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系统滋生腐败,黑救护车成了生意经?
黑救护车集中治理后,真实情况其实更加复杂。
撰文丨御风
责编丨宋昆仑
又一地对黑救护车现象进行集中治理!
前不久,为遏制黑救护车乱象,优化就医环境,南阳市卫健体委联合多部门召开2023年全市黑救护车及挂靠救护车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要整治非法院前急救行为,形成工作长效机制。一批非法组装改装和违规挂靠的车辆得以被整治。
其实,黑救护车已经存在很多年了。大凡是经常住院的患者,时不时地就会接到“相关人士”偷偷塞过来的小卡片,上面的信息往往简单粗暴,标注着救护车、配备设备信息以及字体硕大的联系电话。他们背着包,采取在住院部“扫楼”的方式派发卡片,医院防不胜防,这种现象在一些管理松散的县级医院尤为突出。黑救护车危害很大,比如他们缺乏专业急救设备、一般都没有配备专业医护人员,难以达到规范消毒、用氧等条件,很可能造成疾病传播,患者出现危急情况也无法实施正确救助,给其人身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市场调节”,
也必须有明确收费标准
那么,问题这么多的黑救护车,为什么还能大行其道呢?
便宜,是很多患者选择他们的重要原因,尤其是一些来自基层的患者,一旦需要转到上级医院,如果直接使用医院的正规救护车,无论是车费、担架服务费还是随车医生费用,都是不小的支出,如果是长途运转,收费标准直接采取市场调节制度。
关键是,这些项目还无法医保报销(药品费、化验费等可以按住院报销),甚至有的医院还会加收返程空驶车费,给患者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这种情况下,“黑车”的费用就有了价格优势。
对基层患者来说,还面临另外一种情况。不少急危重症患者都需要急救车转诊,但究竟转诊到哪家医院,患者是一头雾水的,全靠当地的主诊医生安排,这就为医生收取“人头费”创造了空间。在这时候,个别医生甚至会直接说“医院的急救车太贵,外面有便宜的车”把患者推给黑急救车,这种情况也必须防范。
但是,如果将急救车车费纳入医保报销,又可能会带来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比如有个头疼发热就打120叫救护车,挤占了宝贵的急救资源,甚至导致真正突发急症的人耽误治疗),所以一味地要求将急救车费纳入医保是不合适的。但是,可以考虑为急救车车费制定详细的收费标准,现在是有详细的市内收费标准的,关键是跨城长途运转应该如何收费,必须有一个明确标准,凸显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避免“市场调节”一句话了事,甚至出现漫天要价的情况。
120急救中心,需要加强监管
同时,各地120急救中心的工作也必须用制度进行规范,避免滋生腐败空间。
120指挥中心主任落马的信息并不少
每当逢年过节,各地纪委监委查出的案件中,总少不了120指挥中心主任的身影。向他们行贿的,一般都是当地医院的负责人。为什么要行贿,因为120中心承担着将患者送到医院的职责,如果几个医院都离得不远,这时候,处于弱势地位、没有医学知识储备的患者是基本没有选择权的,往往120急救车送到哪里是哪里。至于将患者送到哪个医院,就出现了权力寻租的空间,所以急救中心的腐败案例层出不穷。
因此,国家除了加强各医院急救中心建设外,必须在急救中心整治上下功夫,必须一切以患者利益为中心,避免出现“舍近求远”送患者,或者谁送礼将患者送给谁等情况出现。
为了避免受制于人,不少三甲医院都自建了急救队伍,并采取微信公众号发布、医院内宣传页发布等多种手段公布医院的24小时急救电话,这样来住过院或者来门诊就诊过的老患者,可以直接拨打医院自设的急救热线,这也是一个不得以为之的办法。
一些网络平台里有不少急救车租赁的信息
必须指出,网络急救信息也必须监管,避免患者“病急乱投医”。有的患者会通过互联网平台搜索急救信息,这时就会弹出很多急救车长途租赁的信息,其中有大量不规范的黑救护车存在,但一般患者很难鉴别。所以,针对120急救的网络清理行动也刻不容缓。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