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不用逃,躺着就好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我要WhatYouNeed(ID:newWhatYouNeed)
最近,“焦虑”这个词伴随着一款爆文刷遍全网,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年轻时焦虑一点没什么不好,甚至很多毫无收入能力的年轻人,根本没有资格不焦虑。
却有一些人选择了逃避起来,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这样的人,叫做蛰居族。他们认为“逃避虽可耻但很有用”,愿意过上一种无欲无求的生活。👇
“一个人住久了,总担心自己会不会悄悄地死掉。
我有一次把腰给扭伤了,那天 39 度高温,我连却连爬去拿空调遥控器的力气都没有。突然想,我他妈不会就这样死掉吧?
想出门去医院,走到门边却退回来,决定待在家里自我痊愈。”
这是一个在家里待了 189 天的男生,告诉我的故事。
在这 189 天里,他没有出门,没有上班,没有上学,几乎切除了和所有人的联系。
这样的人,叫做蛰居族。
最近,在一篇关于日本的报道《“消失”的 100 万日本人:逃避虽可耻但有用》里有估算的数据:
超过 100 万的日本人,正在经历 6、7 年待在家里不出门,也不和任何人联系的生活。
这样被称作蛰居族的人类,在日本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而在中国,有不少年轻人亦正在成为蛰居族的一份子。
我采访了一些中国的蛰居族们,试图去搞清楚——在国内的他们,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生活?
LeiiChou
蛰居 180 天
22 岁,住杭州,可能准备考研
LeiiChou 是我采访到的第一个男生。
他毕业即将一年,在考研和找工作失败后,一个人住在出租的单间里。每月父母支付四千到五千的生活费,一半房租,一半吃用。
蛰居半年后,他胖了 11 斤。家里的镜子被他封起来了。在手机电脑屏幕上看到自己的脸,他会下意识就闪开。
“做个擅长逃避的废物挺好的。” LeiiChou 对我说。
他的生活很简单,待在家里吃饭、睡觉、打游戏。在蛰居的大半年里,他出门的次数不超过 5 次。
每隔两个星期,他会把家里的垃圾都扫进一个大袋子,扔在家门口等人清走。
“走到倒垃圾的地方,来回要 36 步。太远了。”他做不到。
我问:“如果一直没人收走呢?”
“那就堆在门口吧,门关了也影响不到我。”
对于 LeiiChou 来说,生活中的所有事,都像倒垃圾一样。只要把门一关,任何需要烦恼的事情就跟他没有关系了。
他觉得毕业以后,最烦的事情就是要变成社会人。
“我想像不了自己人模狗样地穿着正装,朝九晚五地挤着地铁去上班。”
他的愿望只有一个,就是身边的朋友都跟他一起,停在当学生的模样,在宿舍打机喝酒。
当 LeiiChou 得知他的朋友同学,都纷纷拿到了好的offer、在职场上获得了成长之后,他选择了关闭朋友圈,逐渐不再和他们有所联系。
时间一晃而过,等到他意识到时,自己已经变成了没办法出门的人。
我问 LeiiChou,这样的生活开心吗?
他回答得很挣扎:“不能说不开心,又觉得自己是个垃圾。有时候想走出去,又很怕。”
像 LeiiChou 这样迷茫的毕业生不在少数。
毕业就像一扇门,门外面就是需要承担责任的成人世界。但他选择关上门,活在自己设计出来的真空里。
而像 LeiiChou 这样没有经济负担,也没有被父母真正施加压力的人,蛰居的时间会被无限延长,反而更难以走出家门。
聊到最后,我问了他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你觉得自己算是蛰居,还是算作啃老?”
LeiiChou 没有直面我的问题。他告诉我,自己有一个算是正面的计划。
他打算再考一次研,如果还是没过,就去找工作。
“我想试试看,反正也没什么可损失的了。”他说。
伶子
蛰居 150 天
27 岁,住南京,以前干销售的
“很多人都认为做一个有用的人很快乐吧,可是我觉得,做一个没那么有用的人也很快乐啊。我不反驳别人的快乐,可是为什么别人要反驳我的?”
