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评|美百位学者联名信: 敌视中国将适得其反!

中评社 环球时报 国观智库 2022-05-31



本文字数:2442字

阅读时间:6分钟


美国百位学者联名信:

与中国为敌事与愿违


中评社华盛顿7月3日电(记者 余东晖)由5位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领衔撰写并得到95位美国专家、学者和前官员联署的致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国会议员的公开信3日在《华盛顿邮报》发表。这封题为《美国与中国为敌事与愿违》(Making China a U.S. enemy is counterproductive)的公开信指出,美国许多对华行动正直接导致美中关系螺旋式下降,效果适得其反。 


这封由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傅泰林、前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史文、前美国国务院代理助理国务卿董云裳、前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撰写的公开信,部分内容日前已提前曝光。3日正式发布的这封公开信从7个方面论述美中对抗不符合美国利益:美国目前应对中国令美不安行为的做法从根本上具有反效果;竞争与合作平衡,才能加强中国内部温和务实、建设性的声音;美中脱钩,与中国为敌,不能阻止中国继续崛起,却会损害美国自己;对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领袖的担忧被夸大;与盟国合作保持威慑才是应对中国军力增长明智做法;应当鼓励中国参与新的或经过修改的全球体系,让中国有更大发言权;美国应致力于建立国际合作,增强自身竞争力,而不是试图破坏和遏制中国与世界的接触。 


这封公开信得到了95位美国专家学者的联署。这封信的结论是:众多签名者清楚地表明,没有像一些人相信已经存在的那种单一的华盛顿共识,支持对中国采取全面敌对立场。联署此信的专家学者,许多是在美国外交界、学术界、政界、商界、军界的知名人物,包括克雷格·艾伦、杰弗里·贝德、弗雷德·伯格斯腾、伊恩·布雷默、卜睿哲、孔杰荣、杜大伟、狄忠蒲、戴博、戈迪温、李·汉密尔顿、卡拉·希尔斯、黄育川、米基·坎特、柯白、盖保德、蓝普顿、罗迪、李成、李侃如、刘亚伟、马秀丝、约瑟夫·奈、欧伦斯、包道格、汤姆斯·皮克林、乔纳森·波拉克、任雪丽、 查尔斯·罗伯、陆伯彬、理查德·萨缪尔斯、施大伟、安妮玛丽·斯劳特、詹姆斯·斯坦伯格、江忆恩、斯特罗布·塔尔波特、唐兴等人。 





公开信全文


亲爱的特朗普总统和国会议员们: 

 

我们是学术、外交政策、军事和商界的成员,绝大多数来自美国,包括我们职业生涯中聚焦于亚洲的许多人。我们对美中关系不断恶化深感关切,我们认为这不利于美国或全球利益。尽管我们对北京最近的行为感到非常不安,这需要强有力的回应,但我们也认为,美国的许多行动正直接导致两国关系的螺旋式下降。 


以下7个主张代表了我们对中国、对美国对华手法中存在问题、对美国更有效政策基本要素的共同看法。我们所属机构只供身份证明之用。 


1,中国近年来的令人不安的行为——包括其转向更大的内部压制,增加国家对私营企业的控制,未能履行若干贸易承诺,更大的努力来控制外国舆论和更进取的外交政策,对世界其他国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需要美国做出坚定而有效的回应,但目前对中国的做法从根本上只会起到反效果。 





2,我们不认为北京是一个经济上的敌人,或一个存在的国家安全威胁,必须在每个领域都去对抗;中国也不是铁板一块,中国领导人的观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尽管中国经济和军事的快速增长使北京在国际上扮演了更加自信的角色,但许多中国官员和其他精英都知道,与西方采取温和、务实和真诚合作的方式符合中国的利益。华盛顿对北京的敌对立场削弱了这些声音的影响力,有利于自信的民族主义者。在竞争与合作的正确平衡下,美国的行动可以加强那些希望中国在世界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的中国领导人。 


