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巴基斯坦涉华负面报道的幕后原因解析

秦昌盛 国观智库 2023-12-04

作者:秦昌盛, 北外南亚研究组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先行先试项目,十年来,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成为中巴友谊“新标杆”。中巴经济走廊提出和实施的十年间,国内普遍叫好,而国际舆论并非都是正面。西方和印度等反华媒体长期针对中巴经济走廊进行无端指责和污蔑,巴基斯坦媒体受国外反华势力和国内利益集团的影响,偶尔也会针对中巴经济走廊进行批评、污蔑。这些负面舆论会对走廊项目造成干扰,但并不会动摇中巴友好的坚实基础。

一、巴基斯坦媒体涉华言论中的负面报道情况梳理

《黎明报》作为巴基斯坦主要面对精英群体的英语报纸,《黎明报》在涉及中巴经济走廊的新闻报道中,对中方实施该项目的用意和中巴经济走廊对巴基斯坦的积极作用的质疑从未断绝。例如,2016年12月20日印度电视台称有传言说“中国用囚犯当劳力,以节省中巴经济走廊的经费”。《黎明报》转载了该报道在巴基斯坦引发热议,时任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临时代办赵立坚反击,称中巴经济走廊得到了大多数巴基斯坦民众的认可,运作良好。2017年5月,英国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主办“中巴经济走廊扩大会议”。2017年5月15日,《中巴经济走廊长期规划》遭《黎明报》提前泄露,引发了巴基斯坦民众对于“中巴经济走廊”走向的担忧和反对情绪。2023年2月18日,《黎明报》发文称中国对巴基斯坦倾销商品导致众多巴基斯坦工厂破产。

黎明报》称“从中国进口的免税商品使许多(巴)本地制造商破产”
此外,巴基斯坦其他媒体也或多或少对中巴经济走廊进行过批评和污蔑。2022年3月27日《战斗报》转引英国机构的言论称中国和中巴经济走廊的贷款让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深陷债务危机。2023年9月29日《巴基斯坦论坛报》转载美国全球参与中心关于中国的一份报告称,中国试图通过开展审查行动来占领巴基斯坦的网络空间。

《战斗报》称中国对巴基斯坦的贷款导致巴基斯坦陷入债务陷阱

综合近年来对巴基斯坦英语和乌尔都语媒体对中巴经济走廊的负面报道分析,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巴国家实力差距太大,大国与小国的合作只会给大国带来好处而非所谓的双赢局面,中国巨大的工业、技术优势将会控制巴基斯坦的经济供应链并摧毁脆弱的本土企业;二是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投资并非免费的午餐,巴基斯坦将会背负来自中国的巨大贷款压力;三是巴基斯坦政府贪腐严重,项目只会给中国企业和巴基斯坦特殊阶层带来好处,巴方企业及民众获益十分有限;


四是走廊项目虽是中国主导,但巴方实际承担的代价也不容低估,特别是沉重的融资压力,以及高额的安全保障费用投入,都应该被计入成本,如近期巴基斯坦电费暴涨,有媒体认为这与在巴当地运营发电厂的中方企业不无关系;五是担心当地居民被边缘化,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区域,最终只让中介获益,项目对环境的破坏也需要关注,这一观点也成为了俾路支等地区分裂势力和恐怖主义势力对中巴经济走廊进行恐怖袭击的主要理论依据;六是从长远来看,项目能给巴基斯坦带来好处,但就当前来看,项目所提供的利益却超越了当地最为迫切的实际需求,社会效益并不好;七是巴基斯坦将因此更加依附中国,卷入中美之间的“新冷战”,并逐渐成为中国对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棋子。

二、巴基斯坦媒体涉华言论中的负面报道特点分析

(一)负面舆论多源于巴国内矛盾,并非针对中国

负面论调之所以呈现阶段性涌现,根本原因是走廊项目成为巴基斯坦各界展开政治博弈、获取资本的公共话题。从2014年上半年开始,反对派就围绕走廊的线路设计与当局进行交锋。2015年5月,巴基斯坦政府作出让步,在东、中、西三线选项中,决定先期施行西线工程,以照顾俾路支省和开伯尔-普什图省两地。但这种权力妥协和分配办法并未消除各方的实质性分歧,以至于矛盾积累到年底而爆发抗议游行,政治资源争夺战与舆论战接踵而至。2016年9月初随着俾路支省瓜达尔港自由区的成功启动,又引发当地势力就利益均沾提出新一轮诉求,与此同时,军方和政府围绕项目主导权,特别是安保部队的部署之争略有升温,舆论之争又一次被摆上台面。


