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找理想生活的最优解,家具能做什么?

贾珊、赵华 装饰杂志 2023-03-12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内容摘要


凡屋的创始人陈安舜从建筑设计领域走进家具设计行业,可以说,凡屋家具自诞生就带有建筑师的眼光。凡屋跳出风格形式的束缚,追求从人们最熟悉、最平常的产品出发,原创令人心安的家具。“细微之处、方见真知”,出于对细节的敏感和追求,凡屋正在身体力行地关切城市人生活中的细腻诉求,给使用者传递更加确切的幸福感。凡屋的价值观、市场定位、受众群体,以及依靠设计构建品牌形象的路径,在与陈安舜的对谈中逐渐清晰。本文根据采访整理成文。

 
 
陈安舜

凡屋,即平凡的家。

与众多彰显个性化风格的家具品牌不同,凡屋似乎姿态更加平和,与其说在淡化风格属性,不如说用坚决地为大众而设计的价值取向勾勒了凡屋更具说服力的品牌个性。凡屋每一件产品的介绍页面似乎都努力将消费者的视线从家具的风格引向家具使用场景本身,极有耐心地将家具的设计细节和使用方法娓娓道来,使用说明涵盖了顾客可预见及不可预见的生活场景,有时会切中顾客的个性需求,有时会戳中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痛点。

尽管凡屋家具的外貌清新,但消费者大多在为家具所带来的使用方式、产品诉说的生活故事以及个性化的生活愿景买单,购买带有投票的意味。与凡屋家具的创始人陈安舜先生的对谈强化了这样的品牌感受,并让我们更接近凡屋的价值观和家具设计背后的初衷:

以平凡为名的背后是纵横豁达的城市视野,直面生活又以设计之力去改变生活的耐心、勇气和务实努力。
 

1


生活的延伸与可控:从建筑到家具



陈安舜进入家具行业之前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建筑设计师,七年多的建筑设计经历是培育陈安舜设计思想的土壤,同样也是促成他走向家具设计行业的契机,或者说是建筑将他推向了家具设计。

基于国内地产开发的设计模式,高密度居住类的建筑设计一般是宏观视角优先,即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视角,而这一类建筑产品是城市中最大体量的生活载体,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居住环境。长期住宅设计的实践积累促使陈安舜反思住宅建筑设计并非是生活空间打造的终端产品,甚至很多时候,并不是理想生活的最优解。在国家城市化建设的趋势以及城市带的发展方向下,国土使用愈发紧张,土地使用的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等指标的变化趋势使建筑设计越来越向小户型倾斜。[1]
 
与此同时,开发商要追逐产品竞争力、利润以及项目回款周期等现实问题,一个地产项目的开发优先会从城市发展和经济效应的角度出发。陈安舜觉得,建筑师在设计之初,是去寻求很多先天限制条件的平衡,比如考量规划需求、开发商需求以及业主需求,因此比较成熟的住宅设计作品是很接近唯一解的。这个唯一解是各方诉求平衡的结果,也是自上而下,而非自下而上的结果。在这个求解过程中业主话语的权重很难保证,最终答卷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未必是最适宜的,虽然使用者也许并不自知或习惯性接纳。
 

哥本哈根餐边柜迭代图

哥本哈根餐边柜规格图

陈安舜在建筑设计院的几年设计了大量的居住型项目,他深谙建筑设计领域里一些规范的擦边球,比如说建筑开窗的面积小于2/3的凸窗,进深小于400,不计入建筑面积,同样不计算容积率。[2]那么这部分规则是开发商竞相争取的一个设计点。这样设计做出来之后,户内多出的面积或飘窗空间等会成为户型有竞争力的卖点,与此同时,一线城市商品房高单价的现状,驱动使用者也更青睐具有类似附加值的户型产品。

但这样的户型设计需要很特定的家具才能去满足使用。从建筑设计的角度,设计师必须在户型框架下争取更大的面积,但是在建筑设计完成后,实际上消费者怎么去使用这部分空间是不在建筑设计考虑范围内的。
 
陈安舜直言,在他从业七年多的建筑设计生涯里,住宅设计类似套娃的模式,从户型到强排[3]都有基本的框架,即使有些空间是有缺陷的,也很难去改变它。
  • 一方面,户型趋于标准化是建筑工业化的基础,是不可逆的大趋势。

