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非 升 即 走 vs 试 用 期

Sean Ye 瞎说职场 2021-06-15

文丨Sean Ye   图丨源自网络

第 303 篇原创文字,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全文 3200 字,建议阅读时间 10 分钟




前阵子的上海某所大学发生了一次恶性杀人事件,让「非升即走」进入了网友的视野里。


这一国外进入的「非升即走」政策,被很多人认为是导致凶杀案的罪魁祸首。


案件本身应该有警察机关来分享信息。


自媒体是不适合掺和的。


我就单纯聊一下「非升即走」这个政策。毕竟,这个策略,实在是太像企业的招聘策略了。


非升即走的制度具体是怎么操作的?


一个有潜质的青年教师,希望拿到一所大学的副教授编制。但作为大学,如何判断他真的能做好工作呢?


尤其对于大学教授来说,不仅是科研工作,还要有教学工作,这是根本无法通过面试就能面出来的能力。


怎么办?


青年教师和学校签下 6 年的工作协议,学校给你一个助理教授的位置,你先干着。


6年后,综合考评这个年轻教师的科研和教学能力,并决定要不要给他晋升成副教授,如果晋升了就是留下来了。


如果判断能力不足,晋升不了,那就只好走人了。





1

「非升即走」在国外


看了一位教授的分享,非升即走在国外的模式,很像我们普通人的试用期制度。


就算你是刚刚入职的新员工,你也可以获得:

  • 启动资金——业务预算资源

  • 独立的实验室——专属的办公资源

  • 有博士后和博士支持你的科研项目——团队资源

  • 资深教授的合作——前辈带教资源


基本上,在职场上,就算是高管入职,能享受的资源大概也就这些了。


除此以外,这些青年教师在入职之处,就有着非常清晰的「试用期」指标:在6年时间里,我需要:

  • 做多少项目;

  • 发多少论文;

  • 教学时学生评分达到多少


做得到,就能留下;做不到,走人。


规则是清晰的。


这点对于年轻职场人来说,非常重要。


很多时候,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抱怨的不是薪水少,工作累,而是不但薪水少,工作累,还没有换来应该得到的机会和资源。


为什么在国外,青年教师往往能获得足够的资源呢?


是因为当学校招他们的时候,是因为认可他们的能力,希望给予足够的资源,帮助他们成长为学校的栋梁,长期留在学校。

职场上的试用期也是如此,一个正常企业的试用期里,上司应该为新入职的下属提供足够的资源,包括:

  • 培训:帮助新人清晰了解公司和业务;

  • 业务资源:为新人做好业务提供足够的预算;

  • 人力资源:为入职的Leader新人提供团队,支持他实现业务目标;

  • 合作资源:由资深员工带教,帮助新人迅速融入。


我还记得自己入职 Mercer 的第一天,当时的我很抓狂,因为入职当天我就收到了100多封各种各样的工作邮件,不乏需要我立即支持的工作。


我的第一反应是,Mercer是不是血汗工厂啊,我在上一家公司一周也就100多封邮件。


一度打起退堂鼓,想重回老东家。



我的 Mentor 可能是看出我的焦虑,决定从胃开始打动我,她要求每个业务团队的 Leader 都要请我吃饭。


在一周的时间里,我从湘菜吃到粤菜,从西餐吃到台湾小吃。


和所有的团队聊完吃完之后,我发现业务团队非常需要我这样的角色,愿意配合我,也愿意帮助我,所以我很快就坚定留下来,也顺利过了试用期。


这是正常的试用期,虽然设置了试用期,但初心依然是为了留下人才。


举一个不恰当的类比,这是为了结婚,才谈的恋爱



2

不正常的试用期


不正常的试用期,我也没少见。


之前在一次会议上,有民营“企业家”就分享过他的人力资源“创新”之举。


既然国家给咱限定了,试用期最长6个月,那好,我来大浪淘沙。


明明只需要招1个人,他拉来了10个应届生,做pk,最后只留下一个最强的。


并且他不会在6个月期间劝退任何人,他一定要等到最后一天才告诉员工,我们决定不留用你。


再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西门大官人要娶妻,但不知道哪个比较贤惠。


所以把姑娘们都拉进门,先试婚,看谁能生儿子,谁生得多就娶谁为妻。


那么在这种制度下,姑娘们就很容易产生内卷和内斗。


搞这种玩法的民企,不仅限于中小企业,我也看到过一些所谓的知名互联网大厂,一招招来一堆实习生管培生,然后不给资源,让他们自己挣扎求生,能够在这种环境里活下来的,才被留用。


