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古诗照进现实|任风雨飘摇,仍吟啸徐行

央视文艺 2024-03-08

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受政敌构陷,被关到了御史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在经历了130天的牢狱之灾后,他被贬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刚到黄州时,苏轼连生计都成问题,当时担任黄州通判的马正卿是苏轼的好友,他为苏轼要来了五十亩已经荒芜的军营旧地,位置就在黄州的东坡,因此苏轼自称 “东坡居士”。



苏轼到黄州的第三个春天和朋友一起春游,回来的路上突然遇到了风雨天,他毫不在乎,泰然处之,缓步而行,并写下了著名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在这首词前面苏轼还题了一个小序,大概意思是: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天,拿着雨具的人先行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觉得没什么,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作了下面这首词。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这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意思是说,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吟咏长啸、从容而行。拄着竹子做成的拐杖、穿着草鞋,比骑马还轻便,任由这突如其来的风雨吹打吧,不怕!春风微凉,吹醒我的酒意,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 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以上都表现出苏轼旷达超逸的胸襟,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一新。结尾这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


在这首词中,我们能感受到苏轼虽身处逆境,但是依旧乐观、旷达的心态。



苏轼这一生可谓是历经坎坷,人生难免有低谷,每个人的选择都各不相同,有人因此对入世绝望归隐山林,诗酒相伴;有人始终走不出苦闷,抑郁而终;而同样身陷困境的苏轼却为自己的人生开辟了一条解脱之道。被贬黄州的他,带领百姓积极抗疫、开垦荒地,随后下广东、渡海南,流连荔枝林,观苍凉落日。就算再荒凉艰苦,他也总能苦中寻乐,随遇而安。这样的苏轼,成为大家心目中当之无愧的英雄。


苏轼的人生如同逆旅,半生贬谪,可豁达如他,心中自有一方净土,落在他一生中的苦难何尝能压倒他,任风雨飘摇,仍吟啸徐行,将贫瘠人生过得有滋有味,大浪风波都能成眼中美景。大梦一场,几度秋凉,他却依然畅快,这就是苏轼。


统筹:李歆

视频:马瑾

美编:司玥、王楚航

撰稿:李冰

来源:央广经典音乐广播

· 《星光大道》2024年度首期周赛 奔赴梦想的样子好美

· 当古诗照进现实|江海之志,定格于孤舟月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当古诗照进现实|任风雨飘摇,仍吟啸徐行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