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这个词,咱们天天见、天天说。别忘了,河大卫的slogan就是“文化中国”。但你要是问,“文化”的具体定义是什么,那可就不容易回答了。
学者庞朴曾向钱钟书先生请教“文化”是什么。钱钟书答道:“文化到底是什么?本来还清楚呢,你一问倒糊涂了!”这回答,颇有几分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那意味儿。今天咱们不妨从头捋一捋,“文化”这个词最开始的意思。
“文”的本意是指色彩交错的纹理。《礼记·乐记》称:“五色成文而不乱”。
“化”的本意为更易、生成、造化。《易·系辞下》云:“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文化”这个词,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易》。其有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句话的意思是,观察天文可以知道四时的变化,观察人文可以感化天下。“以文教化”是“文化”一词的基本含义。不过,在西汉以前,“文”和“化”都是分开用的,不是一个词儿。汉代刘向在《说苑》中提到“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此处“文化”是作为“武功”的反义词,意思是以“文”的方式感化敌人,而不是以“武”的方式镇压敌人。
在现代的《大辞海》上,“文化”的解释是: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如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显然,文化是一种具体的历史社会现象,文化活动的积累及其积极成果作为能够促进人类进步的标志,便是文明。所以刘慈欣在小说《三体》中写下了名句“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意在强调文化在促进人类进步方面的积极意义。
作家梁晓声曾用四句话来表达他对“文化”的理解,那就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在网络上,这四句话被广为传播。
2002年,梁晓声来到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任教,从作家身份向教师身份转变,他开始思考“当前文化的重要使命是什么”这个问题。成为一名教师,就应当为国家培育“文化的种子”,让学生成为优秀文化的最好接受者,再去传播优秀的文化。 “文化化人。”梁晓声对这句话感受很深。文化应当成为一种力量,化到人的心里去。
1、圣主崇文化,锵锵得盛才。——唐·程行谌《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2、既荐羽旌文化启,还呈干戚武威扬。——唐·武则天《唐大飨拜洛乐章·齐和》3、武化偃兮文化昌,礼乐昭兮股肱良。——唐·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4、文化有余戎事略,铜驼草露不胜情。——元·王逢《钱塘春感六首》5、未及文化成,其如王土窄。——宋·安如山《曹将军》6、经纬两仪文化洽,削平方域武功成。——唐·佚名《郊庙歌辞·蜡百神乐章·舒和》7、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近代·鲁迅《剥崔颢黄鹤楼诗吊大学生》8、敢将私谊哭斯人,文化神州丧一身。——现代·陈寅恪《挽王静安先生》9、潮汕文化最风流,虹彩霞光映碧秋。——现代·老舍《赠汕头工艺美术陈列馆》
你觉得“文化”是什么呢?你的身边有哪些有趣的文化现象呢?请在评论区告诉河大卫吧!
来源:人民日报文艺、虎虎学长说教育、子鱼等
监制 | 徐娜 孔康康 主编 | 户明方 编辑丨王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