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胆固醇:下一个有效的镇痛药物?——协和医学院马超教授课题组揭示慢性痛新机制



慢性痛给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挑战。仅神经病理性疼痛就影响总人口的 7-10% ,并且其发生率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者增多等因素不断上升。由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上尚无有效根治方法。在一半以上的患者中,神经病理性疼痛都会向慢性发展,成为难治性的慢性痛。 


基于这一问题,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人体解剖与组胚学系的马超教授团队通过对外周神经损伤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Bennett-Xie)动物模型研究发现,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在接下来的机制探索过程中,他们意外地发现,特异表达在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上的PTEN通过下调下游胆固醇合成通路中的关键酶干预胆固醇合成,并最终引起炎症通路的激活和神经元活化从而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研究者通过脊髓背角过表达PTEN、或外源性补充胆固醇的方法均达到了很好的镇痛效果。这一发现揭示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个新机制,特别是其中发现的胆固醇及其合成通路有望成为下一个有效的镇痛靶点。


图A-E显示过表达胆固醇合成通路中的关键酶可以逆转PTEN特异敲除小鼠的疼痛行为;右侧的机制图F展示了PTEN通过调节胆固醇合成影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过程


该研究以“Astrocytic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deleted on chromosome 10 regulates neuropathic pain by facilitating 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A reductase–dependent cholesterol biosynthesis”为题于近期发表于国际疼痛研究协会官方杂志 Pain 上,并作为 Editor’s choice article 受邀发表视频摘要。


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人体解剖与组胚学系的已毕业博士生方烨红、崔欢和助理研究员刘帆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马超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的资助。



专家简介




马超,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务处长,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北京解剖学会副理事长。


原文链接: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559917/ 


聚群英,促交流,“神经精神界读者之家” 欢迎您的加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