个残酷的事实:
无论老板/上司口头如何说,在企业经营管理层面上,你并不是核心人才。
企业清楚你的薪资低于市场水平
但不愿意为你做出复杂的调整,打破原有的平衡。
就算你走了,外部也能招到差不多的人才,
可能会贵点,可能会花时间培训,但不用去触及复杂的流程。
这是个简单而残忍的事实:
你,并没有那么重要。
既然我对公司没那么重要,金三银四的招聘季还是好好准备一下吧。
去年的知乎live,现在还能继续参加,听完好评后再进入Sean的面试讨论群,和资深HR,求职同仁们一起讨论如何求职吧。
更多内容
微信公众号瞎说职场(HRInsight):是Sean分享人力资源行业12年从业经验感悟的地方,主要内容涉及:职业规划,职场生存法则以及求职面试建议。
Sean拥有10多年的人力资源行业经验,目前供职于全球领先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美世咨询。工作之余,Sean的身份还包括领英专栏作家,知乎人力资源优秀回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