在和蛰居了五个多月的伶子聊天时,她说了这样的话。
伶子喜欢蛰居的生活。
她一个人住在小小的一室一厅,有阳台。平时就在家看看书和电影,听听歌,做瑜伽。有固定的作息时间,不叫外卖,自己做饭。
偶尔,她会在晚上人少的时候,出门去附近的商店买点食材和生活用品。
比起上班的时候,她觉得蛰居的状态要更健康。
以前的销售工作需要跟形形色色的人聊天,但对于她来说,说话是一件很累的事情。
她现在的聊天对象,就是家里的花草。“对着它们,我才能说真心话。”
但她却也不能否认,在很少数的时候她也会有跟人交流的渴望。
有天深夜,家里停电了,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她突然产生了“很想见到另一个人,随便一个都行”的冲动。
于是,她叫了个外卖。
她盯着外卖 APP 上蓝衣服的卡通小人,在地图上闪闪发光地朝她奔来。
拿外卖的时候,伶子想和外卖员说点什么,却只能从喉咙挤出“谢谢”两个字。
那是她在那一周以来,跟人说的第一句话。
我很好奇这种程度的孤独,究竟是如何消解的。
伶子却告诉我,她没有消解,只是本身就是个孤僻的人。她的蛰居是给自己放的长假,在储存好下一次面对外界的能量之前,她不想出门。
现在,伶子卡里的存款,只能支持她一个月的蛰居生活了。她打算调整一下状态,重新出去找工作。
不过下一次蛰居,也许在她感到疲惫后,又将重来一次。
“我觉得'蛰居’这个词,只适合用在动物身上。”她不觉得自己算真正意义上的蛰居。
我问她,生活中真的没有一个意义大到能让自己出门的人吗。
“没有。”她回答得很干脆。
但我相信,伶子的心里肯定渴望过自己的生活中有一个这样的人,一个能在停电的夜晚,陪她一起度过的人。
毕竟,单单跟植物沟通,是很难活下去的。
大本头象
蛰居 420 天
23 岁,住哪儿不想说,可能以后会去拍纪录片
在蛰居的一年零一个月里,大象说,他看黄片也无法直立。
那段时间他试过窝在床上一天看八部电影。
有一天凌晨四点多,第八部电影看到一半,他仰头闭上眼睛,看到很多雪花在眼前闪过。
是那种电视机坏了以后的一闪一闪的黑白雪花。
那一刻,他觉得他的人生就是这样了,坏了,死机了,黑白雪花了。
大象蛰居是因为抑郁症,手抖,失眠,头痛欲裂,情绪失控。他无法跟人正常交流,甚至起不来床。
为了避免他自杀,大象的妈妈让他搬回家住。他就蛰居在房间里,窗户常年不开,挂了三道窗帘。
他的床分成两半一半是堆起来的书和脏衣服,一半是睡的地方。妈妈会趁他走出房间的间隙,把床上的脏衣服抱去洗。
不过,妈妈是个很厉害的人。
为了让大象不锁房门,她进行了长达数月的强硬交涉,终于让大象屈服。
她想要大象多出去走走,就报一些老年旅游团,把他带去张家界之类的地方。
大象告诉我,妈妈的办法虽然很笨,但确实很有用。
在蛰居的那段日子,妈妈就是一个守在悬崖边上的人,她随时准备着,在大象准备跳下去的时候,拦腰将他截住。
他感到庆幸,妈妈每一次都能把他拦住。
尤其是之前发生过的这么一件事。
有个亲戚来大象家,出于某种猎奇的目的,他悄悄打开了大象的房门。大象躺在床上,闭眼但没睡着。
紧接着他听到亲戚很轻很轻地笑了出声。
他躺着一动不动,心里满是无力的屈辱。
就在这时他听到妈妈的声音,很沉稳。妈妈对那个人说:“你给我滚。”就这样把人家给轰出去了。
大象觉得自己最幸运的地方,就在于他有这样一个包容和强势的保护者。
我问大象是怎么走出来的时候,他概括得很简洁:“接受治疗,按时吃药。多出门走,多跟人聊。”
虽然简洁,但走出的经历想必比蛰居要难得多,好在他一直有一个陪他共同面对的人。
“年轻人没病的话,还是别蛰居了。”大象说,“蛰什么蛰,越蛰越病。”
现在他和几个朋友合作,打算拍部短片。忙起来了,感觉还不错。
听说,妈妈挺为他骄傲的。
在采访了这么多人以后,我发现,其实每个人都可能是隐藏的蛰居族。蛰居族的生活,也很有可能是你我的生活。
那种孤独和逃避的感觉,我们都是一样的。
逃避上学、逃避工作、逃避人群、逃避压力、逃避期待、逃避不喜欢的未来。
但是,逃避的成本实在太高了。
有不少没有独立经济能力的蛰居族,仅仅依靠父母或他人,来获取自己想要的生活——无论这种生活方式,是蛰居抑或是其他,都是可耻的。
逃避的方式有很多,但承认自己无能这件事,并不代表勇敢。
当然,也有真心想逃离人群的人。对于他们来说,强行让他们跟外界接触是很痛苦的。
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建立起的快乐和世界,不应该被随意歧视,他们也不应该为此感到惭愧。
在采访的人里,有一个男生是这样回复我的。
他说:“我不在乎你怎么想。你知道吗,有些人就是情愿让自己的人生变成这样子。”▲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我要WhatYouNeed(ID:newWhatYouNeed),转载请联系出处。
职场人饮食生活调研问卷
“要加班”“没空吃饭”“没空谈恋爱”“没空认识新朋友”……很多职场人士把这些作为自己不好好生活的理由,甚至连最基本的吃也搞得马马虎虎。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吃得健康是身体的本钱。
今天,你做吃的了吗?吃得怎么样?
猎聘联合每日优鲜共同推出此次问卷调研活动,请您在百忙中参与填写,与我们分享您的饮食生活状态。非常感谢!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参与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