  • 另一方面,户型的标准化的背后,除了建筑新型材料的研发会使得户型类别出现波动外,户型基本是固化的,很难会在短时间出现新的户型样式。




就目前国内常见户型模式来说,陈安舜觉得好像开了一个灶,但是没有把这顿饭做好,做家具就是对这种缺憾的一种补偿:“我觉得家具是我能力范围内真的可以改变社会的事情。”
 
另一个转型契机也源自建筑户型标准化,“建筑户型标准化带来的还有一个副产品是建筑制图智能软件的产生”,陈安舜谈到自己从建筑设计师到家具设计师的转变时强调:“建筑制图实现量产将会模糊建筑商品房设计师的身份,建筑设计师的含义和界限都会发生变化,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居住空间实现个性化的定制,体现生活场景的差异化,家具、厨具和艺术品将在其中发挥很大的作用,设计师的视角也会慢慢地回归到人的这个角度,而不是完全站在一个很高的社会角度去考量,因为社会角度的一大部分工作被标准化和智能化的程序替代了。家具设计师与住宅设计师共同设计将会是一个趋势。”
 
以建筑视角甚至是城市视角去考量生活的时候,凡屋家具似乎比其他品牌多了一种俯瞰的眼光。在城市发展的框架、建筑户型的框架下生长出来的家具,其生长的逻辑也就不同于常规的家具产品。

 

2


生活的表情:凡屋视角的城市生活方式


 
其实从建筑转向家具设计的设计师还是有一定数量的,但是很多品牌可能更注重结构,比如榫卯,比如木材、材质或者家具的建构方式,但是凡屋家具更注重建筑和生活的匹配度和包容性。陈安舜进入家具行业的初心是非常坚定的,即发现建筑与生活之间一种更深层次的矛盾点,通过设计师的洞察力挖掘出来,并用家具的方式去处理好。
 
谈及家具受众的年龄层及客户群,凡屋有一套自己的划分方法。凡屋首先很明确地要做内销,要面向中国市场。在中国,不同圈层人的生活状态有着很大的区别,这种区别对家具的购买行为有直接的影响。家具是家庭支出中比较大额的消费,左右家具选择的因素除了对不同生活方式的追求,还有他们的财政收入,以及对自己财政的支配力。
 
一线城市如北、上、广、深吸纳众多外来人口,在人口的密集程度逐年增加,土地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城市供应的户型以小户型为主体,生活空间的局促,加之一线城市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更高,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就非常明显。

凡屋产品受众的年龄段不限于“70后”“80后”“90后”,但是共同的特点是集中在国内的一线城市,他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工作压力大,生活矛盾大,户内空间不足。但他们对居所有一定的控制力,包括财务、收入、生活方式上的支配力。以城市量级定位客群,而非以年龄段作为客户划分的基调确定了凡屋产品设计的视角。聚焦一线城市中的大多数,聚焦小户型,以家具为语言,提供某种生活方式的建议,立足于大众去做设计。可见,凡屋侧重的并非家具的形式风格,而是更加关切家具与生活间的连接。
 



哥本哈根餐边柜文案图


虽然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正在高速地更迭,但承载生活的居所面貌却没有显著变化,大多数家庭的家居布置一直延承某种固定的模式,然而这些模式显然已经不能与真实的生活场景相匹配了。

比如惯常人们更注重的是客厅,因为曾经长辈们需要招待亲朋好友,装饰、家居体现了身份,有一些炫耀的属性在里面。现在年轻人很少会有这方面的关注了,他们有自己不同的职业和爱好,他希望把自己的家打造成自己实现生活方式和生活理想的地方。不同职业出身的人,在同样一个户型里,比如作家、音乐爱好者或者宠物爱好者,对待固定客厅的想法有很多不一样,有可能不需要电视柜,有可能需要一个很大的桌子,等等。更注重倾听自己内心需要的人越来越多了,很多人并不会活在别人的目光下。这可能也是新生代城市使用者的一个写实。凡屋通过家具的迭代,也通过收集不同使用者的生活反馈,描摹出一线城市整体生活状态的图像。
 
