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错过!《装饰》杂志年度优秀论文的精彩看点
2014年,《装饰》杂志进行了首次“年度优秀投稿论文”的评选暨交流活动,并从此作为年度常设活动举办。今年举办的该项活动已是第三届。
一直以来,《装饰》杂志都强调文献性与记录性,在实务研究中融入理论研究是杂志的一个努力方向。通过这样的评选活动,本刊旨在弘扬扎实严谨的学术风气,也意在向广大作者进一步明确《装饰》杂志的学术标准和投稿要求。
本次评选以2015年《装饰》杂志发表的投稿论文为对象,主要集中在“教学档案”“史论空间”“个案点击”“设计实践”“民俗民艺”五个栏目。经过栏目编辑的严格审定与投票讨论,从数百篇已发表的论文中再精挑细选出主题鲜明、观点新颖、论据可靠、语言精炼、可读性强,并有原创性的17篇佳作为“年度优秀论文”。而被授予“年度优秀作者”荣誉称号的29位作者则来自近20所高校,地区范围涵盖了国内十余个省市。
本刊编辑部将于2016年5月14日召开“问路中国设计——《装饰》杂志年度优秀作者交流会”活动,意图通过作者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加强设计门类下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
《装饰》杂志综合性强,涵盖内容广泛,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写作路径各不相同,通过与作者之间面对面的沟通有利于激发新的启示,也希望发现更多的“好选题”,挖掘出“好作者”的更多研究潜能。
2015“年度优秀投稿论文”
终选名单如下(共17篇)
史论空间(4篇)
栏目主持:周志
第1期
契约与装饰——明清徽州营造活动的行为规约
陈庆军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推荐语:对于建筑装饰,历来的研究文章多集中在视觉形式以及审美内涵这些领域,而隐藏在其中的营造规约,即制度文化却常常被学界忽视。如果想深入了解某段时期、某个地区的民间造物与装饰的行为方式和审美习惯,记载着民间规约系统的文书与笔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作者即是由这些数量庞大的文书契约入手,探讨了明清之际徽州建筑具体营造活动中所涉及到的人、财、物等多重要素的组织与调和。本文选题角度新颖,结构清晰,行文流畅,虽然限于篇幅没有深入展开更具体的案例研究,但观点已基本表述明确。
第6期
东周礼制规范下工艺技术发展的内卷化与“他律”逻辑
徐东树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推荐语:东周时期青铜文化在衰落的同时却为何又包含了技术的不断进步?《考工记》的技术知识记载为何会出现“有意差错”现象?李约瑟为什么会提出“中国为何没有技术革命”这样的难题?本文的写作从一系列的提问出发,并尝试以社会学中的“内卷化”社会演化术语来阐释这些现象和疑问。对《考工记》等古文献的解释研究是设计学理论多年来的显学,但如果不加疑问地埋头于单一文献的考据之中,难免会造成视野狭窄的遗憾。本文作者在设计理论基础上对历史学、社会学等其他人文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的通晓与运用值得借鉴。
第9期
易木为铅——聚珍仿宋体的开发及其周边
孙明远、李冰湜、黄莹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
推荐语:本文是建立在作者掌握大量确凿史料基础上的,针对一款具体的金属活字字体发生发展完整过程的严谨的设计史研究论文。从该字体的时代背景、设计者信息、开发缘由、技术手段、开发过程、构成、使用、传播,一直写到历史影响。由于文章不仅依据了既往学人的研究成果,更根据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展开研究,因此不但论述内容详实深入、线索清晰明确,论述的过程也非常规范、可信,体现了作者严谨、仔细、谨慎的学术研究态度。
第10期
“旗袍”和“祺袍”称谓考证
朱博伟、刘瑞璞 北京服装学院
推荐语:“旗袍”与“祺袍”,大陆与台湾地区这两个称谓的背后包含了多少历史信息?“旗袍”样式的起源及发展经历了哪些历史阶段?本文作者从一个具体的问题出发,研究对象虽然只是小小的两个名词的辨析,但从这里延展开的,却是自清末、民国,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女性服饰风尚演变的一部大历史。这种从对某个问题的思考出发,由小及大的选题及写作方式值得称许和推荐。
个案点击(3篇)
栏目主持:李云、王小茉、徐璐
第5期
公共艺术植入旧城景观营造研究——以马来西亚槟城乔治市为例
