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新路移交难,或涉多部门协同原因”,专家支招了!
奥一新闻大型策划
“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大调研”
持续聚焦龙华“道路之困”
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
奥一新闻记者梳理
近五年龙华区大力推进路网建设
新建道路近百公里
▽
☛ 《龙华区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新增道路里程41公里”;
☛ 《龙华区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建成39条道路”;
☛ 《龙华区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新增道路里程超过20公里”;
☛ 《龙华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新增道路里程20公里”;
☛ 《2022年龙华区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新增道路里程14.5公里”。
道路建设“加速度”难免有瑕疵
新建道路“移交难”逐渐浮现
▽
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局龙华管理局,截至今年六月中旬,近五年169条新建道路中,完成移交的有29条,其余正在办理移交中或暂未移交。
奥一新闻记者了解到
部分没能完成移交的新建道路
或因作为周边项目临时道路而推迟移交
或因在未移交情况下开通而面临现实管理困境
对于新建道路“移交难”的原因
专家分析
或与多部门协同有关
此前报道:
奥一网大型策划
“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大调研”
第
4
期
“高手”有“高招”
走好新形势下的群众路线,须善于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好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时值奥一网发源30周年,从即日起,奥一网推出大型策划——“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大调研”,聚焦社会治理的痛点、堵点,深入分析成因及解决方案,推动问题的解决,用“心”走好群众路线。
专家分析:
“移交难”或涉及多部门协同
深圳市决咨委社会治理组专家委员吴滨表示,一条道路从提出、计划到投入使用,中间需要经过多个环节,涉及部门众多。
深圳市决咨委社会治理组专家委员吴滨,资料图
建设单位对道路建设完毕后,移交环节出现难点,还可能与各职能部门之间协调不一有关,“学术上有个词叫做‘合成谬误’,职能部门通常都会制定自己的规定和标准,从其角度来看这个标准是客观、合理的,但当多部门的规定、标准放在一起的时候,可能会形成冲突。”
加强规划先行
优化资源利用
针对具体情况,吴滨介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为了方便开展工作而建一条简易道路,并在后续配合项目进度将道路完善建设,让二者几乎同时投入使用,这是常见的做法。“部分新建道路因项目建设需要而临时封闭是可以理解的。”
但对于道路建好以后被封起来当做项目临时道路的情况,吴滨认为,相关部门应在后续工作中探索更优解之道——
“部分道路建好了,项目还在建,可能涉及到前期规划的问题。为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相关部门应坚持规划先行,避免因建设进度不一致而产生的资源利用不到位。”
守住安全底线
创新管理办法
《深圳市城市道路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城市道路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规定程序组织工程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今年四月发布的《深圳市道路设施移交接养管理办法》则对道路设施移交事项进行了规定,建设单位在道路设施移入之前,负责道路设施的管养,承担因道路擅自开通导致的责任。
也就是说,依照相关管理办法,道路建设完毕后,应及时组织验收及移交,方可开通使用。但在实际中,却有部分未完成移交手续的道路已经开通,车辆违停现象屡见不鲜。
对此,吴滨认为,一些道路已经修建好,面对现实需求,只要能守住安全底线,按实际需要使用新建道路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安全底线如何守?“这就需要评估道路无法移交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因为一些与安全关联系不大的因素而无法移交,那这种按需开通的做法也是在回应市民呼声,但如果是安全方面的条件不达标,那毋庸置疑是不能开通使用的。”吴滨解释道。
未移交路段的开通,往往还会面临管理困境。面对车辆违停等管理难题,吴滨建议——
可以由政府部门牵头,借助人大、政协等力量,经评估制定临时方案,对道路进行刚柔并济的事实管理,“交警虽无法对未移交道路履行执法权,但可以用好管理权。”
总监制:陈文定 邹莹
总统筹:周昌和
执行统筹:任笑一 陈璐璐 刘晨
主笔:奥一网基层治理研究员 郑少纯
产品:廖静文 钟莹
设计:郑柏琪
视频:彭峥
编辑:林紫雯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