比如,过去人们是以沙发、客厅作为生活的中心场所,但是现在桌子逐渐成为家庭里特别重要的一个中心,关联着家庭的日常事件和核心活动,很多时间段家庭成员都绕不开桌子。比如就餐,比如全家人一起工作或者学习,以及访友,大家喝一杯咖啡,或者聊天、对谈。甚至观看电视的场所也发生了转移,如过去一样很正式地坐在沙发上去看电视的状态就很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与就餐相结合的观看方式。基本上所有的家庭公共活动的中心,整体发生了一个转移,餐桌的功能被不断放大。在家庭重要空间从沙发迁移至餐桌的过程中,因为坐姿没有那么慵懒而且人与人可以面对面交流,餐桌边围坐的家庭成员间的生活黏性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另一个变化是我们过去习惯把空间功能化,很少考虑人情绪上的需求,比如睡觉去卧室,吃饭去餐厅。空间是独立且缺乏弹性的,传统家具扮演强化这种功能性并且分割不同空间的角色。而现在的家庭更加平台化,更强化独居或者共享的感受。

比如,很多时候卫生间成了一个家庭避难所,很小,很封闭。有时候使用者不是去使用,而是在卫生间“独居”一下,在卫生间多坐一会儿或洗澡花费很长时间,他实际上是去里面放空的。这就充分说明房子再大,城市人实际上是缺乏某些心灵上的寄托,然而强化使用功能划分的居住空间并没有提供安放寄托情感的场所。因为现代人的压力很大,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灵需求,有时候想要跟家人交流,就希望有一个共享共担的氛围在;有的时候就想独居一下,不希望被什么东西吵到,我们可能设计一个吧台桌,它高一点,人就坐在上面,突然之间他的视线不一样了,戴上一个耳机,可能30分钟他就可以很自我。
 

哥本哈根餐边柜文案图

家具确实不应该是一个隔断,它应该是过渡型的,它也是可以照顾到不同空间之间的融合,不同生活状态的融合。凡屋力图转变家具在居住空间里承担的责任,有一款融合西厨场景的餐边柜——哥本哈根餐边柜,广受好评。超越这款经典产品,凡屋也正在研发一款类似咖啡角的产品。它是一款升级版的餐边柜,这款产品更强调类似咖啡厅的使用场景,人们使用的方式很多,又不单单是功能型的。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去咖啡厅,不是咖啡好喝,是因为大家都不认识他,去独处一下。
 

3


直面与容:生活痛点是产品研发契机



城市人的生活痛点其实是个沉重的话题,但陈安舜先生还是很轻松地去谈论它,也许设计师的理想状态应该是豁达的悲观主义者,没有去用情怀美化生活的真实面貌,而是用设计调剂生活的无奈。发现生活不如意的锐利眼光和身体力行地改变生活的务实态度,打磨了凡屋的个性与面貌。

凡屋的研发团队除了从客户反馈获得设计灵感和建议之外,设计师会不断在公司模拟不同的家庭。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还原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比如独居家庭、独生子女家庭、二胎家庭,或者宠物爱好者的家庭。设计师参与到角色扮演中,并试图从自己的角色出发,陈述生活中的痛点。
 
比如,每个家庭都离不开的基础家具——床。凡屋针对这个单品推出了一款好好睡双人床。这款产品首先考量了家庭清洁卫生的一些场景。床这个产品很难去移动它,因此使用者只能围着它做卫生,因为现在大部分的床是四脚落地,床下的清洁变得很困难。同时卧室面积一般很小,在卧室里床的面积比例非常大,这与餐厅、客厅的家具非常不同,在更开放的空间卫生可以借助更多工具来进行,但卧室基本上都是很微小的角落,行动容易受到限制,清洁工作的展开有很多不便之处。一般半年左右床下空间会沉积很多灰尘,这是所有床的通病。像笔、玩具这种小件物品一旦掉到床底下,人们需要趴下去,避开床腿,在灰尘里取物,这种体验非常差。

好好睡双人床首先取消了床头与床板之间的缝隙,避免床头出现藏污纳垢的情况。床腿内收,内收之后,无论是扫地机器人,还是吸尘器或者拖把,都能更方便地使用,床下一整圈卫生的打扫只需要10秒钟的时间。另一个细节就是,床垫上床笠的更换也很辛苦,床垫的重量一般需要两个人来抬,每次的工作量很大,如果是女生自己独居的话,就会更加困难。所以好好睡双人床把排骨板提起来,不需要抬起床垫,只需挪动就可以更换床笠的设计,即是基于生活中的又一个痛点。
 