林添财、黄 越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编辑语:作者选取了马来西亚槟城洲因“乔治市节庆”所产生的两个系列公共艺术作品入手,采用了图像采集法考察了民众对这两件作品的喜好程度与其背后的深层原因。通过作者的客观分析和深入解读,让我们看到了受欢迎的公共艺术作品未必是为了文化的涵义而设下许多条条框框的符号,或是盲目的追求文化性的作品。文中作者还为槟城旧城街区未来更新过程中的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监管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这是城市公共艺术中时常被忽略但又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本文的闪光点,可为城市管理者和公共艺术创作者予以启示和借鉴。
第7期
混杂型历史街区自组织更新现象及其启示——以武昌旧城昙华林街区为例
赵衡宇 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编辑语:混杂型历史街区具有非典型性的街区文化特征,但也是历史街区的常态。作者的研究视角首先跳脱了以往此类研究乐于用“贴标签”的方法来界定街区建筑,从而导致历史街区完整价值与再生资源的毁坏。取而代之的是用真实的案例剖析和实地取证调研,证实了作者所倡导的自下而上的“自组织更新模式”的可操作性,以及充分体现了主体参与的文化价值。其对于当下中国“拆旧建新”、“修旧如旧”的城市更新模式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第10期
在传统制造型企业中引入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策略
钱晓波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编辑语:现在有很多企业希望引入服务设计,从提供产品转型为提供服务,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文章作者以MD家具集团的转型升级为例,分析了企业从品牌文化的改变,长期创新架构的搭建,再到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的综合过程,而不仅仅把研究视野放在消费者的体验环节,这是本文的最可贵的地方。
民俗民艺(4篇)
栏目主持:黄德荃
第9期
从汇源过山瑶还家愿仪式中“换装”看信仰双重性
李 彦、陈敬胜
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
欧阳露祎 湘南学院法学院
编辑语:本文属于民俗研究类,讨论了湖南永州蓝山县汇源过山瑶支系还家愿仪式中换装这一流程隐含的场域、身份的双重性,进而考察还家愿仪式所蕴含的信仰的双重性。采用了人类学田野考察的研究方式,抓住换装这一典型环节,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论述鲜活而有深度。
第1期
深耕易耨——云南红河传统农具哈尼族耖耙设计研究
王 强 江南大学创意与文化研究基地
李安娜 江苏大学艺术学院
第12期
苏北贮粮器具折子的设计研究
崔晓敏 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第12期
西南地区渡河器具溜索设计研究
张明山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编辑语:王强、崔晓敏、张明山这三篇文章大致可以归为一类,都是对民间某类生产生活用具的设计研究。这类器具在长期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对材料与制作工艺的选择和处理、对人机工学的无意识应用(包括造型、结构、材料等)等均逐渐趋于完善。它们可以说是设计的典范,但是民俗民艺类的投稿文章中,关于服装服饰、剪纸绘画等美的特征比较明显的这类稿件很多,对不那么美的民生日用类物品的设计研究并不多。这三篇文章被评为民俗民艺类优秀论文,首先当然是因为其研究角度、研究方式、研究深度很好,同时也有编辑部出于论文写作导向的考虑。
设计实践(3篇)
栏目主持:田君
第7期
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中乡土材料应用的社会性考量——新会陈皮村大型竹建筑设计实践及思考
吴宗建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编辑语:论文通过对新会陈皮村大型竹建筑设计的实践,阐述了如何立足本土,因地制宜,发挥资源和人力优势,从而真正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从社会性视角和价值评判标准的角度,对案例的实践过程和具体方法进行了分析,其中对如何关注文化生态突变下的技艺传承,如何发挥劳动技艺密集型产业的优势,以及如何从更深层次中评估可持续发展建筑的社会效益等问题的探讨,都具有较大的启示价值。
第8期
节约型设计实践与探索——南京地铁2号线公共空间概念设计
赵忠超 济南大学
赵 军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周 超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学院
