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广北路隧道:大水几分钟淹没汽车,隧道内发现遇难者
网络京广北路隧道被淹现场。(视频截图)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言 见习记者 焦晶娴
江勇是在社交平台上刷视频时,认出自己的车的。7月20日下午,驾车返回家乡周口的他经过郑州市京广北路隧道时被堵在那里。那时郑州正在遭遇罕见的暴雨,堵车的时候水一点一点漫上来,最后变成涌来的水流。他弃车沿着车道间的绿化带跑了出去,没过几分钟一转身,车子就已经淹没了在水中。
一段流传于网络的视频显示:几辆汽车在大水中浮浮沉沉,一位白色短袖的男士逆行游到车边,将即将淹没水中的几人拉出水面,视频发布者称,事情发生在京广北路隧道。江勇一眼认出了那个地方,就在自己当时身后不远。
隧道在水里泡了一天。直到21日晚7时左右,中国安能常州救援基地救援队到达京广北路隧道,救援队王队长在电话里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当时(隧道出口)水面和道路齐平,水是满的,看不到车。刚到时没下很大雨,后来又下大了”。当晚,两辆1500功率的排涝车“龙吸水”分别停在京广北隧道南段和北段作业。
截至22日下午4点,中国安能工程救援唐山基地、合肥基地、南宁基地救援队加入后,京广北路隧道积水总抽排量达24万方左右,隧道内部积水深仍有3米左右。
京广北路隧道抽水现场
水位一点一点下降,隧道里的车渐渐露了出来。江勇在社交平台上刷到了京广北路隧道的视频,认出了自己的车。7月22日上午,他在郑州市京广北路隧道南出口堆积成山的汽车中,江勇一眼认出了自己的爱车,那是一辆倒立着的黑色SUV,尾门贴着他公司的名字和手机号。
京广北路隧道是贯穿郑州南北的京广快速路的要道,距郑州火车站西广场仅300米,于2012 年 4 月 28 日竣工通车。设计人员撰写的设计综述显示,隧道全长1835米,隧道净空限高4.5米,顶部还预留了1.5米高的拱形空间,供布置灯具、射流风机等机电设备。
两天前的那个下午,如果早一点通过这个隧道,江勇也许22日就能顺利回家。那天他一大早来郑州办事,路过京广北路隧道已经是下午3点半,出了隧道南口,他就能驶上高架,顺利出城。但距离出口不到200米的地方,发生了堵车。江勇等了一会儿,车流没有动静。下车打探,前面的路段有比较深的积水,车流在这里停滞了。
“4点半之前,没有预想到车可能被冲走,没有这种危机感。”江勇回忆,那时他觉得和平时下大雨没什么两样,地面也几乎看不到水流。4点半以后,水流渐渐大了起来,车子也开始嘎吱嘎吱地有动静,“水流里面可能会掺杂一些杂物,冲着车底盘。”手刹也感觉有些不听使唤,江勇的右脚一直踩在刹车上。
进退两难。向前走不通,倒车后面又都是车,绿化带挡着,也无法掉头。“这个时候心里是非常复杂的,不知道是现在应该走,还是继续在那保住车,不到最后一刻,大家都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车。”
司机们相继下车打探,没有鸣笛催促,也没有强行别车。有经验丰富的司机自发组织,将3车道的路面空间利用到极致,并排停满5辆车,“尽量让后面的车往前靠一靠,但后面水位太高就解决不了问题。”
下午5点左右,地上的水流越来越大,像河水一下“哗的”就拍上来了。江勇下车查看,后车已经在水中漂起来了,此时水淹过他的膝盖。他立马作出决断,赶紧走。他想了一下后备箱里价值不菲的烟酒,还是放弃了,只拿了手机,又把副驾驶座位上的同伴从车缝中拉了出来。
此时水流太大,人已经难以行走。两人互相搀扶着,爬上了路中央的绿化带,两三分钟的时间,车已经看不见了。他们沿着绿化带一路向南,蹚过积水路段,上了高架桥,在附近的一座天桥下避雨。天桥下聚集的人越来越多,手机信号也时有时无,接近10点,终于打通了家里的电话报了平安。
雨势渐渐小了下去,江勇一面蹚着水去找住处,一面又担心路面有电线漏水。每一个酒店都是爆满,“大厅都是站着乌央乌央的人”。走出五六公里的路程,那里的酒店人少一点,但是依然没有房间,他们决定都在这里暂时的避难,“大厅里、楼梯口,躺的坐的都是人。在那里将就了一夜,但都没睡,因为是一楼,都怕水位会再次涨上来。”
再次回到京广北路隧道已是22日。江勇跑回自己的车上,看着车里遍布的泥渍和后备箱面目全非的烟酒,他感到很伤感,“毕竟这辆车陪了我这么多年。”
排水后的京广北路隧道。
在此之前,隧道周边的群众,就把布满泡水车辆的隧道拍成视频发布在社交媒体上。全国各地的网友,看到视频里车尾门的电话,不停地给江勇打电话发微信。江勇反复解释,车泡在里面,人已经安全。最后干脆自己开了个号报平安,“感谢社会各界的关心。”
但有人没有江勇这么幸运。7月21日上午,郑州市民张先生路过京广北路隧道南出口,看到搜救人员从一辆灰色轿车内发现一名遇难者。因无法打开车门,搜救人员从后备箱进入车内将其拉出。7个小时后张先生返回时,遗体仍在现场。
常州救援基地救援队队员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有群众向他们反映,有小孩在下雨前跑进隧道,目前仍未找到。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青年报独立出品,首发在【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及【中青冰点】,著作权归中国青年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今日头条已获得信息网络传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