3,美国将中国视为敌人并将之与全球经济脱钩的做法,将损害美国的国际角色和声誉,损害所有国家的经济利益。美国的反对不会阻止中国经济的持续扩张、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份额的扩大以及中国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的增强。此外,美国不可能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情况下显着减缓中国的崛起。如果美国迫使其盟友将中国视为经济和政治敌人,它将削弱与这些盟友的关系,最终可能会孤立自己,而不是北京。 


4,对北京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领袖的担忧被夸大了。大多数其他国家对这样的结果不感兴趣,而且不清楚北京方面是否认为这一目标是必要的或可行的。此外,一个有意限制本国公民获得信息和机会并严厉压制其少数民族的政府将不会得到有意义的国际支持,也不会成功地吸引全球人才。美国对这些做法的最佳回应是与我们的盟友和伙伴合作,创造一个更加开放和繁荣的世界,让中国有机会参与其中。孤立中国的努力只会削弱那些希望建设一个更人道、更宽容的社会的中国人的决心。 





5,尽管中国已经设定了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级军事强国的目标,但要想成为全球军事强国,中国仍面临巨大障碍。然而,北京日益增长的军事实力已经侵蚀了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长期以来的军事优势。对此做出回应的最佳方式,不是展开一场以进攻性、深度打击武器为核心、以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为核心的无止境的军备竞赛,即重新确立美国在中国边境的全方位主导地位。一个更明智的政策是与盟国合作保持威慑,强调防御导向、地区封锁能力、弹性以及挫败对美国或盟国领土攻击的能力。 


6,中国政府正试图削弱西方民主规范在全球秩序中的作用。但它并不寻求推翻中国几十年来一直从中受益的重要经济和其它方面的秩序。事实上,中国参与国际体系对该体系的生存以及在气候变化等共同问题上采取有效行动至关重要。美国应该鼓励中国参与新的或经过修改的全球体系,在这些体系中,崛起中的大国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对中国作用采取零和策略,只会鼓励北京方面要么脱离这个体系,要么支持一个分裂的全球秩序,这将损害西方的利益。 





7,总之,美国对华政策的成功之处必须集中在与其他国家建立持久的联盟,以支持经济和安全目标。它必须基于对中国人观念、利益、目标和行为的现实评估;美国及其盟国的资源与政策目标和利益的准确匹配;美国再次致力于加强自身的能力,为其他国家树立榜样。最终,美国的利益最好是恢复其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有效竞争的能力,并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而不是推动一种适得其反的努力,破坏和遏制中国与世界的接触。 


我们认为,这封公开信的众多签名者清楚地表明,没有像一些人认为的那样的华盛顿共识,支持对中国采取全面敌对立场。





环球时报社评:

中国人不能对美国人的这封公开信抱什么幻想


由百名美国对华研究领域顶级专家、学者和前官员联署的致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的公开信3日在《华盛顿邮报》发表,公开信的题目是“美国与中国为敌事与愿违”。这是华盛顿发动对华贸易战并导致中美关系螺旋式下降以来,美国建制派代表们发出的反对现行对华政策的最强大声音。


公开信表示对美中关系不断恶化深感不安,并且认为这不利于美国或全球利益。公开信表示不认为北京是一个经济上的敌人或是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反对在每个领域都与华进行对抗。它还指出,视中国为敌人并将之与全球经济脱钩的做法将损害美国的国际角色和声誉,最终孤立的是自己,而不是北京。

  

公开信还认为对北京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领袖的担忧被夸大了,它主张对华政策必须基于对中国人观念、利益、目标和行为的现实评估,公开信认为美国需要恢复自己有效竞争的能力,而不是推动一种适得其反的努力,破坏和遏制中国与世界的接触。


从公开信的行文中不难看出联署者们对中国的偏见和对维护美国霸权的支持,他们反对的是在对华问题上蛮干。与美国现行对华政策设计和执行者们相比,这封信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但表现出了工具意义上的现实主义理性。



