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脾气大的武汉人,夏天过得比你好

严雨程 中国新闻周刊 2018-06-15


带我去武汉

 

现在去武汉,只能让人想到三件事:炎热、姑娘和宵夜。

 

每年夏天,全国各地都会流传“热跑了非洲人”的段子。人们不知道,这个故事的源头只能是武汉。

 

闻名遐迩的武汉长江大桥,没一个武汉人敢在盛夏步行通过。当地记者做过试验,在路面磕开一枚鸡蛋,几分钟便在扭曲的热浪中烫熟了。


为了度过炎炎夏日,旧时武汉人喜欢摆竹床阵。


昔日的小巷竹床阵现在已难以看到。图/武汉晚报 摄/胡伟鸣


街坊邻居,一家一张竹床,一水儿排开。捧着冰西瓜或端着冰绿豆汤,再摇着一把蒲扇,这家竹床坐一坐,那家竹床躺一躺,顺嘴聊几句家长里短,最后伴着晚风入睡,夏夜也变得好过了。


漫长的苦夏塑造了武汉人粗糙火爆的性格,遇到了不痛快的事,他们从来不会憋着掖着,而是痛痛快快的骂出来:“个板马滴。”

 

这个特点,在武汉姑娘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伴水而生,武汉的女孩子们漂亮又热情,越是炎热,她们越是穿的时尚清凉。大学时,若是哪个同学找了个武汉的女朋友,绝对能引来男生们赤裸裸的嫉妒目光。


但相处一久,武汉女生脾气暴躁的一面便会显露出来。就算是男朋友,她们也决不会温温柔柔的说话,而是扯着嗓子喊:“你个狗日的,跟老子过来。”


武汉方言墙。


和同样易怒的四川和东北不同,武汉人是锋利的,说话时夹枪带棍,赫赫有名的“汉骂”更是吓退了不少外地人。

 

别怕,他们真的没有恶意,只是火气大而已,毕竟天气已经这么热了。如果不是真的在吵架,他们对话中的所有脏字儿都可以默认为感慨。

 

另外,武汉的夏天虽然粘腻,武汉人的性格却很爽朗,瞧不起眉来眼去和扭捏做派;更看不上虚张声势和装模作样;至于做人做事不到位、夹生半吊子,那是要挨骂的。这种直来直往的性格很好的体现在生活方式上。

 

比方说过早,即便是在酷热难耐的三伏天,武汉人也要吃上香脆的油饼油条,哪怕在油锅前打着赤膊、等的汗流浃背也绝不在乎。为了一口吃食,武汉人真是多热都不怕。有个笑话说,一个人下了地狱,阎王把他扔进油锅里炸,谁知他却泰然自若。阎王问其原因,答曰“我是武汉人”。


武汉特色早点面窝。


而所以如果想在夏夜觅食,汉口的吉庆街绝不能错过。内行的武汉人都知道,好吃佬必须去汉口。

 

市井生活的集大成者——大排档文化,就发迹于吉庆街。

 

吉庆街是个命途多舛的地方。虽然是二线城市,武汉在外的口碑却不太好,尤遭人诟病的是卫生状况和文明程度,曾有领导人皱眉评价“武汉是全国最大的城镇。”后来武汉想评选文明城市,吉庆街成了首批开刀对象。



几经重生改造,现在的吉庆街失去了很多往昔的烟火气,夜市盛况也远不及当年,但无论如何,它现在仍是全国唯一允许占道经营的场所。


街道宽不过十来米,而且路面还凹凸不平,白天烈日炙烤下,吉庆街上路人稀稀,一副无人问津的惨淡模样。但是一到晚上,满天星辰爬上头顶,暑热遁入夜色,这里就变成了人声鼎沸的大排档圣地,来这里宵夜准没错。



值得一提的是,热干面虽然被全国视为武汉的名片,但武汉的美食绝不止热干面那么单调,在吉庆街上,你要敢点热干面当宵夜,武汉人定瞧不起你。

 

身处鱼米之乡,吃宵夜的时候,武汉人总爱点上一盘清炒藕带。善吃藕的湖北人将藕的价值开发到极致,藕带就是夏天最清爽解腻的美味。


武汉一超市正在售卖的藕带。


藕带是时令菜,即成藕的幼嫩根茎,一般只有雨后的夏季才能吃得到,且无法离开当地品尝,任何形式的储存都会让藕带风味尽失。新鲜的藕带,无论是清炒还是酸辣,那口脆爽能让武汉人魂牵梦绕一整年。

 

水下的部分能吃,水上的部分自然也不能错过。

 

新鲜的莲蓬是武汉人消暑的常备水果。莲蓬是莲花的花托,拨开莲蓬柔软清香的外衣,里面藏着十来粒绿绿胖胖的莲子。咬开新鲜的莲子,清甜的汁水伴随着莲心的微苦,一身燥热都随着莲子壳儿飞到了九霄云外。

 

“莲子好东西,消火的。”

 

夏天,如果有机会逛逛武汉的菜市场,一定能有看到莲蓬堆积成山的摊位,小贩正蹲坐在地上用心剥莲蓬的壮观场景。


图/楚天都市报


宵夜上菜前,先来几粒莲子。聊开心了,对身边的朋友骂上两句,引来三三两两的笑声,实在是不枉做个武汉人。

 

上菜了,剥开红通通的小龙虾,来一把焦香十足的烤串儿,一碗清爽可口的凉面,吃罢再一人一碗带着冰渣的绿豆汤,整个胃都在高喊着满足。


武汉的宵夜啊,诚不我欺。


吃高兴、玩高兴了回到家,第二天清晨,床边玉兰花或栀子花的香气会轻柔唤醒你,那是妈妈带回来的。



栀子花和玉兰花是武汉夏季的标配。玉兰花是挑标志的两朵串成一串,栀子花则是大剌剌的四、五朵随意绑在一起,香气放肆而长久,一如武汉女生们的爽朗性格。武汉嫂子们总会在早晨买菜的时候顺手捎一些,有的直接带回家放在床头,讲究一点儿的则绑在头发上、别在胸前,那比簪子或者胸针更有魅力。

 

武汉女作家池莉曾以吉庆街为原型写了小说《生活秀》,卖鸭脖的老板娘双扬让人们看到了真实的武汉,那是一种龃龉生活中里的诗意。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这世上最容易的,是看破红尘,难的,却是命里打滚。”


2003年电影《生活秀》 女主双扬(陶红饰)


不久前,武汉这两个字开始密集的出现在网络上,颇有一跃成为网红城市的潜质。但无论如何,武汉都成不了网红,因为它并不想接纳每个人高屋建瓴的理想,那是属于北上广的;它能接纳的,是对世俗生活的渴望。


在武汉,你总能找到自己的容身之所,因为这座城市脚踏实地的烟火气是真实的,热气腾腾的市民生活也是真实的。


文:《中国新闻周刊》新媒体记者 严雨程

值班编辑:俞杨



▼ 

推荐阅读


沉默的首任国安部长凌云:永远像没事人一样

毛坦厂中学:只为高考而生,复读是“有期徒刑一年”

为什么你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意吃学习的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