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集团发展很快,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近日,在中国医生集团发展论坛上,“冬雷脑科医生集团”联合创始人董法廷,介绍了集团在共享医疗实践方面的经验,认为“医生集团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但目前存在不少问题。
演讲 | 董法廷
作者 | 大鹏
来源 | 医学界智库
“医生这个核心生产力如何更好地解放、发挥作用呢?组建医生集团是目前最好的一种实现方式。”近日,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医生集团分会成立暨中国医生集团发展论坛在上海召开。围绕医生集团的发展问题,冬雷脑科医生集团联合创始人董法廷介绍了他们在共享医疗实践方面的经验。
冬雷脑科医生集团联合创始人董法廷
医生集团面临诸多难题
最新统计显示,我国已有600多个医生集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创新人才使用评价激励机制”一节专门写到:“创新医务人员使用、流动与服务提供模式,积极探索医师自由执业、医师个体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或组建医生集团。”文件中首次使用了“医生集团”这个名称,颇具风向标意义。
“医生集团是自由执业的一种形式,也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董法廷认为,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发展民营医疗可以逐步平衡医疗资源,解决各层次人士就诊难的问题,医生集团迎来了全新发展的机遇。但随着医生集团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问题也日益显现。
“比如,非公立医院总数与服务总量的反差,办医数量与服务质量的反差,社会信用度与患者感受度的反差等。“中国非公医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在会上表示,这些困难都与医生这个医疗核心群体没有得到充分解放,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资源没能进行合理有效配置等息息相关。
“发展很快,但杂而乱;无规范无监管;投机者众多以及风险在积累,这些都是医生集团面临的发展困境。”在董法廷看来,目前中国的医生集团正处于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发展阶段。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和命名规则,业内对医生集团的数量统计没有具体数据。从现有的平台结构来看,有体制外的医生、体制内的医生,有些原来的互联网平台也叫医生集团,还有一些药商、药厂拉几名医生也是,甚至有“黄牛”参与其中。
董法廷说,公立医院就像是一个保温桶,刚出来的时候,面对市场竞争,医生确实有不适应感。但是慢慢会发现,出来之后选择余地变大,职业发展进入良性轨道,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不用非得靠发表国际核心期刊论文来证明自己,市场可以评价你的职业能力。医生跟患者的关系也改变了,患者变成了衣食父母,只有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才能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
被寄予改善公立医院就医难题的医生集团,也面临模式、政策落地、利益分配等方面的难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整个医疗行业对医生集团的认可度也在逐渐提升。
医生集团发展的三个形态
中国的医生集团,从2014年萌芽、蹒跚起步,短短几年,已经迅猛发展到600余家。这些医生集团或医生组织群体,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无论是医院平台化,还是医生社会化,都呈现出向好的发展势头。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认为目前的医生集团有三个形态。”董法廷认为:“第一个我定义为1.0版,这个版本的特点,就是利益获取型。如果团队大部分人,包括创始人、核心专家还在体制内,大部分时间还是在为体制打拼,这个时候精力是有限的。这个时候基本的形态是大家到某个地方,跟下面基层医院签协议,大家轮做飞刀,然后价格而已。”
“未来的医生集团可以是轻资产的合伙人制,也可以是重资产的医疗集团。”董法廷认为,目前医生集团普遍以松散的联盟、兼职为主,属于利益获取型。2.0版合力发展型则是以全职为主,公司有统一价值观,组织架构合理,有初步的盈利模式。稳健扩张型的3.0版有合理的股权架构设计,有明晰的人才培养思路,有合理的收费标准支撑,有医疗实体为根基。
“3.0就是稳健扩张型。这是比较良性的,特点是要有合理的股权设计。这个股权设计很关键,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不要看现实利益,更多是看事业做大以后,大家在里面能分多大一块蛋糕。”在董法廷看来,目前医生集团的发展还没有到3.0,正在发展的路上。
医生集团要围绕四个核心
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医生集团调研报告认为,医生集团为医改提供了一个突破口,在医师多点执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分级诊疗、缓解医患矛盾、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构建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供给体系、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等方面,都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
该中心研究员苗艳青认为,医生集团为医生多点执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平台,让医生获得有尊严的收入,提升医生的职业价值,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改的重要目标之一。医生集团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式。
“要发展医生集团,必须要围绕四个核心点。”董法廷认为,第一个就是围绕病人这个角度,一定要考虑病人怎么来,从哪里来,想什么办法让病人来。“另外来了以后为病人解决哪些问题,以及怎么服务好病人。如果我们每年的发展都围绕这几个问题考虑,那么我们的思想可能会开拓一点。”
“第二个围绕医生角度思考,包括利用股权架构,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专家,考虑怎么培养更多年轻医生;第三个围绕医院,我们要合作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高端的还是低端,是民营的还是公立的,都要考虑。另外还有考虑是不是要建医院,围绕实体的角度。”董法廷表示,最后还要考虑到保险,尽管现在保险的发展明显滞后。“此外还要围绕核心做配套支撑,比如信息化,客服体系,质控体系,市场品牌,法律和财务支撑这些是不是到位了,只有这些考虑清楚了才能真正到稳健扩张型发展。”
最早一批试水医生集团的张强医生,曾经对医生集团发表过诸多观点。他认为,少数医生集团发展成为医疗集团是必然的,中国很可能会出现几个像梅奥这样的,由医生团队主导基因来经营管理的大型医疗集团。那么,医生集团究竟会如何发展呢?
“医生集团出现了以后,生态到底是怎么发展的?我们实际上没有可寻的路子,所以我们一直是在探索政策的边缘,找一种模式,探索出一个好的经验。”董法廷表示,“无论体制内外,现在各家医生集团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探索,最后肯定是殊途同归。按照市场、企业的规律,把医生资源高效有序组织起来,这才是医生集团做事情的本质。”
- 完 -
欢迎大家文后留言说感想,
如果你也有医院管理故事/感谢/心得,
请投稿:yxjtouga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