纵观相关报道及论调,有关不满和怨气、质疑和批评基本都聚焦在地方当局或国家自身的政治生态和能力缺失上,中国并非引发走廊项目争议的导火索或直接的攻击对象。相反,中方提出投资和参与走廊项目所显现出来的主动友好姿态赢得了广泛肯定,为促进各方达成共识所做的沟通协调也被媒体解读为无奈中的良苦用心。有关负面舆论会对走廊项目造成干扰,但不至于动摇中巴友好的坚实基础。
(二)巴基斯坦舆论受到反华势力舆论影响较大

巴基斯坦媒体对中巴经济走廊的负面态度多集中在西方媒体设置的议题中。在国际舆论场中,话语的表达常常潜藏着深层次的文化殖民与利益取向。中巴经济走廊的负面新闻主要集中在“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增加负债”等不实指控上。巴基斯坦媒体由于深受西方二元对立意识形态影响,特别是西方媒体负面报道在巴基斯坦青年中传播,直接影响其对中巴经济走廊的看法,甚至影响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

去伪存真——中巴关系依然稳固

    

需要指出,针对中巴经济走廊的负面报道绝大多数都是捕风捉影,甚至是凭空捏造的谣言,随着中巴经济走廊取得的丰厚成果,绝大多数谣言也不攻自破。例如关于中巴经济走廊将会影响巴基斯坦工业发展的言论,随着以产业合作为主的中巴经济走廊第二阶段的到来,。而“债务陷阱”等言论则是捕风捉影,正如巴基斯坦计划发展部部长乌迈尔所言,“中方债务仅占巴基斯坦总债务的10%,外债的26%。巴基斯坦从西方国家和各大多边机构获得74%的外债,没有人称这74%的外债会危及巴基斯坦,却总有人说巴基斯坦时刻面临着仅占外债总量26%的中方债务的威胁,这完全不合理。”而在社会效益领域,中巴经济走廊从一开始就关注民生领域的合作,2018年就在瓜达尔港建设了净水设施、学校和中巴急救中心来为当地人民提供饮水,教育和医疗援助;中巴经济走廊在能源领域的建设有效改善了巴基斯坦的电力危机。


此外,尽管在巴基斯坦的主流媒体中“中巴经济走廊”议题本身或多或少会出现中立或负面的情感倾向,但这些态度基本都是针对“中巴经济走廊”议题本身而言的。在涉及到对中国的态度时,巴基斯坦媒体对于“中巴经济走廊”议题的报道上总体呈现出友好的态度。巴基斯坦的主流媒体在报道“中巴经济走廊”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相关议题时,普遍将中国描述成具有雄厚实力的发达大国,即便是在对“中巴经济走廊”呈现负面态度的报道中,也通常是指责巴基斯坦政府的不作为与贪腐,而非把责任推给中方。


近年来国际大环境不稳定性增加,这更需要中巴两国坚持战略互信、加强全方位合作,共同应对国际挑战。中巴友谊已经走过了七十余年,并不会受到一些负面舆论而受到影响。正如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今年8月与巴基斯坦外长比拉瓦尔的通话中指出:“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巴国内形势如何变化,中方将一如既往坚定支持巴方捍卫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坚定支持巴维护团结稳定、实现振兴发展,坚定支持巴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积极作用。中方愿同巴方一道,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取得更多务实成果,助力巴可持续发展。”

►►►

推荐阅读

国观智库与芬兰危机管理倡议(CMI)举办俄乌问题线上对话

何岸 | 民间交流也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

寒露丨人间最美是清秋

国观智库2023年第三季度大事记

何岸 |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见证中巴经济走廊启动十周年和国观智库十周岁成人礼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