  


中美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在人类缺少大国之间良性竞争经验的时候,美国对崛起的中国存在根本性质疑,是可以理解的,中国反之也一样。但是这两个大国应当给避免新一轮大国竞争的悲剧出现留出可能性,无论对华盛顿还是北京来说,这都是对两国人民以及对整个国际社会必须承担的责任。

  

美国现行对华政策是全球化之前国际经验、美国竞争力下降导致的焦虑和民粹主义任性的大杂烩。仅凭直觉就能感受到美国对华政策的急转弯走过头了,正在制造世界和平难以承受的风险,美国的利益将会同时受到损害。

  

无论华盛顿的战略自私有多强,美国的国内政治优先原则在制定对华政策时多么强烈,但是理性总是需要的。我们最担心的是美方在中美关系如此重大的问题上胡来,把搞世界第一和第二大强国的对立当儿戏,甚至连对美方的收益和付出比例都不讲了,用拍脑门、斗气来主导对华关系的复杂过程。

  

我们知道,美国是政治多元的社会,联署上述公开信的百人虽然在美国学界有着顶级影响力,但他们的呼声未必能在当下对白宫及国务院等对华政策规划与执行机构产生实际影响。目前美国执政团队与学界联系是史上最弱的,前者似乎更重视互联网上的民粹主义授权。

  

然而这封公开信的意义在于,它至少是建制派在对华问题上有所觉醒的一个信号。前段时间有个流行的观点,认为美国现行对华政策得到了两党以及建制派和非建制派的一致支持,中美关系几乎已经没有缝隙。这封公开信则反映出,随着美国对华政策不断激进化,美国内部的反弹性思维又出现了,错误的政策不能铁板一块地得到推行。

  

中国人首先不能因这封公开信的出现而抱什么幻想,我们必须有用两手对付美国的两手、对美开展长期斗争的准备,坚持以斗促和的思路。同时我们要认真研判美方对华思维的复杂结构,采取必要措施促使以这封公开信为代表的理性思维在美国社会中扩大,增加中美关系稳定下来的可能性。

  

中美敌对是危险而昂贵的折腾,与时代潮流严重逆悖,推动中美敌对很可能比拆解中美敌对更加费力。无论奉陪美国折腾,还是给局势降温创造可能性,我们都要充分冷静,保持定力。因为与正义同在,所以我们有了深层意义上的战略主动。


来源:中国评论通讯社、微信公众号 环球时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深度!郑永年: 经济全球化会导向战争吗?


美智库报告|台湾对美"印太战略"实施起什么作用?


创下"三个第一"! 特朗普的"一小步"能成为解决半岛问题的"一大步"吗?


以色列驻华公使代表团参访国观智库


外国在柬埔寨的直接投资热点: 建筑、服装、农业|国观智库国别产业分析系列


国观智库台海研究中心成立后 迎来首批台湾学者访问


黄靖:中美贸易战中,为什么我们不断强调“中国是世界的”?


宁赋魁: 东北亚地区应建立“安全+合作”并进的多边机制——第二期国观时局讲堂聚焦朝鲜半岛最新局势


国观智库自媒体平台现接受文章投稿,稿费从优。有意向者请发送稿件至:research@grandviewcn.com,并在标题中注明“投稿”。要求:原创未发表时政评论类文章,领域涉及海洋治理、一带一路、中美关系、中欧关系等,字数1000-2500字。如被采纳,我们将在收到稿件后一周内邮件回复。

国观智库成立于2013年,是中国最知名的独立智库之一。国观智库始终坚持“行知·致远”的发展理念,用知行合一、行稳致远的态度和实践致力于中国的安全、繁荣和稳定,研究领域聚焦于海洋战略与蓝色经济、边疆治理与全球反恐、”一带一路"与境外投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