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寰行中国寻族记:一不小心进了宁古塔!

2016-10-28 地主陆 地主陆


秋叶红了的时候,我跟着“寰行中国”别克自驾车队去了趟东北,起初觉得只是一次北国风光之旅,没想到不光探访了古渤海国遗址,还意外深入了传说中的宁古塔



古渤海国,是唐朝时期靺鞨族建立的一个王国,疆土范围相当于今天中国的东北地区、朝鲜半岛的东北地区以及俄罗斯远东一部分。其实渤海国起初叫“震国”,开国国王大祚荣自称“震国国王”,他愿做大唐的藩国,唐玄宗(就是杨贵妃的老公)派使臣前往册封,但大唐和震国之间隔着个契丹国,契丹人不让唐人在自己境内走来走去,陆路走不通,大唐使臣只能从山东出海,经渤海湾北上,册封震国王大祚荣为渤海王,自此这片疆土就叫渤海国


渤海国建国两百多年后,被契丹消灭。契丹人凶残,摧毁了渤海国几乎所有的的建筑和史料,目前尚存的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是极少的几处可供参观的地方,位于现在的黑龙江省宁安市


上京就是都城,龙泉府是王宫,占地极大。宫城早已被毁,连断壁残垣都没,只留下一些宫殿的基础


城墙的基础也在,但城墙都是后来堆砌的


我狠赞赏当地文保部门没有原地盖假宫殿的做法,他们在旧宫殿遗址中间种植了狠多鲜花。

陪同我们的工作人员突然说:你们知道宁古塔吧?


宁古塔?当然知道,以前看二月河的书、后来看清宫影视剧,都提到过宁古塔,是关外苦寒之地。犯下重罪但不足以杀头的重犯,会被发配到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披甲人就是披着盔甲的士兵。无论以前多显赫,到了宁古塔就要给士兵当奴仆



宁古塔并不是一座塔,而是一个满语名字,清朝设宁古塔将军镇守东北,最初设于黑龙江省海林县,现在还有遗址



康熙5年,宁古塔将军的驻地迁到了现在的黑龙江省宁安市,也就是刚才提到的古渤海国上京龙泉府旧城。谁曾想到,这一片花海所掩盖的尘埃,竟牵连着那么久远深厚的历史。我发图片给《甄嬛传》的作者流潋紫,这位笔下常提到宁古塔的女子不禁惊呼:天呐,那么美!

然而史实是残酷的,能活着从内地到达宁古塔就已算幸运,能在宁古塔活下去就更难了,要是能从宁古塔生还,简直难上加难


但有一个犯人做到了,他不光在宁古塔好好地活了二十几年,还在宁古塔生了儿子,而且还活着回到了关内。


这人叫吴兆骞,苏州人,清初顺治年间得中举人,但该科江南考场曝出舞弊案,顺治皇帝管得宽(或者叫管得紧),把江南中榜举子统统叫到北京,当庭重考。吴兆骞交了白卷,有资料说他因为看到士兵在旁,胆战心惊无法提笔,我倒更相信是读书人的犟脾气,尤其在当时的背景下,汉族书生对满清入关颇多不满,交个白卷以示对刀枪的抗议。


顺治皇帝砍了江南考官的头,但没杀吴兆骞,将他及同案几个复试不合格者发配宁古塔。一个苏州人,一个苏州读书人,从北京一路步行,走了四个多月终于到达宁古塔,就算放到现在,有这样的徒步旅行者么?何况他还戴着枷锁,路上肯定吃得狠差,住的招待所肯定也狠差。


神奇的是他们这一行都活着到了宁古塔,而且到达之后没被奴役。宁古塔将军巴海对文人颇有礼遇,请吴兆骞当自己孩子的私塾老师,这日子算是能过下来了。闲暇之余开荒种菜,还和同案流放的方拱乾四处溜达,在这片古渤海国宫城遗址上抚今追昔,发幽古之思,写今世诗词。现存古渤海国的文献极少,他们二人的作品成了珍贵的记录


宁古塔的日子再好过,那也毕竟是在偏远荒僻之地。吴兆骞给儿子起名叫“苏还”,就是巴望着回苏州。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他在给老朋友顾贞观的信中说:课徒之暇,间吟咏。正如哀雁寒跫,自鸣愁恨。 他还说:弟年来摇落特甚,双鬓渐星,妇复多病,一男两女,薇藿不充。回念老母,郁然在堂。迢递关河,归省无日。


吴兆骞之所以向顾贞观哀叹求助,因为顾贞观也是一名私塾老师。他可不是一般的私塾老师,他是康熙朝重臣明珠大人家的私塾老师。顾老师教的学生非常有名,就是“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纳兰性德。


皇亲国戚、青年才俊、满清第一词人纳兰性德从顾老师那里了解了吴兆骞的情况,出手营救,终于在1681年打通所有关节,让吴兆骞全家回到关内,这时他已经被流放宁古塔整整二十三年


顺便说一句,古渤海国都城旧址、宁古塔旧址的附近,出产的“响水大米”鼎鼎有名。拂去历史尘埃,总有意外收获



随车队参加“寰行中国”2016别克•中国文化之旅收获颇丰,别的故事留待以后慢慢再说





我是地主陆,带你吃喝玩乐的地主陆
秋日传奇,吃在嘴里

搭一艘温暖欢乐的船去阿拉斯加

几道家常菜,下饭下酒都是极好的,而且不难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