好好睡双人床


配合床的主体设计,凡屋一并推出了好好睡悬浮床头柜。悬浮床头柜的设计通常出现在星级酒店里面,诉求就是更便捷地打扫。但为什么不能在家庭里面出现呢?因为悬浮的常规结构是直接跟墙壁产生受力关联构件,这一般需要木工才有可能实现。打破了常规连接方式,好好睡床头柜直接与床体结构关联,实现了“悬浮起来”这个设想。对于一个活动家具来说,是非常少见的,这样的一种设计的难点在于连接结构需要反复测试。但是结构上的突破带来很多生活场景的改变。

比如一年会有偶尔几次感冒或者鼻炎,就寝时经常会遇到大量的纸巾没地方扔,卧室里面有一个垃圾筒,因为没有落脚的位置,一般不会放在床的附近,扔纸就像投篮一样,要扔很远。有时甚至需要病者走下床去丢弃,这种体验对身体不适的人来说是不友好的。床头柜悬浮,就提供了一个合适的纸篓放置的空间。

除此之外,有小孩子的家庭会发现,小朋友发烧后会集中用很多药,还要量体温,一个晚上要量三四次,短期内床头柜台面的空间就会很局促,因此床头柜底下是还可以放任何其他东西,比如放书、放零食、放药。如果主人愿意把它当作小桌子,悬空的空间还可以放腿,坐在地上工作也变得自然舒适。
 

好好睡床头柜


陈安舜上大学的时候,有大量观察的训练,那时候老师强调作为一个建筑师,要有建筑师的眼光,要训练自己观察生活的视角。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今天,公司也是每天都在讨论设计,讨论生活方式。讨论过后,就会着手去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设计的力量去改变生活微末的困境。即便产品已经推出,就一类产品的反复深究并不会结束,挖掘更多设计点后,凡屋就会迭代这个产品。凡屋可能是为数不多的一类品牌,在7年的时间里一直保持在大概20件产品在售的状态,即便越来越受市场认可,仍没有短期内大批量增加在售产品的数量。

用陈安舜的话说,凡屋一直做的是迭代的工作。生活在变化,户型在变化,没有永远都是经典的产品,肯定有升级的空间,就与手机﹑汽车一样,不会五代产品同台销售。所以任何时候进入凡屋的店铺,就是二十几件产品,产品是一直在下架和上新,固定家具的品类。这种迭代,一直在以创造和设计作为驱动。

凡屋的消费者会有一种感受,隔一两年回来看店铺内的产品,会很后悔,觉得自己买早了,因为这个产品好像变得更好了,早知道就再等等。实际上产品是等不完的,因为即便今年买了,可能明年又升级了。这可能是消费者对品牌一部分的认可,也是对凡屋的一个印象。
 

4


成本:实用器,而非艺术品


 
对比同类型产品,凡屋品牌的姿态似乎更友好,价格也更为亲民。陈安舜觉得这个方向其实源自他大学时期崇拜建筑设计师——路易斯·康,他一生的建筑作品都非常关注材料的运用,他有很多很著名的建筑例子,都是将结构作为装饰件暴露出来,可以极大地节约成本。在成本控制方面,陈安舜一直希望能够学习到这种精神,真正的成本控制不仅仅停留在材料层面,而须从设计的角度,对材料的理解要很透彻。另外从包装角度,可以同时缩减运费的成本。据陈安舜介绍,实际运营过程中,在设计层面上凡屋去解决成本控制的比重是非常高的,可以直接节约10%~20%的成本(包括包装运输等环节成本)。
 
比如家具面板的选择会考量到底是用2厘米的,还是用2.8厘米的,但是不会去设计一个比如2.9厘米的产品面板,因为这个尺寸很难实现,去实现的话就很浪费,因为3.2厘米的材料上下刨削完成后就是2.8厘米。凡屋在这方面会有一个标准,不去浪费材料,刚好做到适用。
 

凡屋工厂内的材料


另一个方面,凡屋很追求产品的受欢迎程度,就是产品的基础销量。与凡屋不同,很多同样面向一线城市的家具品牌更容易偏向艺术品的方向,而凡屋是非常坚决地表达自身实用器身份的。如果产品在艺术品与实用器之间游移,会影响到产品实际的产能,在整个工厂流水线的生产过程当中,必然会产生更高的人工费用,这也是凡屋不断迭代产品的其中一个原因。这些方面让凡屋的产品更具性价比。
 