编辑语:论文以南京地铁2号线公共空间概念设计的具体实践为切入点,比较深入地探讨了如何通过界面设计和照明设计,实现节能与节材。文章结构清晰,观点明确,不仅对案例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而且从理论高度对设计实践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当下,本文的案例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第10期
敦煌飞天披帛动画表现研究
陈 雷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编辑语:如何在动画中自然表现出飞天的飘逸和灵动之美,长期以来是动画设计中的难点问题。论文为我们解决这一难点,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对如何解决波动线的设置、动与静、平面与透视的矛盾、转面的安排等问题,都提出了有具体的建议。进而阐明飞天披帛动画从本质上,是一种具有高度原创性的再创作,而不是把一幅壁画“动化”的简单过程。如何通过实践,解决同类设计中长期悬而未决的关键难题,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值得推荐。
教学档案(3篇)
栏目主持:王小茉
第6期
照明设计教学中显与隐的转化训练
林 红、杨一丁 广州美术学院
编辑语:就像史论类文章的基础是资料丰富可靠,教学类文章的根本是课程内容扎实,教师确有思考。设计教学的难点,在于启发设计思维与操作技能训练两者的有效结合。林红、杨一丁老师的文章,重点阐释如何在照明设计课程进行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转化训练。课程通过“记录与叙事”(理论讲授和调研)“体验与想象”(构思设计)“界面片段表达”(成果制作)三个循序渐进的教学环节,结合一系列随堂练习和课程作业,探讨如何既将原理、规范等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能提高他们的表达、想象能力,在学习中积累经验。文章内容阐述详实,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线索清晰、效果良好,同时提出教师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无论在教学训练,还是在文章写作上,皆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第8期
法英俄三校插画专业教学模式比较研究
杨 璐 西安美术学院
编辑语:以教学模式为主题的文章不易撰写,出现的问题或者是内容偏于宏观,或者是如教学大纲般罗列。杨璐老师的文章《法英俄三校插画专业教学模式比较研究》在充分掌握三个国家三所院校插画专业的课程设置、组织配合及授课内容的基础上提炼信息,有选择性地阐释教学实施过程,总结教学特点,指出各自不同的教学培养重点,再由此上升至对三者教育理念、资源传统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作者的横向比较清晰明了,案例选取具有典型性;图像资料丰富,它们也是直观的教学效果证明。我国的教育资源环境特殊,利用西方设计教育经验的关键不是照搬模仿,而是结合自身情况,带有问题意识的考察,通过一门课程、一种方法、一类模式,探究其背后的形成因素,由教学现象至教育本质。杨璐老师的文章即是这样一篇具有示范性的教学类研究成果。
第11期
活化景观设计实践教学的新路径——台湾辅仁大学与闽高校景观专业参与式设计的启示
陈顺和、周维崇、傅宝姬
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园林学院
台湾辅仁大学
编辑语:实践是设计的核心。参与式设计实践教学的关键,是如何让学生融入景观改造的环境中——在技巧上,学会地景调研、与当地人沟通,以及空间分析、深入方案的方法;在思维上,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敏感度,理解设计项目的最终目的是构建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陈顺和等三位老师的景观设计实践教学,即是以上方面的有益有效探索。从文章内容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把控力强,教学方法多元得当,教学环节设计的连贯性、系统性良好;教师在指导和点评时,尤其注重对学生设计思维的启发,强调调研分析、叠层分析,而非追求形式与纸面效果。文章写作结构清晰,教学研究有问题意识,对这一方向的教学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以上17篇获奖论文的完整原文请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您也可以直接打开《装饰》杂志主页http:www.izhsh.com.cn/查看2015“年度优秀投稿论文”的相关信息。
请选中图片并右击“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即可查看PDF清晰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