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这区已实现"100%入读公办学校",为何还会引发投诉?
自2016年1月1日起
“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
政策实施后的首批“二孩”
在今年迎来第一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高峰
学位供给成为热点话题
盐田区目前已实现
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100%
入读公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
为何仍投诉频发?
奥一新闻大型策划
“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大调研”
盐田学位之争系列
第②篇
聚焦群众关切
奥一网就热点问题采访了盐田区教育局
共同探讨
如何让孩子享受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
1.面对“二孩”带来的学位需求增加,盐田做了哪些准备?
盐田区教育局表示,面对二孩入学高峰,盐田此前已经做好预案并启动,即便今年报名的孩子激增,一样能保证所有符合条件的孩子在学区内入读公办学校。盐田区今年通过扩班解决了12班516个学位,有效应对了学位增加需求。盐田教育一定会保障孩子们就近入读公办学校,办好家门口的教育。
2. 盐田区教育局公开消息显示,已实现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100%入读公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但家长投诉依然频发。盐田区如何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盐田区教育局回应,近年来,盐田区致力于建设家门口的好学校。2020年组建区教科院学校集团,2022年引进深圳高级中学来盐办学,推动乐群实验小学项目式跨学科课程改革。目前,盐田区正在全力推进国家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区教育局也持续探索在盐田街道片区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取得突破。
盐田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将组建教科院、外国语、实验三大特色基础教育集团,推动盐田高级中学建成全市一流高中,拓展与深圳高级中学合作办学成果,加快引入市属名校、高校来盐合作办学。
3. 面对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分配的意见,盐田区将如何优化相关政策?
盐田区教育局表示,现行政策会根据人口动态变化持续完善、调整,后续盐田区教育局也会针对现行政策继续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欢迎大家来跟我们提更合理的建议。”
如何让孩子享受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
优质教育资源稀缺,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是深圳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需要面对的挑战。
这些问题如何解决?
说起来很简单,一是做大“蛋糕”,二是分好“蛋糕”。但做起来却不容易。
以盐田区为例,缺少名校一直是盐田人民心中的痛。官方说法是“在全市叫得响、有影响的学校不多”。直到去年,盐田才实现名校合作“零突破”——深圳市高级中学盐田学校开始招生。
名校来了,学位如何分配,也是一个幸福的烦恼。
什么是名校?什么是优质教育资源?
对于家长来说,就是大家都挤破脑袋想把孩子送进去的学校。所以,深圳市高级中学盐田学校学位竞争十分激烈。按照积分入学、就近入学原则,周边买了房的家庭有竞争优势,认为自己的孩子应该优先享受名校学位。
然而,这却不符合名校和主管部门的初衷。市里的名校到区里办学,官方说法是希望带动区里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并非一句口号,而是有深层次的逻辑。名校之所以是名校,最重要的是两点:一是生源,二是师资。所以名校一般希望通过大学区招生,吸引更多优质生源。另一方面,区里千辛万苦引进一所名校,也不希望只辐射周边几个小区,这很好理解。
为了用好名校资源,盐田区通过设立大学区,采取“积分入学+随机排位”制度分配学位。60%的学位优先保障积分高的家庭;40%的学位用于“随机排位”(俗称抽签),让非深户租房家庭的孩子也有会上名校。
这样的分配方式看上完美,但因为学位竞争过于激烈,让不少盐田户籍有房家庭的孩子不能直接凭积分入学,面临与非深户家庭孩子一起参加“抽签”的尴尬境地。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局动了原本属于他们的“蛋糕”,这不公平。
其实,怎么分配才算公平,各有各的理由。不能说名校学位跟住房绑定就是最公平的,其他家庭靠“抽签”分到一小块“蛋糕”就有多不公平。公平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引入一所新的名校,按照大多数家庭的利益探索分配制度上的改革创新,也是有必要的。
引发矛盾的最根本原因,还是优质教育资源太稀缺。如果把“蛋糕”做得更大,在分配时也能够更好地照顾各方利益,让更多孩子享受家门口的优质教育资源。
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也不只是盐田区的问题,在深圳各区都存在这个问题。今年因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的第一批孩子到了上小学的年龄,深圳各区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更加激烈。即便是在名校众多的福田区,也有多所名校的录取积分较去年上涨1~3分,家长们需要拼买房时间。
不可否认,名校稀缺是盐田义务教育的短板,但也要看到,盐田教育“盘子”小,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仅17所,其中小学 11所、初中3所、九年一贯学校2所、完全中学1所。每引进一所名校,对盐田教育质量都有很大带动作用。正因为如此,盐田在教育改革创新、促优质均衡发展方面可以轻装上阵、加速奔跑,期待盐田持续加大优质学位供应,不断优化招生制度,把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办成群众心目中的好学校。
总监制:陈文定 邹莹
总统筹:周昌和
执行统筹:任笑一 陈璐璐 刘晨
主笔:奥一网基层治理研究员 郑少纯 蒋清君
产品:廖静文 钟莹
设计:梁雪儿 郑柏琪
视频:彭峥
编辑:林紫雯 王泽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