出于成本的考量,凡屋有一些产品会推出不同的规格尺寸,然而并不会开放定制的服务,因为包装成本就是显性的,工艺成本也是显性的,但定制的过程中沟通成本是隐性的。
 
凡屋在风格上并非没有自身的考量,而是将风格也当作调动实用功能的手段。就像一个人会根据心情的起伏变换不同的衣服一样,在不同的居所空间,会与不同的家庭成员交流。比如跟父母在一起,交流场所更多的是餐桌,因此凡屋推出的应用在餐厅和客厅的家具风格比较柔和,不过分锐利,比较偏向日式,选择家庭成员都可以接受的一个审美,强调器物的适用性,这样可以减少家庭的纠纷。

有一款Hess三角柜则是北欧复古风格,三角柜在家庭的一个角落会存放很长时间,一般在上面摆放的东西是酒、奖状或者有纪念意义的摆件等,都有一定的情怀在里面。如果自己的家庭成员,比如小孩,他在长大后,回到家来,看到这样一个三角柜,能够激发出他的一些童年回忆,或者使用者在橱柜里放东西的时候,它可以帮助你回忆起过去的一些事情,这个家具在这个情景下的表现形式是理想的。在卧室,凡屋更希望家具是安静的,因为它完完全全就是一个背景,要让人去放松。所以床和床头柜会去风格化,外立面很平直,让人的心情可以快速平静下来。
 

凡屋工厂内的材料、加工和产品


凡屋表示,希望能够紧跟上材料以及科技的革新。关于环保和材料的运用,调动设计的眼光和设计的力量去表达环保的理念。比如在通风良好的阳台,可以使用多层板。卧室一般都是密闭的,在这种环境当中,床就必须要用纯实木,不能用到一点点的合成板,因为毕竟还是有胶的含量在里面。凡屋现在有4款床头柜在售,虽然有抽屉,仍然完全避免背后用多层板这样的设计,有时候选择铁艺或其他环保材料。有一款巧克力边柜,它是纯实木的,抽屉做成藤编篮天然的材料。客厅、餐厅一般有不同程度的通风,人也不会在里面长时间地停留,都是走来走去的,所以在这些地方的材料使用上,就不会像卧室的级别那么高,可以采用E0级别的多层板,做抽屉的底板,或者做柜子的背板。设计贯穿凡屋产品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的全流程。品牌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品牌价值都高度依靠设计思维的支撑。
 

5


结 语



凡屋面对新的材料、新的工艺一直抱有非常开放的姿态,其与建筑行业的渊源使其一直没有将其视野从建筑领域抽离,而是更为主动地追踪建筑行业发展的新动向,敏锐地去摸索一些新的户型,深挖户型内可以依靠家具去完善的空间。这个是凡屋团队每天都在做的事情,而且这个无处可借鉴的视角,也成就了凡屋。凡屋基于建筑户型的设计在家具领域不仅站住脚跟,也彰显了自己的品牌特征。设计塑造了凡屋的品牌形象,一以贯之的价值观让凡屋在市场中有很多坚持,这种坚持也帮助凡屋过滤掉了品牌发展过程中容易遇到的冒进策略。在中国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环境下,凡屋愈发感到立足生活本身,不断去创新,不断去挖掘,是品牌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来源:《装饰》2020年第8期
原文:《居所的延伸——凡屋家具视角下的城市众生相》,文字经删减编辑
作者:贾珊、赵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延伸阅读:
以无印良品和宜家为标杆,这个家具品牌能吸引中国的年轻中产吗?
青山周平专访:日本建筑师在中国的社会实验
多西:20世纪印度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
展览,让建筑师走向职业化
回忆六角鬼丈:我眼中的日本建筑设计


《装饰》杂志欢迎您的来稿

E-mail:zhuangshi689@263.net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431   中国装饰杂志社编辑部

电话:010-62798189  010-62798878

邮编:100084

官网:http://www.izhsh.com.cn

建议邮件 书信亦可

在微信中回复“投稿”即可获得投稿须知

投稿1.5月后可致电(010-62798878)查询初审结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