他们还把这种玩法美其名曰「大浪淘沙」。


在我看来,这种招人的策略就是扭曲的,为了降低自己的筛选成本,用海选的形式,筛选人才,会给公司带来两个严重的问题:


1、恶劣的企业文化

在这种体系里成长起来的人,不会把同事视为合作者,只会把同事视为竞争者;他们要做的是尽力讨好上司,获取更多的资源,把其他竞争者挤走。


在这种环境下,合作几乎不可能。而大多数企业的成功,依赖的是同事之间的合作,而非内部竞争。


2、糟糕的企业口碑

离职的人不是死的,他们会口口相传,会让更多的求职者听到贵司的名号后望而却步。


当你在互联网上充满负评的时候,再想招聘,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国内的「非升即走」制度,被青年教师们诟病,其中一个核心原因也是「内卷」。


没有足够的资源:本来给1个人的资源,现在摊到了10个人身上,每个人拿到的资源都有限了。


没有清晰的规则:今天说科研重要;明天说学生打分重要;甚至需要教师们出圈和其他学校,甚至海归的助理教授们一起对比。


但是,手里资源不同,如何能做到公平的对比呢?


这可能也是引发青年教师们热议,甚至把这种制度比作「养蛊」的一个原因吧。




3

试用期里看雇主


脱离「非升即走」,我们再看职场。


试用期往往是我们判断公司靠谱与否的关键时间点。


面试时,面试官往往说得天花乱坠,但现实入职后可能接收到的是当头一棒。


我有一个程序员朋友入职某互联网大厂,做一个项目的Leader。


入职第一天,和领导简单寒暄,问到我的团队坐在哪里?


领导一语惊醒梦中人:你就是你的团队


他才反应过来,搞了半天,给我涨了50%的薪水,让我一个人干5个人的活 ?


作为无权无势的职场人,入职的时候,我们要仔细去研究我们的试用期,这几样东西少不了:


-  试用期考核表


当你入职时,应该收到一份试用期考核表。


这份考核表,会清楚地告诉你,在试用期内,你必须做到什么样的成绩,才能转正。


表里给你定的目标,需要符合SMART原则。

- S:Specific 具体;

- M:Measurable 可衡量;

- A:Attainable 可实现;

- R:Relevant 相关的;

- T:Time Bound 有时间限制的


如果看下来考核要求太宽泛,或者实现不了,则意味着你入职可能会遇到大坑。


如果没有考核表,那就更可怕了,这公司整体缺乏对于新人的融入制度,大概率也没有培训,没有职业发展,没有资源扶持。


-  业务资源,人力资源


员工入职,就算是搬砖,但是搬砖也要有搬砖的资源。


业务资源大多是入职前需要谈及的,比如我跳槽的时候一定会问,过往团队手里掌握多少预算可以花,我进来后还有什么资源。


除此以外,只要不是新人,人力资源也很重要。如果在我们入职时,公司愿意为我们招聘,补充人才,这就意味着公司对于团队是非常重视的。


领路人 Mentor


职场上有一味毒鸡汤叫做「职场上,没有人会教你,你要靠自己学。


事实上,正常公司都会给新入职员工安排一位「领路人」的角色。


因为帮助新人掌握技能、适应工作,迅速产生业绩,对公司和新人来说,是一个双赢行为,对个人对公司都有好处。


在很多外资企业,领路人这个角色被称为“Mentor”——有经验可信赖的顾问/良师。


大部分优质公司都会安排这几部分资源提供到新人手里,因为新人顺利融入,并实现业务上的成功,对于企业是有帮助的。


相反,可怕的是进入那些糟糕的公司,我们往往要自食其力。


没有试用期考核?

我自己设计一个,和领导核对后让领导确认;


没有Mentor领路人?

我自己在公司里找大佬求助,搭建联系;


没有足够的业务资源?

我自己据理力争争取来资源


……


你如果真的这么牛,如果去了优质公司,还不得直接芜湖起飞?


对于我们求职者来说,业务资源是最为重要的,如果拿不到好的业务资源,我们就要开始警惕:


之前答应我,该给我的,却没有给我;为什么?

我是不是这一局养蛊战略中的注定成为炮灰的角色?


觉得有帮助的朋友,请点赞、在看,也欢迎评论区和我聊聊,说说你的故事。


瞎说职场(HRInsight):是Sean分享人力资源行业15年从业经验感悟的地方,主要内容涉及:职业规划,个人职场提升以及求职面试建议。


Sean拥有10多年的人力资源行业经验,先后供职于全球领先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Randstad和咨询公司Mercer。工作之余,Sean的身份还包括第一财经/南都周刊/领英专栏作家,知乎人力资源优秀回答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