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闪亮的坐标】用数十年时间去建成一座红色文化博物馆

奥一君 奥一新闻 2022-12-03



奥一记者来到深圳东江潮红色文化博物馆

与馆长肖成洲对话

了解这座红色博物馆

以及他与博物馆的故事


博物馆展品丰富,一年接待7万多名参观者


深圳东江潮红色博物馆坐落于龙岗区龙岗街道,藏于路边众多的商铺之中。记者沿着楼梯走到二楼,博物馆在眼前正式拉开帷幕。据了解,东江潮博物馆馆藏2000多件红色历史文物,展出390余件。
记者注意到其中一件文物,是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整个教导团的毕业签名留念。在解放广州之后,这支队伍下一站将解放深圳,所以写着八个大字“奋勇前进 广州再见”,上面一个个名字的背后是一位位英勇奋战的战士,看着这些笔迹,隔着时空也能感受到他们无比坚定的决心。


馆长肖成洲介绍,东江潮红色文化博物馆有延安杨家岭大礼堂的风格,装修成窑洞的样子,墙壁用黄泥巴直接喷涂,让人在现场有一种穿越感。此外,博物馆陈列着中国共产党自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这个时期的文物,革命文物算比较齐,串联着整个历史的发展脉络,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近代史和革命发展历史。

自2021年以来,深圳东江潮红色文化博物馆接待了4000批前来参观学习的组织单位,2021年接待了7万多名观众。2021年3月,博物馆举办了华南地区申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现场论证会,来自广东省、深圳市各个部门的专家学者齐聚东江潮红色文化博物馆。
博物馆除了有后辈前来学习英烈精神,也有曾经的战士来此找回记忆。
肖成洲告诉记者——
去年有一位东江纵队的老战士来访博物馆,在博物馆还没有开门的时候便在楼下等待,每次参观的时间很长,今天参观完,明天还来,后天还来,连续来了一个礼拜左右,有时候就是一整天都在这,这位老战士时不时感动地流泪。


在肖成洲的印象里,这位老战士胸前戴着非常多荣誉的勋章,每次观展都十分认真,这也深深地感动着他。
建红色文化博物馆是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


肖成洲在广州上大学,大学期间修读国际贸易和艺术两个专业,按他的原话说,读国际贸易是因为当时学经济很热门,而读艺术则是为了个人的兴趣。后来他下海经商,开始积累一些财富之后,便开始收集文物。

“参与创办红色博物馆的机缘是当时毕业以后来到深圳工作,感受到我们整个人民幸福翻天覆地的变化,然后自己从小看一些革命电影,被这种红色基因和精神深深地影响,就开始收藏散落到民间的各种革命文物。”


后来,当收集的文物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之后,肖成洲为了让文物发挥真正的社会价值,最后就萌发了创办一个红色文化博物馆的想法。
肖成洲对奥一记者说:“因为不断的投入,不断的有收获,最终萌发出一种回馈社会的感想,所以就用行动去努力完成了愿望,创办了东江潮红色文化博物馆,将一两千件的革命文物展示出来,让年轻一代了解历史和学习精神,这种教育方式是更为立体的。”
先辈守护国家和人民,后人传承英烈精神


在抗日战争的展览墙上,有两本革命文献的表面发黑,是被烟熏得发黑的。当时华北地区的村落被日军轰炸,日军采取了烧光、杀光、抢光的政策,这两本文献正是当时留下来的。



这两本文献是在燃起大火的村庄的夹缝中保留下来的,被一位老同志保存着。我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想跟他沟通,希望能够转让过来。在之后的十年里一直与他保持联系,我知道这名老战士他喜欢吃我们广东的豆腐乳,所以我每年的节日都给他寄过去,连续寄了十年。直到有一天他给我打了电话,说看到我传承革命英烈精神的心意,愿意将这两本文献转让给我。然后过了几个月我就听说他已经离开了。”


对于肖成洲而言,这两本文献有着特别的意义,给他带来很大的触动。
在肖成洲看来,很多历史节点已经过去,现在人们很难切身体会英烈精神。但他认为——

青少年可以多看一些老革命电影,去祭拜一些革命英烈,对历史故事进行一个深入的挖掘,了解到革命先烈为什么成为先烈,感悟他们的付出和牺牲最终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此外,也将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奋斗精神和牺牲精神沿用到我们今天的学习中、生活中和工作中,提升自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付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英烈们并非生来伟大,是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成就了伟大。他们永远不会被忘记,顺着历史文物、革命故事,我们触摸着时代的印记,也希望能从中学习到英烈们的伟大精神,并在新时代里践行这些精神。
——END——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詹越慧视频:奥一新闻记者 罗骏贤设计:梁雪儿


 阅读推荐 


 ~夜读~ 
加入群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